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全球图景呈现出令人不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多份权威报告指出,全球风险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升级,预示着一个潜在动荡加剧的时期。世界经济论坛(WEF)在其《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中强调,受访专家对未来两年的全球前景持显著悲观态度,超过半数(52%)的受访
2025年的全球图景呈现出令人不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多份权威报告指出,全球风险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升级,预示着一个潜在动荡加剧的时期。世界经济论坛(WEF)在其《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中强调,受访专家对未来两年的全球前景持显著悲观态度,超过半数(52%)的受访者预计短期内全球前景将持续动荡 。这种悲观情绪在十年展望中进一步恶化,高达62%的受访者预计未来将出现“暴风雨或动荡时期” 。这种普遍的悲观情绪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地缘政治、环境、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多个领域日益加剧的割裂和挑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2025年4月世界经济展望》中也下调了全球增长预期,并指出下行风险加剧,反映出“百年未见的有效关税水平和高度不可预测的环境” 。这些评估共同描绘了一个需要高度警惕和积极应对的2025年。
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汇集了来自学术界、商界、政府、国际组织和公民社会等超过900名专家的见解,以及来自121个经济体超过11000名商业领袖的意见,揭示了全球乐观情绪的显著下降 。这种情绪的低落与对全球合作水平可能在未来几年降至新低的预期相吻合,尤其是在地缘政治、人道主义、经济关系以及环境、社会和技术挑战等领域 。
报告指出,全球前景在多个维度上日益分裂。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国家间冲突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风险之一 。环境风险的紧迫性日益凸显,从长期隐忧转变为眼前的危机 。社会层面,两极分化和信任缺失正在侵蚀社会凝聚力 。技术发展带来的风险,特别是人工智能(AI)相关风险,虽然在短期内可能被低估,但其长期影响不容忽视 。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未来两年(短期)和未来十年(长期)的全球风险格局呈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但都指向一个日益复杂和危险的世界。
世界经济论坛《2025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了短期(未来两年)和长期(未来十年)的主要全球风险 。 在短期风险方面,排名前五的风险依次是:
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 (Mis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极端天气事件 (Extreme weather events)国家间武装冲突 (State-based armed conflict)社会两极分化 (Societal polarisation)网络间谍和战争 (Cyber espionage and warfare)在长期风险方面,排名前五的风险依次是:
极端天气事件 (Extreme weather events)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崩溃 (Biodiversity loss and ecosystem collapse)地球系统的关键变化 (Critical change to Earth systems)自然资源短缺 (Natural resource shortages)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 (Misinformation and disinformation)短期内,“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连续第二年成为最受关注的风险 。这与2024年全球众多选举活动以及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人类生成内容难以区分的挑战密切相关 。国家行为体被认为是此类内容的主要制造者 。这种信息操纵不仅威胁民主进程,也加剧社会分裂,侵蚀对机构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信息环境的恶化,本身就是一种“威胁放大器”,它使得应对其他所有类型的灾难和危机变得更加困难,因为它模糊了真相,阻碍了有效的沟通和集体行动。当社会无法就基本事实达成共识时,任何形式的危机应对都会举步维艰。
紧随其后的是“极端天气事件”、“国家间武装冲突”、“社会两极分化”和“网络间谍和战争” 。国家间武装冲突的风险排名从去年的第五位上升至第三位,这可能与乌克兰、中东和苏丹等地的持续冲突有关 。
长期来看,环境问题占据主导地位。前四项风险均为环境风险:“极端天气事件”、“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崩溃”、“地球系统的关键变化”和“自然资源短缺” 。自2006年《全球风险报告》首次发布以来,环境风险的影响在强度和频率上都在恶化 。报告中的所有33项风险预计在从两年到十年的时间跨度内严重性都会增加,但环境风险的恶化最为显著 。这表明,尽管短期内社会和地缘政治风险更为突出,但环境退化是未来十年对全球稳定和福祉的最根本和最严重的威胁。
2025年,自然与环境灾难的威胁日益严峻,气候变化作为核心驱动因素,正在加剧各种极端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极端天气事件在短期和长期风险展望中均名列前茅,是全球专家普遍认同的重大威胁 。世界气象组织(WMO)对2025年5月至7月的预测显示,全球几乎所有陆地区域的温度都可能高于正常水平,特别是在阿拉伯半岛至东亚、海洋大陆、北美南部和西部、欧洲及北非等地区,高温概率显著增加 。与此同时,降雨模式也呈现异常,赤道太平洋中部、中美洲西部至北美西南部、赤道大西洋至南美东北端以及欧洲东部等地预计降雨量低于正常水平,而印度次大陆、东亚、海洋大陆、南美西北部和赤道非洲等地则可能出现超常降雨 。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报告指出,2025年1月全球地表温度创下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月,比20世纪的平均水平高出1.33∘C 。这一记录是在拉尼娜现象(通常与全球气温较低相关)的背景下出现的,尤为引人注目 。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非大部、澳大利亚、欧洲和中亚等地区经历了远高于平均水平的气温 。
这些预测和观测数据表明,热浪、干旱、强降雨和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在2025年可能更加频繁和猛烈。例如,S&P Global预测2025年大西洋飓风季将高于平均水平,预计将有8场飓风,其中4场可能达到主要飓风级别 。美国和加勒比海沿岸大部分地区遭受主要飓风影响的概率比长期平均值高出50%-80% 。同样,北美地区的野火风险也在增加,截至2025年4月,美国已有17400起野火烧毁了822951英亩土地,远高于平均水平,且全国45%的地区处于干旱状态 。
地震活动仍然是特定区域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虽然全球范围内的精确长期预测仍然困难,但对高风险区域的监测和评估仍在继续。 2025年3月28日,缅甸中部发生了矩震级Mw 7.7的破坏性地震,对缅甸第二大和第三大城市曼德勒和内比都造成了IX强度的震动,导致大范围破坏和超过3000人死亡 。此次地震发生在实皆断层,该断层此前已被确定为地震空区 。这一事件凸显了已知高风险断裂带的潜在威胁。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记录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已发生多次中强级地震,包括5月2日德雷克海峡的7.4级地震、4月29日麦夸里岛地区的6.8级地震、4月25日厄瓜多尔的6.3级地震以及4月23日土耳其的6.2级地震 。USGS预计将在2025年12月21日前发布针对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的长期国家地震灾害模型 。 这些数据表明,地震灾害的威胁持续存在,特别是在构造板块边界和已知活动断层带附近。
全球火山活动持续受到监测,一些火山在2025年表现出 повышенной активности 或存在喷发预测。 位于俄勒冈州海岸约300英里处的阿克塞尔海底山(Axial Seamount)预计可能在2025年喷发 。科学家观察到该火山在过去六个月中持续膨胀,并伴有每天数百次的地震活动,这些迹象与2015年上次喷发前的情况相似 。虽然此次喷发预计为熔岩缓慢溢出而非爆炸性喷发,且不对人类构成直接威胁,但它为研究火山喷发预测提供了宝贵的自然实验室 。 冰岛雷克雅内斯半岛的火山活动依然活跃,2025年4月1日在Sundhnúksgígar发生了一次短暂喷发,这是自2021年以来该地区的第十一次喷发 。预计未来数月该地区仍有进一步活动的可能 。 史密森尼学会/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火山活动周报(2025年3月26日至4月1日)列出了全球多个具有新活动或持续活动的火山 。其中,日本的雾岛山(Kirishimayama)新燃岳、哥斯达黎加的波阿斯火山(Poas)以及冰岛的雷克雅内斯火山系统均显示出值得关注的活动升级迹象,包括地震活动增加、形变、火山气体排放异常,甚至小规模喷发 。例如,波阿斯火山的火山气体排放量非常高,爆发活动加剧,喷出的火山砾石直径可达10厘米,导致国家公园关闭并发布橙色警报 。雷克雅内斯火山系统在4月1日出现裂缝喷发,航空颜色代码一度升至红色 。这些事件虽然未必都具有全球性影响,但表明火山风险的持续性和区域性爆发的可能性。美国地质调查局也在持续更新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的活动情况,该火山自2024年12月开始的峰顶喷发在2025年4月仍在持续 。
海啸通常由海底强震、火山爆发或海底滑坡引发,对沿海地区构成严重威胁。2025年,相关机构继续致力于海啸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建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UNESCO-IOC)于2025年3月召集专家会议,审查威胁东北大西洋和地中海(NEAM)地区的海啸源,特别关注历史上曾产生巨大海啸的希腊海弧和亚速尔-直布罗陀断裂带 。会议强调,即使是过去没有活动记录的地区,未来也可能存在由地震、火山和滑坡引发的海啸风险 。 2025年3月20日,加勒比地区举行了名为CARIBE WAVE 2025的大规模海啸模拟演习,近50万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与者参加了此次演习 。演习模拟了两种情景:牙买加东部Enriquillo-Plantain Garden断裂带发生8.0级地震,以及基于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和海啸的葡萄牙近海8.6级地震 。这些演习旨在测试预警通讯链路和应急响应能力。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海啸预警系统持续监测全球地震活动,并发布相关海啸信息 。截至2025年5月初,未有全球性海啸威胁的警报 。然而,2025年5月2日德雷克海峡发生的7.5级地震曾一度触发了非美国/加拿大太平洋地区的威胁评估信息 。这表明,一旦发生大规模海底地震,海啸风险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等高风险区域。
上述所有自然灾难的频率和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明确指出,环境风险在十年展望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其影响自2006年以来在强度和频率上都在恶化 。Germanwatch发布的《2025年气候风险指数》也强调,极端天气事件(如酷热、强降雨、野火、洪水和风暴)已成为全球新常态 。1993年至2022年间,风暴、热浪和洪水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灾害类型,而风暴和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最为巨大 。 气候变化不仅直接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还通过影响水循环(加剧水资源短缺和洪水)、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地球物理过程(如冰川融化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间接增加了其他类型灾难的风险。例如,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增加了沿海地区在风暴潮和海啸面前的脆弱性。干旱和高温为野火的发生和蔓延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 这种气候背景构成了2025年全球灾难预测的基调。它不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环境问题,而是演变成一个“万能危机”的驱动因素,深刻影响着粮食安全、水资源、人类健康、经济稳定乃至地缘政治格局。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气候行动,这些相互关联的灾难风险将在未来持续升级。
2025年,除了自然环境的挑战,由人类活动和地缘政治因素驱动的灾难风险同样不容小觑。这些风险相互交织,对全球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国家间武装冲突被世界经济论坛列为2025年第三大短期风险 ,Stimson Center的报告也将其列为2025年全球十大风险之一,并特别指出了中东、乌克兰等地区的持续冲突以及大国紧张关系的升级 。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国家间武装冲突是2025年最主要的风险 。这种担忧反映在各国政府议程中日益突出的国家安全考量,以及可能加剧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行为 。 地缘经济对抗是另一个突出的风险,被世界经济论坛列为当前第五大风险 。IMF的报告指出,有效的关税税率已达到“一个世纪以来未见的水平”,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阻碍短期和长期增长前景 。Stimson Center警告称,美国潜在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如对所有贸易加征10-20%的关税,对中国加征60%或更高的关税,可能引发与欧洲的贸易报复和竞争性货币贬值,增加全球金融稳定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与中国的全面经济战 。这种“经济武器化”的趋势,使得经济领域本身也成为冲突的战场。 欧盟在其风险评估中也高度关注乌克兰冲突的不利停火前景,并强调制定连贯的对俄战略以及大幅增加国防开支的必要性 。这些因素共同描绘了一个地缘政治紧张、经济摩擦加剧的2025年,冲突和不稳定可能在多个地区爆发或持续,对全球和平与繁荣构成直接威胁。
技术发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灾难风险。 人工智能(AI)的恶意使用与治理缺失: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指出,尽管对AI技术负面后果的担忧在短期风险排名中相对靠后(33项风险中排第31位),但AI在驱动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传播方面的作用已成为首要短期风险 。AI工具使得制作和传播虚假视频、图像、语音或文本变得更加容易,而国家行为体是这些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长期来看(未来十年),对AI恶意影响的担忧上升至第六位 。Stimson Center也将“AI/技术治理缺失”列为十大风险之一,指出AI和其他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缺乏足够的国家或全球标准与法规 。 网络间谍与网络战争:网络间谍和网络战争是世界经济论坛认定的第五大短期风险 。Risk Strategies的报告强调,网络安全风险是当今企业面临的最重大危险之一,网络攻击已超越数据泄露,能够使整个运营陷入瘫痪 。AI被网络犯罪分子用于更复杂的网络钓鱼、深度伪造诈骗和勒索软件攻击 。关键基础设施(如水处理厂、油气公司)的网络脆弱性也令人担忧 。欧盟在其风险应对策略中也提到要加强网络混合攻击的防御和反击能力 。 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如前所述,这是世界经济论坛认定的2025年首要短期风险,并在十年风险展望中高居第五 。其影响深远,不仅加剧社会和政治分裂,还可能影响民主选举结果,削弱对机构的信任 。 这些技术相关的风险并非孤立存在。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攻击和信息操纵相互结合,可以对关键基础设施、金融系统乃至社会稳定造成灾难性影响。这种将信息、网络和人工智能“武器化”的趋势,使得非军事领域也成为潜在战场,大大增加了发生灾难性破坏的途径。例如,针对关键基础设施(如能源、供水、交通)的复杂网络攻击,若与大规模虚假信息宣传活动相结合,可能引发社会恐慌、瘫痪经济活动,甚至导致人道主义危机。
2025年,全球健康领域面临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双重威胁,以及公共卫生系统韧性不足的挑战。 新发与再发传染病威胁:
H5N1禽流感:自1996年出现以来,H5N1禽流感在2025年成为公共卫生官员的主要担忧之一。2024年全球报告了81例人类病例,为2015年以来最多 。病毒在野生和家禽中广泛传播,并在美国多个州的奶牛和蒙古的马匹中发现,这种跨物种传播引发了对病毒适应并在人群中更有效传播的担忧 。Meridian Bioscience也强调了自2022年以来禽类中持续爆发的H5N1疫情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播风险 。麻疹:由于儿童疫苗接种率下降和学校疫苗接种豁免增加,麻疹卷土重来 。截至2025年2月28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已在9个州报告了164例麻疹病例,其中德克萨斯州最多 。结核病(TB):结核病已重新成为全球单一传染病致死病因之首,每年新增病例超过1000万,主要集中在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国 。其他呼吸道病毒:2025年流感季节比往年更为严重,感染率升高,对医疗系统造成显著压力 。人类偏肺病毒(HMPV)在2024年底至2025年初受到关注,特别是在中国,占呼吸道疾病阳性检测的6%以上 。一种新发现的蝙蝠冠状病毒(HKU5-CoV-2)显示出通过ACE2受体感染人类的潜力,需要加强监测 。其他传染病: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ECDC)的周报(2025年4月26日至5月3日)涵盖了对欧盟/欧洲经济区呼吸道病毒、SARS-CoV-2、基孔肯雅病毒病、白喉、猴痘、甲型H5N1流感、霍乱、黄热病和埃博拉病的监测 。卫生系统韧性:传染病的持续威胁,加上一些可预防疾病(如麻疹、结核病)的抬头,揭示了全球公共卫生防御体系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这不仅仅是应对新出现的病原体的问题,更反映出在维持对已知、可预防威胁的防御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这或许与错误信息传播(例如对接种疫苗的犹豫)、卫生系统资源紧张或“危机疲劳”有关。这种“可预防”健康保障的侵蚀,使得整体健康安全格局更加脆弱。当基础防线动摇时,应对突发大规模疫情的能力也将大打折扣。CDC的疫情预测分析显示,截至2025年4月29日,美国部分州仍在经历COVID-19疫情的增长或传播,而流感疫情在大部分州呈下降趋势 。
关键基础设施的韧性及其遭受破坏的风险是2025年的一个重要关切点。 基础设施老化与脆弱性: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发布的《2025年美国基础设施成绩单》显示,尽管有所改善,但美国基础设施的总体状况仍不理想,等级从港口的B级到雨水和交通运输的D级不等 。能源和铁路系统因容量、未来需求和安全问题而被降级 。报告强调,老化的基础设施系统越来越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Risk Strategies也指出,气候变化对基础设施构成日益增长的系统性风险,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物理损坏,还可能切断供应链、破坏关键设施 。 网络攻击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威胁:如前所述,AI驱动的复杂网络攻击对水处理厂、电网、油气管道等关键基础设施构成严重威胁 。Everbridge的《2025年全球威胁展望》也强调了地缘政治不稳定和环境破坏对关键基础设施和供应链的冲击 。 供应链中断引发的连锁反应:供应链中断被制造业视为头号风险(41%的受访者关注),通常由自然灾害、网络攻击、供应商破产或地缘政治冲突等事件引发 。Allianz风险晴雨表也将其列为第二大整体风险 。持续的瓶颈、地缘政治紧张、贸易限制、地区冲突和气候变化将继续在2025年动摇供应链的稳定 。对单一供应商的过度依赖会造成脆弱性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CrowdStrike的IT中断事件,由于其安全软件的错误更新,影响了运行微软Windows的计算机,给财富500强公司造成了超过54亿美元的损失 。这突出表明,供应链风险已不再仅仅是物流问题,而是演变为一种核心的系统性脆弱性,尤其是在关键数字基础设施领域。数字供应链中的单点故障可能造成与物理灾难(如港口关闭)同等级别的广泛经济后果。 工业事故风险:自然灾害(制造业第二大风险 )可能引发工业事故,例如损坏化工厂或炼油厂。Allianz风险晴雨表强调了风险的相互关联性,自然灾害或网络攻击可能导致业务中断,并潜在地引发工业事故 。老化的基础设施,加上气候变化带来的额外压力以及人为失误或攻击的可能性,都增加了发生大规模工业事故的风险,这些事故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后果。
根据综合分析 ,2025年部分关键基础设施与工业面临的风险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网络安全与AI滥用。具体表现为针对关键基础设施的复杂攻击,如勒索软件、数据泄露和运营中断 ,以及AI驱动的虚假信息传播 。其主要驱动因素包括网络犯罪分子利用AI、国家支持的网络攻击以及技术治理不足 。潜在后果则包括关键服务(能源、水、通讯)中断、经济损失、社会恐慌和信任危机 。 其次是供应链中断。具体表现为生产停滞、关键物资短缺和运输瓶颈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冲突、极端天气、贸易保护主义、对单一供应商的过度依赖以及数字供应链故障 。潜在后果是巨大的经济损失(高达产品成本的5-10%)和业务中断(制造业首要风险) 。 再次是基础设施老化与失效。具体表现为能源、交通、水利等系统功能退化和安全隐患增加 。主要驱动因素是投资不足、维护滞后以及气候变化加剧损耗 。潜在后果包括服务中断、事故风险增加、经济发展受阻以及应对灾害能力下降 。 最后是自然灾害引发连锁事故。具体表现为极端天气(如风暴、洪水)破坏工业设施,例如化工厂和炼油厂 。主要驱动因素是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增强 。潜在后果包括有毒物质泄漏、火灾爆炸、环境污染、人员伤亡和大规模疏散 。
本节探讨一些发生频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可能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风险,特别是与2025年太阳活动峰值相关的空间天气事件。
太阳活动周期25峰值:根据NOAA和NASA共同主持的太阳活动周期25预测小组的预测,太阳活动周期25预计在2025年达到其活动峰值,具体时间点可能在2025年7月左右,峰值太阳黑子数量预计为115个 。预测的误差范围表明,最大太阳黑子数可能在105至125之间,峰值出现时间可能在2024年11月至2026年3月之间 。该周期预计与相对较弱的太阳活动周期24强度相似 。
太阳活动增强:太阳活动峰值意味着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CMEs)的频率和强度将增加 。
潜在影响 :
电网:地磁暴会在长距离输电线中感应出地磁感应电流(GICs),可能导致电压控制问题、变压器损坏(过热、绝缘击穿),以及大范围、长期的停电(特别是G4-G5级别的地磁暴)。卫星:卫星运营可能中断,组件可能损坏,由于大气阻力增加,卫星寿命可能缩短。通信:无线电信号(高频、甚高频、超高频)可能受到干扰,GPS信号可能中断或精度下降。航空:导航和通信系统可能面临挑战,极地航线的机组人员和乘客可能面临辐射暴露风险。预报与警报:
NOAA空间天气预测中心(SWPC)的3天预报(截至2025年5月4日)显示,存在发生G1(微小)级别地磁暴和R1-R2(微小-中等)级别无线电中断的可能性 。NOAA SWPC的27天预报(2025年4月底至5月底)预测,由于冕洞高速太阳风流的影响,5月5-6日和5月18日可能出现G1级别地磁暴 。由于多次日冕物质抛射的影响,2025年4月16日曾发布G3(强烈)级别地磁暴警报 。尽管太阳活动周期25预计相对较弱,但专家一致警告,“剧烈的太阳爆发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 ,即使是较弱的周期也可能产生“显著的空间天气事件” 。这表明,周期的整体强度可能不是单个风暴严重程度的唯一决定因素。2024年的一次太阳风暴(发生在当前弱周期的上升阶段)就曾造成了“显著的干扰” ,这提醒我们,即使整体峰值不高,发生具有破坏性的单个强风暴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一个高度依赖技术的现代社会,即使是历史上被认为是中等级别的太阳风暴,今天也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
此外,对空间天气影响的讨论大多集中在直接冲击上(如电网、卫星)。然而,一次强太阳风暴的级联效应,即第二和第三层次的影响,例如由于GPS授时失败对金融系统造成的冲击、电力中断导致供水/排污系统瘫痪、运输中断导致食品供应链断裂等,其潜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可能在公众乃至部分专家的讨论中被低估。例如,GPS对金融交易授时至关重要,一旦失效,可能扰乱股票市场。电力中断 会影响水泵、污水处理、食品和药品的冷藏以及燃料泵的运作。通信中断 则会妨碍对任何并发危机的应急响应。
根据NOAA G-Scale以及综合信息 ,在2025年太阳活动峰值的背景下,不同等级的地磁暴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潜在影响如下:
G1 (微小) 级别地磁暴: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是可能出现微弱波动,高纬度地区可能会出现极光 。对卫星操作影响微乎其微。对其他系统(如通信、导航、航空)的影响是短波无线电在高纬度地区可能出现微弱衰减。
G2 (中等) 级别地磁暴: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是高纬度电力系统可能需要电压修正,长期暴露可能损坏变压器,可能出现极光,范围扩大至中纬度 。对卫星操作的影响是卫星轨道可能需要修正,高纬度地区卫星姿态控制可能受影响。对其他系统的影响是高频无线电传播在高纬度地区可能减弱,GPS导航可能出现数米误差。
G3 (强烈) 级别地磁暴: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是电力系统可能需要电压控制,部分保护装置可能误触发,变压器可能损坏,可能出现更广泛的极光 。对卫星操作的影响是卫星表面可能带电,低地球轨道卫星阻力增加,轨道预测和控制难度加大。对其他系统的影响是间歇性卫星导航(包括GPS)定位和授时问题,高频无线电可能间歇性中断,极光可见范围更广 。
G4 (严重) 级别地磁暴: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是可能出现广泛的电压控制问题和一些保护系统问题,部分电网系统可能会经历区域性停电,变压器可能损坏,极光可见范围扩大至低纬度 。对卫星操作的影响是卫星表面可能出现充电和跟踪问题,可能需要进行姿态修正。对其他系统的影响是卫星导航可能中断数小时,高频无线电传播可能中断数小时,低频无线电导航可能中断。
G5 (极端) 级别地磁暴: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是可能出现广泛的电压控制问题和电网系统崩溃或大范围停电,管道电流可能达到数百安培,变压器可能遭受永久性损坏,极光可见范围极广 。对卫星操作的影响是卫星可能无法运行或遭受永久性损坏,轨道跟踪和姿态控制可能极其困难。对其他系统的影响是卫星导航可能长时间中断,高频无线电传播可能在大部分地区中断数天,低频无线电导航可能中断数小时,电网可能需要数天甚至数月才能恢复。
2025年的全球风险格局呈现出高度的关联性,多种危机相互交织并可能在特定地区集中爆发,形成复杂的挑战。
粮食不安全前景: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的报告预测,从2024年11月到2025年5月,全球16个饥饿热点地区和14个国家/2个区域集群的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
最高关注级别:苏丹、巴勒斯坦、南苏丹、海地、马里 。WFP将加沙也列入此名单,并估计这些地区共有190万人濒临饥荒 。极高关注级别:乍得、黎巴嫩、缅甸、莫桑比克、尼日利亚、叙利亚、也门 。新增热点:肯尼亚、莱索托、纳米比亚、尼日尔 。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冲突、自然灾害(干旱、洪水)、经济冲击以及中低收入国家持续的食品价格高通胀 。WFP预计2025年需要169亿美元的运营资金,以援助全球1.23亿人口 。令人担忧的是,提供饥荒早期预警的重要工具——饥荒预警系统网络(FEWS NET)已于2025年1月停止运作 ,这无疑削弱了国际社会应对粮食危机的能力。水资源危机: 联合国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18亿人生活在绝对缺水的国家或地区;到2030年,世界近一半人口将生活在水资源高度紧张的地区 。
非洲:预计到2025年,将有多达25个非洲国家面临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压力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情况尤为严峻 。驱动因素:人口增长、农业用水需求巨大(占全球取水量的70%)、气候变化导致可再生水资源减少、水污染等 。潜在后果:健康危机、大规模人口流离失所(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因缺水可能导致2400万至7亿人流离失所)、经济损失(到2050年,缺水可能导致一些地区GDP损失6%)、因资源竞争引发冲突 。 水资源短缺并非孤立问题,它直接冲击粮食生产(农业用水占大头),威胁人类健康(缺乏安全饮用水),阻碍经济发展,并日益成为冲突和大规模迁徙的导火索。联合国对2025年18亿人将面临绝对缺水状况的预测 ,警示着这场“无声”的危机正变得日益严峻。流离失所与移民:
索马里:干旱和冲突预计将导致2025年4月至6月期间国内流离失所者(IDPs)增加近23.1万人,使IDP总数超过410万 。全球:水资源短缺可能导致2400万至7亿人流离失所 。这些危机之间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和洪水)影响水资源可获得性和农业生产,从而加剧粮食不安全。冲突则通过扰乱农业活动、市场准入和人道援助,以及造成大规模人口流离失所,进一步恶化这些状况。反过来,资源稀缺也可能催生新的冲突,形成恶性循环。
2025年,一些地区将面临多种危机同时爆发的严峻局面,这些“热点地区”的稳定受到严重威胁。
萨赫勒地区:长期遭受粮食不安全、水资源紧张、武装冲突和气候变化冲击的困扰 。该地区正在实施一些中小型灌溉项目以应对挑战 。非洲之角(如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这些国家频繁遭遇干旱、冲突、粮食危机、水资源短缺和大规模人口流离失所 。索马里预计2025年Gu雨季(4-6月)降雨量可能低于平均水平,进一步加剧困境,而人道主义援助资金却面临严重短缺 。中东和北非(如也门、叙利亚、苏丹、巴勒斯坦/加沙、黎巴嫩):这些地区普遍存在极端水资源短缺、持续冲突、粮食危机和大规模流离失所问题 。苏丹白尼罗河沿岸因达尔富尔快速支援部队对杰贝勒奥利亚大坝的管理不当而发生洪水,加剧了内战导致的人道危机 。阿富汗:面临粮食不安全、水资源问题以及数十年冲突带来的深远影响。2024年3月的洪水进一步加剧了人道需求 。海地:极端粮食不安全、政治动荡以及对自然灾害的高度脆弱性使其处境艰难 。缅甸:国内冲突持续,近期发生了7.7级大地震 ,同时也被列为极高关注的饥饿热点地区 。这些地区陷入了“脆弱性陷阱”,即冲突、气候变化、粮食不安全和水资源短缺形成恶性循环,不断自我强化。2025年的前景表明,这种陷阱正在加深,使得这些地区长期依赖人道主义援助(而援助本身也面临资金短缺,如索马里 ),并且越来越难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和资源常常在众多复杂的紧急情况中捉襟见肘。
饥荒预警系统网络(FEWS NET)于2025年1月关闭 ,这不仅是人道主义领域的挫折,更是一个地缘战略上的盲点。饥荒和极端粮食不安全是造成不稳定、大规模移民的主要驱动因素,并可能制造被极端组织利用的权力真空。在一个粮食安全前景本已严峻的年份 ,失去这样一个关键的预测工具,将增加国际社会在脆弱地区被大规模危机 застигнутым врасплох 的风险。
根据综合分析 及前述章节相关内容,2025年部分面临复合危机热点区域的情况如下:
萨赫勒地区面临的主要聚合威胁包括冲突、干旱、粮食不安全、水资源短缺和流离失所。其主要驱动及加剧因素为气候变化、治理薄弱、恐怖主义蔓延和人口增长压力。预期其严重程度和影响级别为极高,表现为大规模人道主义需求、社会经济发展停滞以及区域不稳定扩散风险 。
非洲之角(如索马里、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面临的主要聚合威胁包括反复干旱、冲突、粮食危机(部分地区濒临饥荒)、水资源极度短缺以及大规模流离失所 。其主要驱动及加剧因素为气候变化(拉尼娜现象影响)、部族冲突、政治不稳定、外部冲击(如乌克兰战争影响粮价)以及援助资金不足 。预期其严重程度和影响级别为极高/灾难性,表现为数百万人生计受到威胁、营养不良率高企、社会服务崩溃以及区域冲突外溢风险 。
中东(如也门、叙利亚、巴勒斯坦/加沙、苏丹)面临的主要聚合威胁包括长期武装冲突、极端水资源短缺、严重粮食不安全(部分地区饥荒)、大规模人道危机以及经济崩溃 。其主要驱动及加剧因素为代理人战争、地缘政治博弈、基础设施破坏、气候变化以及治理失效。预期其严重程度和影响级别为灾难性,表现为人道主义灾难持续恶化、数百万平民依赖援助生存、国家重建遥遥无期以及区域局势持续紧张 。
阿富汗面临的主要聚合威胁包括粮食不安全、水资源管理不善、经济危机、持续冲突遗留影响以及自然灾害(洪水、地震)。其主要驱动及加剧因素为政治孤立、国际援助大幅减少、气候变化(干旱和洪水频发)以及数十年战乱破坏基础设施和生计。预期其严重程度和影响级别为极高,表现为贫困加剧、营养不良普遍、社会脆弱性高以及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弱 。
海地面临的主要聚合威胁包括极端粮食不安全(濒临饥荒)、政治真空与帮派暴力、经济停滞以及高度易受自然灾害(飓风、地震)影响 。其主要驱动及加剧因素为治理崩溃、长期贫困、环境退化以及外部干预有限。预期其严重程度和影响级别为灾难性,表现为社会秩序濒临瓦解、人道需求巨大且难以满足以及国家功能基本丧失 。
缅甸面临的主要聚合威胁包括国内武装冲突升级、人道准入受限、粮食不安全(极高关注热点)以及近期强震影响 。其主要驱动及加剧因素为军事政变后的政治危机、民族冲突以及经济下行。预期其严重程度和影响级别为极高,表现为人道主义状况迅速恶化、大量人口流离失所、基本服务中断以及区域稳定受威胁 。
2025年的全球风险图谱呈现出一个相互关联、影响叠加的“多重危机”(polycrisis)时代。对各类潜在灾难的分析揭示了单一事件的破坏力,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系统性的崩溃。
综合来看,2025年的全球风险格局呈现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普遍的悲观情绪与信任的侵蚀:专家对短期和长期全球前景的悲观预期 ,伴随着对机构信任度的下降和社会两极分化的加剧 ,为应对全球挑战蒙上了阴影。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的泛滥,尤其是在AI技术的助推下,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侵蚀着社会共识和信任基础 。环境危机的主导性与联动性: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不仅是未来十年的首要风险 ,更是驱动和放大其他多种灾难(如极端天气、水资源短缺、粮食不安全、生物多样性丧失、被迫迁徙)的根本性因素 。环境压力与社会经济脆弱性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地缘政治的回归与冲突的常态化:国家间武装冲突和地缘经济对抗的风险显著上升 ,地区冲突持续,大国竞争加剧。这不仅直接导致人道主义灾难,也破坏了全球合作应对共同挑战的基础 。技术风险的双刃剑效应: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快速发展,在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难以预测的风险,包括复杂的网络攻击、AI驱动的虚假信息以及对关键基础设施的潜在威胁 。关键系统的脆弱性暴露:全球卫生系统、粮食系统、水资源系统、能源系统、全球供应链和数字基础设施在多重压力下显得日益脆弱 。单一领域的冲击很容易通过紧密相连的系统网络迅速传导和放大。多重危机的聚合效应:在特定地区,如萨赫勒、非洲之角和中东部分地区,冲突、气候变化、粮食不安全、水资源短缺和治理危机等多重因素高度聚合,形成了难以摆脱的“脆弱性陷阱” 。尽管对许多风险的认知程度很高(例如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已持续发布20年),但采取果断行动的能力或政治意愿往往滞后,形成了一种“准备悖论”。大量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威胁可能导致决策者感到不知所措或陷入政策瘫痪,尽管警示信号明确 。
面对2025年严峻的全球风险前景,国际社会、各国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需要采取更具前瞻性和系统性的应对策略:
加强系统性韧性建设:超越针对特定事件的应急准备,致力于构建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系统韧性,以抵御多重、不可预见的冲击。这包括供应链的多元化 ,投资于稳健的公共卫生基础设施 ,确保关键基础设施能够抵御气候影响和网络威胁 。促进国际合作与对话:尽管地缘政治紧张,仍需寻找在气候变化、大流行病防范、新兴技术治理等共同威胁上开展合作的途径 。例如,欧盟被敦促进行跨区域、跨伙伴的战略思考 。投资早期预警与预测能力:支持和改进对自然灾害、疾病爆发、粮食短缺和其他危机的预测系统。FEWS NET的缺失 凸显了忽视这些工具的危险性。打击错误信息和虚假信息:制定全面的战略,以对抗虚假叙事,重建对可信信息来源的信任。优先气候行动与环境保护:加速减缓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努力,将其作为降低长期风险的根本途径 。解决脆弱性的根源问题:在陷入冲突和危机循环的地区,着重于长期发展、善治和建设和平。推广适应性管理与负责任创新:认识到预测中固有的不确定性,培养应急策略的灵活性,并负责任地利用新技术(如AI用于灾害响应 )。2025年的前景要求向“预期性治理”转变——建立不仅能对危机做出反应,而且能基于复杂、相互关联的风险评估主动预测和减轻危机的系统和制度。这需要打破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壁垒。
最后,尽管现实的威胁评估至关重要,但世界经济论坛报告中指出的“乐观情绪似乎短缺” 本身也构成一种挑战。完全缺乏乐观可能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削弱应对巨大挑战所需的动力和集体意愿。因此,培养能动性并强调成功的缓解案例(如果存在),成为构建韧性的一个关键(尽管是软性的)组成部分。在警示风险的同时,寻找并强调积极变革或成功适应的路径(例如,一些报告也提到风险中也蕴含机遇 ),对于避免纯粹的、使人麻痹的消极情绪至关重要。
来源:人间一缕风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