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人来到博物馆,最关心的一定是镇馆之宝,而每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像声名远播的大明星,轻易看不到其真容。记得多年前的“五一”到湖南省博物馆,参观的人在馆外排队能有数百米,蔚为壮观,大家多半是为了看一眼“马王堆女尸”吧。
普通人来到博物馆,最关心的一定是镇馆之宝,而每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就像声名远播的大明星,轻易看不到其真容。记得多年前的“五一”到湖南省博物馆,参观的人在馆外排队能有数百米,蔚为壮观,大家多半是为了看一眼“马王堆女尸”吧。
现在,大多数博物馆都可以提前预约,虽然不必辛苦在馆外排队,但预约也不可掉以轻心。湖北省博物馆里有两样名气最大的镇馆之宝,一是“曾侯乙编钟”,一是“越王勾践剑”,要在“五一”这种高峰期预约成功,就要根据它开放的时间数着秒进入小程序预约系统,大约有两三分钟的窗口期,慢一点点可能就约不上了。(PS:65岁以上的参观者不必预约,随时可以进)
其实湖北省博物馆里值得看的藏品很多,各种宝贝让人应接不暇,有西周时期刻着铭文的青铜器、有春秋时期保存完好的鼎、有颜色鲜艳的彩绘漆木方壶、漆木棺材、有明代王公使用的青花瓷和金饰玉佩珠宝金锭……
在这些藏品里,一把吴王夫差的剑显得颇有戏剧性,这把剑有些破损了,浑身暗淡无光,也无修饰之物,静静地放在一个玻璃柜里,看上去平平无奇,与人们竞相追捧的越王勾践剑相比,甚至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发现它。联想2500年前轰轰烈烈的吴越之争,颇令人唏嘘。
吴王夫差的剑
再说两个名气最大的“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体积很大、气势恢宏,人们观赏它的空间相对大很多,所以它周边并不很拥挤,大家就能慢慢地近距离观看。亲眼看到这件国宝,是挺震撼的,首先它确实很大,保存也很完整,低调典雅的青铜,带着一种神秘又沉稳的光泽,使得整座编钟散发出雍容庄重的气息;其次是它的细节令人惊叹,尤其是以前不太注意的编钟底座、横梁、花纹等,都显示出工匠们处处见功力的铸造技艺和毫发不怠慢的艺术追求。2000多年的积淀,让曾侯乙编钟在精美绝伦的外形之外,又增添了沉静从容的岁月光华。
底座细节
横梁细节
编钟细节
打卡照
最后来说全馆最难得一见的“越王勾践剑”。可能由于这把剑有很多传奇,例如其铸造工艺高超无比,例如它千年不朽、完好锋利如新,例如它出土三十多年“藏而不展”等等,都拉满了人们对这把“天下第一剑”的期待值,成为了全馆藏品顶流中的顶流。为了让大家都有机会目睹宝剑的真容,博物馆专门开辟了一个独立的展馆,专门展出越王勾践剑,但每次只让50人左右进入,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近距离看一眼宝剑,所以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进入越王勾践剑展馆必须排队。
所以说,无论何时,“镇馆之宝”从来不是轻易能见的。“越王勾践剑”展馆前几乎随时有几百人在排队,用乌央乌央形容也不为过。在看完大多数展馆后,我们也加入了排队的行列,还好放行速度很快,半小时左右,我们终于进入这最神秘的展馆了。
越王勾践剑在馆中一个独立的长方形玻璃柜里,随着人流涌入展馆后,只见先进入的人已经瞬间从四面将展柜团团围住,隔着三、四层人,连针都插不进去,站在人堆外面的我们属实无奈。这时,一名工作人员用大喇叭开始喊:“前面的观众看完请让后面的观众看一下”“前面的观众看完请让后面的看一下”,简直是救星,大家都知道进来一趟不容易,也不敢独霸着看,拍了几张照片,前面有人开始撤出来,我们原来在后面的人终于能够挤到展柜前面了。
但可能因为时间太短,这段记忆开始变得魔幻,我好像亲眼看到了这把宝剑,但又好像不记得看到了什么,只记得一片漆黑中,一束不知道哪里来的光打在剑身上,它像是浮在空中似的,四周都是人,无数手机在四面八方拍照,有人不慎打开了闪光灯,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提醒要关闭闪光灯。这时有互相提醒关灯的声音,有人喊看完让一让的声音,有工作人员大喊“谁开了灯,不知道要保护文物吗”的声音,总之就是不记得自己亲眼看到了什么。
最后,只有退出来端详自己拍到的照片,虽然只有一个角度,但也是弥足珍贵了,毕竟普通人看一眼国宝确实不容易,会不会再有第二眼也未可知。因为当时有其他光源,所以我拍到了两张光感不同的照片。
来源:科学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