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文明的历史与世界各大文明相比,虽然短,至今近四百年。但是,这个年轻的文明所创造的奇迹,引世人瞩目的历史,自法国人托克维尔写的《美国的民主》开始算起,已有一百七八十年了。那时托克维尔曾说:“新英格兰的文明,像高地燃起的大火……用它的光辉照亮了遥远的天边。”
Plimoth Patuxet Museums
简介
美国文明的历史与世界各大文明相比,虽然短,至今近四百年。但是,这个年轻的文明所创造的奇迹,引世人瞩目的历史,自法国人托克维尔写的《美国的民主》开始算起,已有一百七八十年了。那时托克维尔曾说:“新英格兰的文明,像高地燃起的大火……用它的光辉照亮了遥远的天边。”
换句话说,美国文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是世人眼里的一个谜。从那时起,世界上很多政治家、思想家、社会学家和各界精英都想揭开美国文明之谜。
很多了解美洲殖民史的人,联想到早在英国移民之前一百多年,西班牙就已从中美洲楔入向南部美洲扩展,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在英国这批北美移民的同时或稍后,赴北美殖民的还有法国和荷兰。为什么只有英国的一批移民创造出了西方的另一种文明?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被视为神话。
Robert W. Weir/Wikimedia Commons/CC0
早在一百七十多年前的1831年,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访问美国时已看到,“五月花号”乘客上岸踩踏的第一块石头,已经成为美国的崇拜物。它的碎块被美国很多城镇精心保存。
The Print Collector/Print Collector/Getty Images
托克维尔说:“这是一块曾被一些苦命人的双脚踏过片刻的石头,这块石头应当名垂不朽,它在吸引一个伟大民族留念。人们敬仰它的碎块,在离它遥远的地方保存着从它身上敲下来的小块。有多少高楼大厦用这些小块做了基石,谁不对它们表示崇敬呢?”
我们可以想象,“五月花号”靠岸,乘客们踩踏过的一块石头都如此神圣,那么事件本身必定非同寻常。
Isaac van Swanenburg - Museum de Lakenhal/Wikimedia Commons/CC0
15世纪末,葡萄牙人通过绕过非洲好望角的航线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海上贸易路径,迅速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为打破葡萄牙对东方航线的垄断,西班牙王国支持哥伦布探索向西航行的路线,希望找到一条通往亚洲的新航道。结果却事与愿违:哥伦布并未抵达亚洲,而是意外发现了美洲大陆。
这片“新大陆”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世界的地理认知,也掀起了持续数百年的全球变革。就在此时,在欧罗巴大陆边缘的大不列颠岛上,一群清教徒正在筹划逃离英国,他们的行动不仅揭示了欧洲宗教改革的艰辛历程,也为美洲的殖民化和美国的起源埋下了伏笔。
01
宗教迫害与清教徒的困境
欧洲的普通民众长期受到天主教会的压制,宗教改革成为一场势在必行的运动。然而,罗马教廷为了维护特权,与各国统治者结成同盟,极力镇压宗教改革者。
在英国,诺丁汉郡的清教徒受卡尔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试图净化英国教会的传统教义。然而,从亨利八世到詹姆斯一世的历任君主,宗教政策不断变化。亨利八世因与天主教决裂而确立了新教的地位,但玛丽一世(“血腥玛丽”)又试图恢复天主教。伊丽莎白一世虽然支持新教,但她在新教与天主教之间保持微妙平衡,而詹姆斯一世则对清教徒彻底失去耐心。
詹姆斯一世颁布了严苛的141项条例,限制清教徒神职人员的活动,切断了宗教改革的可能性。对于清教徒而言,英国已经不再是他们的立足之地。
02
荷兰的自由与新问题
为了躲避英国王室的宗教迫害,1608年,一批清教徒逃往荷兰。荷兰是欧洲少数几个倡导宗教自由的国家,新成立的荷兰共和国明确保护每位公民的宗教信仰不受干扰。清教徒在荷兰得到了自由生活的机会,能够按照自己的信仰进行祈祷、传教,甚至可以将自己的教义印刷成册,秘密传播到英国。
然而,这种自由并未带来长期的安定。清教徒的下一代逐渐受到荷兰社会宽松风气的影响。年轻人追求荷兰青少年的开放生活方式,渐渐远离清教的传统教义。一些清教徒领袖痛心地发现,他们的子女“品质优良”不再,甚至正在“堕落和腐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信仰的危机让清教徒意识到,仅仅逃离英国并不足以拯救他们的宗教理想。
03
新大陆的希望与“五月花号”
清教徒转而将目光投向新大陆。美洲是一片尚未被欧洲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的土地,他们希望在那里创建一个“纯洁无瑕”的理想社会。通过与英国弗吉尼亚公司的谈判,清教徒获得了移民合同,计划在北美建立属于他们的家园。
1620年9月16日,“五月花号”从英国普利茅斯港启航,船上载有102名乘客,包括30名清教徒、14名契约奴以及一批工匠、渔民和贫困农民。这次航行得到了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特许的弗吉尼亚公司的赞助,公司承诺承担航行费用,将移民送往目的地,并从未来的殖民地中获取经济利益。
他们的目的地是北弗吉尼亚的哈德逊河一带,但航程中因天气恶劣偏离了航线,最终在今天的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登陆,这导致最初的合同失效,所有移民也因此摆脱了合同的束缚,成为自由人。
尽管环境艰苦,清教徒的信念坚定不移。他们希望通过劳动和信仰,在这片新大陆上建立起一个自由、虔诚且充满希望的社会。
04
从宗教理想到历史丰碑
清教徒在美洲的迁徙不仅是一场逃离迫害的行动,更是一场追求信仰自由的伟大实验。“五月花号”的航行和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建立,象征着对压迫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
清教徒带来的宗教信仰、社区自治和教育重视的传统,深刻影响了美国的文化和政治。这艘船上的旅程,最终成为美国国家叙事的重要部分,也为未来的美国奠定了“自由”和“信仰”的基石。
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13个殖民地地区根据《邦联条例》,首次成立了以邦联国会(Congress Assembled)为形式的松散的中央政府
“五月花号”不仅改变了清教徒的命运,也开启了一个国家的伟大篇章。这段旅程,是新世界的开端,更是信念与梦想的延续。
05
《五月花号公约》的诞生
为了在陌生的土地上维持秩序、确保团结,移民们在下船前共同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这份文件虽简短(全文不到200字),却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其核心内容是:
• 自愿组成一个自治的公民团体;
• 共同制定和遵守对殖民地最公正、最适宜的法律和法规;
• 建立基于平等与法治的社会制度。
公约的本质不仅是行为约定,更是一份政治契约,确立了自治与法治的原则。重要的是,这份契约赋予了移民们自主治理的权力,而这一权力并未获得英国国王的授权,而是由签约者自己决定的。这标志着一个重要原则的诞生:人民有权基于自愿的基础实行自治。
06
自治原则的深远影响
这种自治理念为未来的北美殖民地开辟了先例。与英国王室直接授权的弗吉尼亚殖民地不同,“五月花号”移民建立的马萨诸塞殖民地完全依赖自治原则。如果沿着这一思想延续下去,百余年后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便可主张拥有自行决定治理方式的权利。这一理念最终成为美国独立运动的思想基础。
宗教也在维系清教徒社会秩序和塑造殖民地政治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清教主义不仅是他们的信仰,也是他们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契约精神、法治观念和自治传统成为美国早期政治文化的核心,并对后来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07
从《五月花号公约》到美国宪法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起草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契约关系。这部宪法标志着民主理念的制度化,也是在《五月花号公约》的自治精神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制定宪法的过程充满争议和博弈,涉及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平衡问题。独立战争领袖帕特里克·亨利曾评价说:“制定宪法是另一场革命,激烈程度不亚于独立战争。”最终,美国宪法成为各方利益妥协的产物,确立了联邦制的平衡框架。
08
联邦制与美国的多样性
联邦制成为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特征。美国的50个州虽组成一个国家,但它们并非中央政府的附属,而是保有高度独立性。这种独特的结构可以比作一盘沙拉:胡萝卜是胡萝卜,生菜是生菜,各州各具特色,但都盛放在同一个盘子里。这种多样性与独立性正是联邦制的精髓所在。
联邦制的起源可追溯至殖民地时期。北美十三个殖民地是由不同背景的移民建立的,各自发展出独特的经济模式和社会结构。例如,南部殖民地以大种植园和奴隶经济为主,而北部“新英格兰”殖民地则以清教徒建立的工商业社会为特色。这种多样性使美国无法强求统一的治理模式,各殖民地之间的差异最终塑造了联邦制的基础。
09
清教徒的遗产
清教徒为美国的文化、政治和精神传统奠定了深厚基础。他们倡导的契约精神、自治观念和宗教价值观塑造了美国社会的核心理念。从《五月花号公约》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清教徒的自治传统成为美国国家建设的重要灵感来源。
正如马萨诸塞州总督威廉·布雷德福德所言:“从一些小小的开端里产生出了许多伟大的事物;正如一支小蜡烛点燃千支蜡烛一样,这里的光芒最终照亮了整个民族。”
清教徒的故事,既是美国追求自由的开端,也是联邦制多样性和契约精神的深刻写照。
来源:近现代史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