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被欧美抛弃?乌克兰危机为何鲜有关注!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0 13:25 1

摘要:当今,美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对泽连斯基和乌克兰态度的变化,显著影响着泽连斯基和乌克兰在国际社会上的境况:或受宠,或受冷遇,或遭到抛弃。

1,美国战略转向

当今,美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对泽连斯基和乌克兰态度的变化,显著影响着泽连斯基和乌克兰在国际社会上的境况:或受宠,或受冷遇,或遭到抛弃。

自特朗普2025年1月就任新的一届美国总统以来,美国对乌克兰的政策发生显著转向,从“全力支持乌克兰”转为“施压促停战”,这一系列动作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

人们有理由怀疑,特朗普非常“热心”地想匆匆忙忙结束俄乌冲突,目的是为了美国调整战略目标,腾出力量来对付更加重要的战略对手,中国。

首先,美国反复声明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有限性。

总统特朗普本人公开表示“乌克兰加入北约不现实”,并转述俄罗斯对此强烈反对的表态。美国防部官员有样学样,附和特朗普的观点,声称俄乌冲突期间讨论乌克兰加入北约“毫无意义”。

美国国防部长跟随总统的步伐,也多次强调,美国不会向乌克兰派遣军队,也不会支持其“恢复2014年边界”的诉求。深层原因应该是,美国了解俄罗斯不会轻易吐出已经到嘴的“大肥肉”,美国也不愿意对俄罗斯大打出手、虎口夺食。

美国政府更加不可能为了乌克兰而惹上“核扩散”的大麻烦。美方明确排除向乌克兰转移核武器的可能性,完全打破了乌克兰的核武器幻想,进一步削弱乌克兰的战略威慑力。

失去美国的军事援助战略承诺,乌克兰就等于失去了关键军事后盾,也失去了战场主动权。泽连斯基无可奈何地承认,乌军反攻能力受限,克里米亚等地的主权诉求很可能都会落空。

其次,美国为了促进乌克兰放弃抵抗而绕过盟友推动对俄妥协。

美俄直接举行了对话,排除欧洲参与,欧洲感觉到“冷遇”。乌克兰再一次受到忽视,泽连斯基感到自己再一次被抛弃。美俄代表团在沙特举行闭门会谈,欧盟和乌克兰均未受邀。此举引发欧洲强烈不满,欧盟外交代表称不能接受任何欧洲未参与的协议。

2,欧洲内部分歧

2025年3月下旬,为期2天的欧盟峰会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开幕。此次峰会讨论的话题很多,但支持乌克兰依然是最重要的议题之一,峰会聚焦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日前提出的拟向乌克兰提供高达400亿欧元军事支持的最新计划。

在会议中,该计划遭到质疑与反对,未能获得最终通过。

第一,匈牙利一如既往地坚决反对支持乌克兰,这是导致此次峰会难以达成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在乌克兰议题上,匈牙利一直是欧盟内部的著名“刺儿头”,这已成为欧盟事务中的一种新常态。为此,欧盟特别峰会不得不单独发布只有26个成员国签署的关于进一步支持乌克兰的决定。

特别是在特朗普再次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更是认为特朗普推动达成乌克兰和平协议的努力值得欧盟重新考虑。

第二,其它欧洲国家对援乌计划也有各种意见。

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等国认为该计划涉及金额庞大,但在实施细节上缺乏透明性。还有不少国家表示,该计划还存在许多不明不白的问题,难以给予肯定的支持。

基于相同或相近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援助乌克兰的问题,欧盟内部大致有一个共识,但是在具体怎么支持、支持多少,实际上存在颇多的分歧。

对乌克兰军事援助归根结底的目的,是为了维持乌克兰跟俄罗斯的战争状态,让乌克兰做“马前卒”继续更多去牺牲,而欧洲其他国家能够获得和平环境?还是为了欧盟将来自己坐在谈判桌边,能够有更多的话语权?欧盟能够代替美国来支撑乌克兰的战争消耗吗?

对这些貌似尖锐的问题,好像欧洲人自己也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所以在欧洲内部存在争论是必然的。

第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欧洲各国的财务能力和军工产能存在各种短板。

欧盟各国在扩大防务开支上观点大相径庭,即便欧盟提出放松对各国防务开支的财政纪律约束,欧盟各成员国对提高军费在GDP的占比仍有不同立场,既有主观意愿不同,也有客观现实制约。

欧盟各个成员国之间,自身的条件和需求还是存在差异的。比如中欧国家,由于历史的因素,导致它们的安全需求特别强,对俄罗斯有很特殊的恐惧症、焦虑症,所以希望在对俄防御能力方面能够进一步提升。而南欧国家相对地对此就没有这么迫切。

另外,不同成员国的基础条件也不一样。比如,西班牙、意大利远远没有达到北约之前的军费占比2%的标准。如果是短期大幅提升的话,考虑到这些国家的经济的基数,实际上是很难实现的。

虽然说都追求防务独立,但是不同成员国实际想法和追求并不尽然相同。一些国家希望通过更多承担防务责任来拉住北约和美国,还有一些国家则是要建立一种相对独立的防务体系。

很遗憾的是,欧洲的军工产能相当有限。虽然北约中一些国家军费确实在不断增加,从2021年到2024年增加了30%左右。但是,显然欧盟还是主要从非欧洲的一些公司来购买军事装备,而其中主要是美国。

所以特朗普也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要求欧盟的北约成员国大幅增加军费开支,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让这些欧洲国家更多去购买美国的军火,而不是真的想促进这些国家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

欧洲军工产能不足并且分散,造成2023年已耗尽武器库存。英国仅能部署25辆坦克,法国承诺的防空系统交付延迟超8个月。

3,乌克兰疲乏症

所谓“乌克兰疲乏症”,这个病症的特点就是,对支持乌克兰的一切计划和行动都心生厌倦、行动无力。

乌克兰危机已经进入第四年,战事陷入僵局。在第一年取得一系列胜利后,乌方在后续几年并没有创造奇迹。由于伤亡严重,炮弹和各种装备快速消耗,没有及时补充,战事开始朝着不利于乌克兰的方向演化。

因为国会没有通过新的援助计划,美国对乌援助几乎停顿。欧盟也一时未能兑现向乌提供100万发炮弹的承诺。

美欧对处理乌克兰危机的疲惫情绪始于2023年,目前仍在蔓延。尤其是2023年10月以来,新一轮巴以冲突在西方形成叠加效应,舆论对乌克兰危机的关注持续下降。

西方的“老大”美国本身就患上了“乌克兰疲乏症”。

2022年年底。泽连斯基第一次访美,受到热烈欢迎,兰德公司的分析家说美国绝不会患上“乌克兰疲乏症”。

2023年9月,泽连斯基第二次访美,在国会感受到与首次访问截然不同的氛围,这次的众议院由共和党控制,对援乌不再积极。泽连斯基感到了些许冷淡。

12月,泽连斯基第三次访美,更进一步遭遇华盛顿的冷漠,不是冬天,却像寒冬。

美国两党的斗争,祸及乌克兰和泽连斯基。由于共和党要求将边境安全和移民政策与援乌计划挂钩,拜登政府总额600亿美元的援乌法案虽经国会参议院审议通过,但随后在众议院遭到共和党极端派阻击,陷入僵局。

拜登政府心有余而力不足,它的说辞发生微妙转变,从“只要需要就支持”变为“尽其所能支持乌克兰”。

大部分民众认为美国援乌已经够了,不必再多花钱了。美国广播公司的调查发现,认为美国援乌做得过多的美国人比例从2022年4月的14%上升到2023年9月的41%。

2023年7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委托民调机构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5%的受访者认为国会不应授权额外资金来支持乌克兰,5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援乌已经足够,48%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应该做得更多。

这项民调还显示,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在援乌问题上分歧严重:共和党反对进一步援乌,而民主党赞成进一步援乌。

重新上台的特朗普称不会向国防支出不足的北约成员国提供保护,特朗普的言论令依靠美国安全保护的欧洲国家不寒而栗,让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忧心忡忡。在这种情势之下,欧洲国家支持乌克兰的热情岂能不降低?

第二,欧洲在“乌克兰疲乏症”中陷入恐慌。

2022年2月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欧盟全力挺乌,对俄罗斯实施了13轮制裁。

欧盟特事特办,提供特殊照顾。打破常规,快速给予炮火下的乌克兰以欧盟候选国地位,并为双方开启入盟谈判打开方便之门。

然而,后续欧盟支持乌克兰的进程并非顺利。其内部在支持乌克兰的问题上虽然不能算是一盘散沙,但确实存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见。

匈牙利是反对的“急先锋”,欧盟向乌克兰提供500亿欧元的财政援助计划在2023年12月的欧盟峰会上未获通过。匈方直到2024年2月收到保证资金合理使用的控制机制提议后,才为援助计划放行。

斯洛伐克也对援乌持反对态度。2023年10月就任的菲佐政府决定停止对乌军援。总理菲佐称,乌克兰处于美国的绝对控制之下,并非独立的主权国家,斯洛伐克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在2023年9月的一次电话中,无意中暴露了自己沉重的心情和担忧,他承认欧洲各方为应对乌克兰危机而已经疲惫不堪。

中东欧国家的热情也已经接近消耗殆尽。与战事初期源源不断提供“无私支持”相比,这些国家开始“斤斤计较”,在乎挺乌的利益得失。进口的廉价乌克兰粮食冲击了国内农业,波兰政府威胁减少对乌军事援助,甚至一度暂停实际援助措施。

政客们试图坚持“政治正确”,而老百姓首先关心自己的利益。2024年2月9日,波兰农民开始新一轮抗议,封锁通向波乌边界过境点的道路,并倾倒乌克兰卡车上的粮食。

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欧洲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乏力,一些国家陷入技术性衰退或处在衰退边缘。

欧盟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之下,难免有些惊慌失措,难免出现“乌克兰疲乏症”,并且暴露了分歧。欧盟有2700万人就业不足或失业,各国为难民提供福利、住房和就业日益困难。

德国、波兰、捷克等欧盟成员国从2024年起,减少对乌克兰难民的财政支持。

第三,欧洲各国民意调查结果表明对乌克兰的支持率在不断下降。

2022年支持接收乌克兰难民的波兰人高达80%,而2023年9月只有52%的波兰人支持接收乌克兰难民。这是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

欧洲民众对乌克兰的支持率有所下降。2022年6至7月的“欧洲晴雨表”民调表明,92%的欧洲民众赞成向乌克兰提供人道主义支持,90%的欧洲民众赞成欢迎逃离战争的乌克兰人进入欧盟,81%的欧洲民众赞成向乌克兰提供财政支持,68%的欧洲民众赞成欧盟向乌克兰供应军事装备和资金。

然而,一年多后,2023年10至11月进行的这项民调显示,以上各指标都变差,趋向于不支持乌克兰。

“ARD-德国趋势”民调表明,在2022年4月只有21%的德国公民认为向乌克兰提供的财政支持过多了,而在2024年1月几乎增加了100%,即有41%德国公民持同样看法。

华沙大学2023年的一项民调表明,尽管85%的受访者支持乌克兰,但是55%的波兰人反对向乌克兰提供额外援助,强烈支持乌克兰的受访者从当年1月的62%下降到6月的40%。

大多数欧洲公民只同意对乌克兰非常必要的支持,而对“额外”的支持一般都反对。毕竟“蛋糕”就这么大,分给外人太多,留下给自己的,实在太少了!

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在欧美各国自身经济压力沉重,同时支持乌克兰的民意持续“低迷”情况下,欧美各国政府就只能够更加“冷淡”地对待泽连斯基和他的国家乌克兰。

来源:孔甲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