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系统”技术破局国防瓶颈 铸就自主创新“中国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肖国尧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9 23:14 2

摘要:他矢志国防,搏浪弄潮,围绕多功能综合电子微系统、数字阵列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卡脖子问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他倡导“课堂学”和“实地练”并重,不断壮大产学研融合“朋友圈”,为学生开展实践历练提供专业平台……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

他矢志国防,搏浪弄潮,围绕多功能综合电子微系统、数字阵列雷达信号处理领域卡脖子问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他倡导“课堂学”和“实地练”并重,不断壮大产学研融合“朋友圈”,为学生开展实践历练提供专业平台……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陕西省多源融合探测感知创新中心执行主任、西安市先进遥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西安市杰出青年人才获得者肖国尧。

作为学科带头人,肖国尧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依托“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雷达信号处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一流平台,近五年培养研究生50余人,为国家输送大批综合电子系统高端人才。他带领团队攻克微系统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等关键技术难题,锻造出一支兼具科研攻坚能力与创新视野的精英队伍,为我国战略科技的自主创新筑牢人才基石。

十余年来,肖国尧始终聚焦国家装备领域的核心需求,致力于攻克空着无人平台及卫星载荷等综合电子系统在体积、重量、功耗(SWaP)资源上的技术瓶颈。从理论探索到技术突破,从实验室验证到产业化落地,他带领团队将多功能综合电子微系统技术从理论构想推向国际前沿,助力中国高端科技装备的“心脏部件”实现自主可控。

在重大装备国产化战略的驱动下,肖国尧主持并参与国家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他率先突破侦干探通多功能综合电子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与国产化等“卡脖子”难题,成功研制出多功能微系统芯片样片,并实现多型战略装备的规模化应用。其研究成果以3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项)、1部行业权威教材为载体,形成系统的技术理论体系。作为《无线电工程》期刊编委,他多次受邀在全国航空电子信息高端论坛等国内外顶级学术会议发表专题报告,引领学科前沿发展,扩大学术研究影响力。

技术突破的终极目标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肖国尧研发的多功能综合处理微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中电科43所、航天科工微电院的关键型号装备,以小型化、高集成、高性能特性显著提升系统效能;太阳帆板驱动控制微系统搭载于空间毫厘卫星S3星,在低轨极端环境下实现高可靠、低成本运行,为卫星长寿命服役提供坚实保障;多芯片集成存储微系统落地中电集团华创微系统公司,推动存储系统标准化与产业化,未来预期产值超5亿元;低噪声相位测量微系统则应用于“星间激光测距系统”及“引力波探测系统”,以超低噪声、高精度特性助力空间科学装置性能跃升。

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肖国尧与上海威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单项专利千万级成果转化,校企联合累计创造经济效益数亿元,为技术变革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提供双重支撑。其创新实践荣获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陕西省秦创原高价值专利大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彰显科技报国的社会价值。

从实验室的芯片图纸到舱内的“智慧大脑”,从卫星轨道上的精准数据到产业链上的亿元产值,肖国尧用十年青春诠释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铮铮誓言。未来,他将持续以自主可控的微系统技术为“笔”,以创新算法为“墨”,在国家重大科技的星辰征途上书写更多“中国突破”新篇章。

版权保护声明:西安科普是以传播科学、科普知识为主的公益性公众号,均不通过采编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软件、程序等)参与任何商业活动、获取商业利益。本公众号采编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特此鸣谢!

来源:西安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