痛心!2名医生离世,一位37岁,一位39岁,有患者蹲在地上哭半小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9 21:21 1

摘要:5月4日,一位患者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想找湖南省肿瘤医院刘侃医生看病,却被告知,刘侃医生因突发疾病去世。

愿两位医生,天堂安息!

近日,两位医生相继离世的消息,令不少同行感慨万千。

他从来不会隔天回复消息,这次却再也无法回复患者了

第一个悲剧,发生在湖南。

5月4日,一位患者在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想找湖南省肿瘤医院刘侃医生看病,却被告知,刘侃医生因突发疾病去世。

一位知情人士称,4月23日晚手术结束后,自己还曾在医院附近偶遇刘医生,万万没想到,4月25日再听到刘医生的消息时,他已经不幸离世,系

据悉,刘医生的孩子尚年幼,家里还有70多岁的老父亲与尚在务农的65岁母亲,而妻子收入微薄,如今刘医生的突然离世,令家人深受打击。

人间最大的讽刺,莫过于医院内帮别人看病的医生,却没时间看病就突然离世了。

社交平台上,不少患者分享自己对刘医生离世的悲痛。消息传开后,很多患者自发前往医院悼念刘医生,有患者蹲在医院走廊哭泣,哭了足足半小时。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称:

“今天一直心神不安,因为几天联系不到(刘医生),下午打电话到医院办公室才知道这个消息,真的真的无法接受,太好了太负责了的一个好医生……家人自从知道这个消息,眼泪没停过……

“这是25号他出事当天我发信息给他,他没回,我就觉得有点奇怪,一直以来他都是不会隔天回信息的,后来两天我心一直不安,老是感觉有事,就到处找人问,后来才问到他出事了……这几天我们全家都痛心得没什么心情。”

图源:网友评论

一直以来他都是不会隔天回信息的”,这位网友附上自己与刘医生的聊天记录,4月24日中午,刘医生回复了最后一条消息,之后就再也无法回信了……他第一次当天不回复患者消息,也成为了最后一次,此情此景令人泪目。

刘医生的离去,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破碎,更撕开了中国医疗体系中一道鲜血淋漓的伤口:年轻医生过劳猝死的阴云,正笼罩着无数白衣战士。

医疗系统如今近似企业化的用人制度,迫使年轻医生疲于奔命。像刘医生一样的更多的一线医生,24小时在线的日常,其实是整个医生短缺与超负荷运转的缩影。社会对医疗服务的畸形期待,又将医生置于道德绑架的火刑柱上。在医疗体系的结构性溃败中,每个环节都在制造致命的蝴蝶效应。

刘侃是湖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同事说,他非常敬业,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医院。患者称其负责认真,有患者晒出的聊天记录显示,半夜两点他还在回复家属问题,病人化疗后发烧,他也会教患者或家属怎么处理。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出事前不久,有护士见他脸色发白劝他休息,他不肯,说病人等不起。猝死前三天,他刚完成一台八小时的手术。办公室抽屉里有一盒没吃完的降压药,电脑里存着没提交的病假单。

这种超负荷运转在医疗系统内形成诡异的“代偿机制”:年轻医生用

仅2024年,公开报道中就有23名40岁以下医生因心源性猝死离世,其中85%的死亡发生在值班室或手术台旁。

在社交平台上,有一篇关于年轻医生猝死的帖子。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让人潸然泪下:

你透支健康换来的优秀,不过是档案里随时可替换的几行宋体字。而单位的运转齿轮从未因此停滞半分。人生不是用红头文件丈量的,而是用看见花开、听见雨声的瞬间拼凑的。毕竟,你熬的夜、拼的命、流的泪,最后都成了轻飘飘白A4纸,而你错过的晚霞、失约的晚餐、没牵到的手,才是永远无法补录的人生正文。

当我们习惯用白衣天使的道德光环掩盖医生用人制度缺陷,用这场以医生持续经年的生命透支,终将以更另一种方式反馈到患者身上

这不仅仅是需要医疗系统注意,更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这几年,不少地方不少医院,已经开始注意到“医不自医”的问题了。有媒体报道称,在深圳,智能排班系统将医生连续工作时长锁定在12小时红线内,配套“强制离线”机制。

笔者认为,医疗体系的改革,是简单的资源再分配,而是对生命价值的重新丈量。毕竟,守护医者的生命刻度,就是在守护所有人对抗死神的最后防线。

据悉,刘医生出生湖南农村。父母卖了三头猪供他读书,好不容易当上医生。离世后,有同事去他家探望,看到阳台上还挂着他没摘的白大褂,和洗衣机里还没晾的灰衬衫。孩子作业本上还写着“爸爸答应带我去动物园”。孩子还在等着爸爸兑现他的承诺。

可惜,世上没有那么多的来日方长,有的多是世事无常。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人这一辈子往往就输在一个等字,等不忙,等下次,等将来,等有条件。但人生经不起等待,等来的往往是遗憾。

斯情斯景,触者泪目。

又一个拼命工作的医生,又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

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注定了很多人,总要对不起一些人,总要辜负一些人,难以两全。

特别是医生,尤其是一个好医生,很可能不是一个好儿子,不是一个好父亲,不是一个好丈夫,就算你再怎么心有余,也还是不得圆满。

网友称,刘医生离世后,医院为刘医生的家庭发起捐款倡议书,希望可以以此为这个家庭带去一份温暖。

类似的悲剧,还在发生。

笔者只想告诉大家,大部分的工作,只需要付出80%的精力,就可以胜任,工作之余20%的精力,并不是让我们躺平,而是留给自己挚爱的家人、滚烫的生活。

37岁青年医生意外离世,捐献器官救3人

另一个悲剧,发生在贵州。

日前,贵州省绥阳县人民医院37岁的神经内科医生吴思翼,因意外而

吴思翼的妻子王女士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是一名护士,供职于绥阳县中医医院,两人育有两个孩子,夫妻十分恩爱。在获悉丈夫脑死亡后,决定捐出吴医生的器官。

据媒体报道,5月3日早上8:40分,吴医生被推进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捐出了一对肾脏和一个肝脏,将移植到3名器官衰竭危重症患者身上,让他们重获新生。

吴医生于2011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后连续三年,分别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擅长神经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

今年4月7日,他不幸遭遇意外,造成特重型开放性他用捐出器官的方式,完成了一名医者至死不休的治病救人使命。

这是医生的使命,也是一种宿命。

东风无力催花残,蜡烛成灰泪不干。生前救人无数,死后也要让多人重生。这就是医者,这就是医者初心。

目前,据相关统计源显示,全国约有30万多人正等待器官移植,以祈新生。

器官捐献,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让一颗生命的种子,在其他人身上重新发芽,让一个凋谢的生命,在其他地方得以复活新生。

这是最伟大的复活,也是最令人敬仰的新生。

对于这个世界来说,吴医生只是一个过客,人们或许很快就会

此后今生,吴医生的博爱情怀,如同那夏日爬山虎一样,密密麻麻地覆盖住了他们人生的斑驳之墙,为他们遮挡人生厄风,命运苦雨。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之后,一捧黄沙 。

但是,吴思翼医生以其医者大爱,仁者爱人情怀,一寸光阴一寸心的付出与奉献,此生虽有涯,此生虽短暂,却如夏花般绚烂,无一点空度虚掷。

医者的灵魂,如电光火石,虽稍纵即逝,却直击人心,给世上带来多一点圣洁的光。世界是否美好,不在于世界,在于你。永远积极向上,永远热泪盈眶。

愿两位医生,天堂安息!

责编|阿泰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大一女生输注头孢过敏身亡!当科学规范与临床现实有冲突,医生怎么办?

那个被全网追杀的“完美医生”,藏着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 医学微小说·科幻系列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