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缅甸雨季来临,持续高温和局部积水使灾后安置点蚊媒传染病风险骤增。近日,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奔赴曼德勒地区4个地震灾后安置点,与缅方联合开展蚊虫杀灭行动。
随着缅甸雨季来临,持续高温和局部积水使灾后安置点蚊媒传染病风险骤增。近日,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奔赴曼德勒地区4个地震灾后安置点,与缅方联合开展蚊虫杀灭行动。
工作人员在安置点开展消杀作业。图源:云南日报
“5月4日的布雷图指数显示,昌妙达奇镇区安置点达到50,已远超高风险阈值20。”病媒控制及环境卫生组组员林祖锐介绍。这一数值意味着该安置点蚊虫孳生极为活跃,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高。
此前,防疫队员通过昼夜监测发现,该安置点蚊虫密度惊人,个别监测点单夜诱捕成蚊达700余只。
“安置点人员密度大,环境卫生压力大,许多角落容易形成积水死角,不及时处理就容易成为蚊虫孳生地。”病媒控制及环境卫生组组员许翔说。
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采用“监测先行”的方式划定重点区域,每天下午在安置点布设诱蚊灯,清晨回收蚊虫样本,并同步开展人工巡查,对蚊虫幼虫密集区域进行精确记录。
展开剩余46%昌妙达奇镇区安置点之所以被确定为首轮消杀重点地区,正是因为该点蚊虫密度最高、种类最多、人口最集中、环境最复杂。
5月8日,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队员与缅方工作人员联合行动,在昌妙达奇镇区安置点开展环境消杀作业。病媒控制及环境卫生组组员任东升介绍,此次作业采取两种喷洒方式同步推进:一是用机动喷雾器进行滞留喷洒,适用于帐篷内外、墙面、垃圾堆等区域,能形成持久的防蚊防蝇屏障;二是用热烟雾机进行空间喷洒,用于速杀帐篷周边和垃圾堆及厕所的成蚊和蝇类。
除了喷洒消杀,队员们还指导缅方工作人员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疏通沟渠、清理积水,并普及蚊虫防控知识。
“今天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讲解非常清楚。”行动结束后,缅方一名工作人员对中方队员表示感谢。
未来几天,中国政府援缅卫生防疫队将持续在昌妙达奇镇区安置点开展环境消杀及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降低蚊虫密度,为受灾群众营造更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撰文:邵琳鉴
编辑:王艳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