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这款硬派越野车,采用全时四驱系统,最大涉水深度达1.2米,其作为改装房车平台已圈粉无数。”东风汽车特种装备事业部客户经理朴帅超站在展车旁,向现场观众热情地介绍,“我们把军工底盘的‘骨架’换成智能‘神经’,C位出道的智能驾驶系统,让硬派越野也能玩出‘温柔触感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京堰对口协作暨2025十堰市优势产业推介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当长安街的晨光掠过科博会展厅,十堰带着车城的铿锵、科创的锋芒与水源地的柔情,在京城舞台璀璨绽放!
从军工技术民用破圈到清水进京深情守望,从智能装备硬核突破到文旅农创跨界融合,十堰正以创新为帆、协作作桨,在时代浪潮中划出耀眼航迹。
硬核技术
解码车城新动能
“看这款硬派越野车,采用全时四驱系统,最大涉水深度达1.2米,其作为改装房车平台已圈粉无数。”东风汽车特种装备事业部客户经理朴帅超站在展车旁,向现场观众热情地介绍,“我们把军工底盘的‘骨架’换成智能‘神经’,C位出道的智能驾驶系统,让硬派越野也能玩出‘温柔触感’。”
隔壁展位,一款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同样吸睛。“20小时续航、110公斤载重,相当于一架小型飞机背着两只成年山羊飞一整天。”仁合智航科技(竹溪)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杜纲调试着机翼,眼中满是自豪。
这款无人机的气动外形专利源自华中科技大学专家的“头脑风暴”,机身大面积使用复合材料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减重,自主研发的火控系统能担纲多项任务——“既能挂载人工增雨烟条播撒希望,也能搭载侦察设备守护边疆,军民两用的‘多面手’,说的就是它。”杜纲说。
从“车轮上的城市”到“创新引擎”,十堰用军工底蕴浇筑产业筋骨,以智能升级激活发展脉络。当越野车的轮胎碾过技术壁垒,无人机的机翼掠过创新云端,这些硬核突破不仅是“中国商用车之都”的实力宣言,更向世界传递出“十堰智造”新名片——这里既有守护家国的钢铁脊梁,也有链接未来的智慧光芒。
科技赋能
崛起智造新高地
“这块太极图案面板,让新能源基建融入传统武当文化元素,藏着东方美学与现代科技的对话。”湖北雅格力特电气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波说,“这款充电桩输出功率大,效率高,新、旧国标兼容设计,适配市面上99%电动汽车,而且能够远程诊断和远程维护,适应各种运营场景和软件平台系统。”
在生物科技方面,湖北佶凯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周全举起一瓶白色颗粒说:“这不是普通洗衣粉,是能啃食血渍奶渍的‘蛋白酶战士’。”面对国际巨头垄断的局面,这家十堰企业用十年磨一剑的韧劲,让国产碱性蛋白酶突破技术壁垒。“当妈妈们发现国产洗衣粉也能轻松搓掉宝宝衣服上的奶渍,当洗衣店老板算清成本账时,我们就知道,这场‘酶’的革命赢了。”
从汽车底盘到无人机“心脏”,从充电桩美学到生物酶“战场”,十堰正加快建设十大千亿产业集群,通过科博会“窗口”,让更多人看到十堰从传统产业向创新高地转型的成果。
着眼未来,市科技局副局长朱炜表示,“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在科技创新上的合作,推动成果转化与产创融合。”
一泓清水
串联京堰两地情
“这瓶来自丹江口水库、pH值7.6的天然弱碱水,带着武当山的云雾与汉江的月光。”湖北堰水进京供应链集团市场部部长温丽媛拿起一瓶“武当山水”,身后展架上排列着竹溪芙丝(VOSS)天然矿泉水、竹山十星红茶醋等10余种饮品,宛如一幅流动的“十堰水地图”。
从最初的桶装水进京,到如今开发出苏打水、HPP冷榨果汁等水产品,十堰人把对水源地的守护,酿成可触碰的甜蜜。“本次科博会的所有官方用水,全部由我们提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京堰协作交流,积极拓展创新合作模式,把更多的十堰特色产品推广至全国。”温丽媛笑着说。
推介会上,不少在京企业家已用实际行动选择十堰、投资十堰。十堰市与北京中智科技评价交流中心的战略合作项目、丹江口市与首旅集团的建国饭店项目、郧西县与北京如民意商贸有限公司的电子产品和新能源产品智造项目等11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达51.7亿元。
“我们将投资1.5亿元在武当山建设国际研学营地,以通州为基地、北京为辐射点,组织全国学生到武当山研学。”亲子猫(北京)研学教育集团董事长魏新德说。
市招商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郑涛介绍,全市招商系统以本次科博会为契机,推动京津冀地区一批大项目在十堰落地,以京堰协作助力十堰产业绿色创新发展。下一步,将加大服务力度,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副市长罗耀华说,十堰正处于发展形势最好、发展动能最强的时期,处处涌动着创业热潮、蕴含着无限商机。投资十堰,就是投资未来;支持十堰,就是支持北京的水源地。
当北京市民捧着武当山水细品时,当采购商签下亿元订单时,丹江口的波光与长安街的灯火,早已在一泓清水、一份深情中悄然交融。
山水车城
盛情邀您共奔赴
“这里有车的脉搏——世界每100辆中重卡,就有3辆流淌着十堰血液;这里有水的灵魂——亚洲最大人工湖滋养着京津冀豫一亿多人;这里有山的风骨——武当金顶的长明灯600年未灭。”推介会现场,十堰文旅宣讲员的开场白,如诗如画。当竹山县的绿松石工艺师现场展示“东方祖母绿”的切割工艺,当郧阳汉绣传承人用丝线绣出南水北调水脉,舞台LED屏正播放着“大美十堰”的光影长卷。
农业产业的“绿色风暴”,同样震撼。房县小花菇撑起“富民伞”,郧西马头山羊、丹江鲌变身美味佳肴,竹溪贡米在智能碾米机中焕发新生。“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展品,也是武当山下的春耕秋收,是汉江河畔的渔舟唱晚。”市农业产业相关负责人的话里,藏着十堰人的浪漫——把茶园装进礼盒,将星空酿成美酒,让汽车生产线成为工业旅游打卡地,这座城市正用全产业链的奋进姿态,向世界递出“可体验、可带走、可回味”的立体名片。
市委常委、副市长张秀峰表示,举办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深化北京与十堰对口协作关系,汇聚各方精英和智慧,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同推动京堰对口协作高质量发展。
当国家会议中心的灯光渐次亮起,十堰展区的“产业牌”硬核闪耀,“科创牌”锋芒初露,“感情牌”温润如玉,“文旅牌”气象万千。这座因车而建、因水而兴的城市,正以京堰协作的纽带为笔,以科技创新的墨汁为韵,在荆楚大地上挥毫泼墨,书写着从“传统工业重镇”到“现代创新高地”的华丽蝶变。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