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科手术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定期随访是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肿瘤复发、转移病灶或第二原发肿瘤的关键措施。科学合理的随访策略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还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从而改善整体预后。本文根据国内现有指南共识整理了NSCLC的术后
外科手术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术后定期随访是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肿瘤复发、转移病灶或第二原发肿瘤的关键措施。科学合理的随访策略不仅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还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从而改善整体预后。本文根据国内现有指南共识整理了NSCLC的术后随访方案,为从事术后随访管理的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可操作的参考依据。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方案
不同类型肺癌患者术后随访建议
1
原位癌
现有临床观察显示,NSCLC原位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风险总体较低,且大多数患者在经过根治性手术后能够获得良好的长期预后,建议患者术后每年进行一次常规全身健康检查,以便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潜在的复发风险。特别是在影像学随访中,建议采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LDCT)替代传统的胸部X线片检查。这是因为LDCT在检测早期肺部病变和微小复发病灶方面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够提高早期检出率,从而为患者争取更早期的干预机会。同时,相较于常规CT,LDCT具有辐射剂量低的优势,更适合作为长期随访的主要检查手段。
此外,尽管原位癌的复发风险较低,仍需关注患者个体化的风险因素。例如,对于有吸烟史或存在其他肺部基础疾病的患者,应在随访方案中适当增加检查频率和项目。此外,建议随访过程中结合患者的病史、手术方式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综合评估复发可能性,以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2
ⅠA期,R0切除后
根治性手术是ⅠA期NSCL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传统上,肺叶切除术被认为是ⅠA期肺癌的标准根治性手术方式。然而,随着近年来多项针对ⅠA期NSCLC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根据影像学中肿瘤大小及肿瘤实性成分占比(CTR)值的差异,亚肺叶切除(包括楔形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逐渐成为部分ⅠA期NSCLC患者的可行替代手术方式。这一趋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多个体化治疗的可能,但目前不同术式对患者预后和生存的具体影响仍存在争议。因此,对接受不同术式的ⅠA期患者未制定差异化的随访方案。
研究显示,ⅠA期NSCLC患者在根治性手术后的复发主要集中于术后3年内。初次复发的部位以胸部最为常见,其次是脑、骨骼和肾上腺。这一复发特征提示在术后随访中应加强对这些部位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并采取相应治疗。此外,近年来同时多原发NSCLC的检出率逐步提高。数据显示,Ⅰ期同时多原发NSCLC的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6.1%和72.2%,与单独原发NSCLC患者的预后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Ⅰ期同时多原发NSCLC患者,其随访方案不作特别区分。
对于术后辅助治疗仍存在争议的ⅠA期患者,特别是那些具有高危病理特征的患者,如肿瘤表现出不良生长方式、气腔播散(STAS)、脉管侵犯等,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具体的危险因素适当增加随访频率,以更早地发现潜在的复发风险。这种灵活调整随访策略的方式,能够在兼顾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为高危患者提供更精准管理。
在随访策略的实施上,建议采用多模式结合的方法,包括定期的影像学检查(如LDCT扫描)、肿瘤标志物的动态监测以及患者自我报告症状的评估等。全面监控术后病情进展不仅有助于提高复发的早期检出率,还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的干预机会,从而进一步延长无病生存期(DFS)和总体生存期(OS)。
3
ⅠB~Ⅲ期EGFR敏感突变阳性,R0切除术后,口服符合适应证的靶向药
ADAURA研究纳入ⅠB~ⅢA期(UICC/AJCC第7版)R0切除术后EGFR敏感突变阳性NSCLC患者,基于医生判断用/不用辅助化疗,随机分配至奥希替尼组或安慰剂组辅助治疗,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奥希替尼辅助治疗3年显著延长患者的DFS和OS。4年随访数据显示,无论依据AJCC第7版还是第8版分期,ⅠB~ⅢA各期都能从奥希替尼辅助治疗中获益。此外,与安慰剂组相比,奥希替尼可降低局部和远处复发风险,特别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风险,延长CNS-DFS(HR=0.24),进一步提示了奥希替尼在CNS复发预防及延缓方面的优势。尽管如此,EGFR突变患者的胸部和颅脑复发率仍较高,在制定术后复查方案时,需综合考虑不同治疗方式的复发特点,以拟定更全面的随访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一代EGFR-TKI辅助治疗后复发高峰期发生在术后24~36个月,提示患者接受EGFR-TKI辅助治疗至少需要3年。奥希替尼辅助治疗能显著降低复发几率,建议在术后前3年规律用药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减少随访频率,完成奥希替尼辅助治疗3年停药后,患者复发风险逐渐增加,因而在第4~5年期间,应增加随访频率以应对复发高峰风险。到第6年后,复发风险逐渐趋于平稳,此时的随访频率可相应调整以优化资源配置。
此外,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AE)管理对于患者整体生活质量也至关重要。ADAURA研究发现,使用奥希替尼辅助治疗的患者,AE多发生在用药第1年内,因此,建议在用药第1年内着重监测AE发生,并做好AE管理,AE相关监测随访频率与肺癌术后复发监测频率不同,临床医生可根据相关药物AE规律进行调整,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
EVIDENCE研究纳入Ⅱ~ⅢA期(UICC/AJCC第7版)R0切除术后EGFR敏感突变阳性NSCLC患者,术后口服2年埃克替尼,中位随访时间为24.9个月,埃克辅助治疗对比标准含铂化疗可以延长患者DFS至47.0个月(HR=0.36),埃克替尼组最常见的AE为皮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和腹泻,脑部[7%(11/151)]是埃克替尼最常见的复发部位,化疗组则是局部复发[14%(18/132)],因此建议临床医生酌情增加埃克替尼术后辅助治疗的随访频率,并着重监测脑转移的复发风险,并且在停药后的两年增加随访频率。
EGFR敏感突变阳性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复发模式和时间特点提示,应根据治疗类型和复发趋势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通过结合影像学检查、CNS监测以及肿瘤标志物的动态评估,可以提高术后复查的检出率,同时延长患者的DFS和OS。这种综合随访策略有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复发风险,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术后管理效果。
4
ⅠB~Ⅲ期ALK融合阳性,R0切除术后,口服符合适应证的靶向药2年
对于可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接受手术及辅助化疗,45%的患者在2年内会发生复发。相关研究揭示ALK融合阳性的早期NSCLC侵袭性强,发生转移更早,术后复风险更高。进一步研究显示不吸烟ALK阳性患者预后可能更差。
ALINA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Ⅲ期随机对照研究,研究纳入了共257例ALK融合阳性的T≥4cm合并或不合并淋巴结转移、R0切除后的NSCLC患者,对比组选择标准的辅助化疗模式,试验组口服阿来替尼2年,经过中位27.8个月的随访,231例Ⅱ~ⅢA期(UICC/AJCC第7版)患者中,阿来替尼对比辅助化疗降低了76%的复发转移或死亡风险(HR=0.24,P
此外,ALINA研究数据显示阿来替尼辅助治疗的2年期间整体安全性良好,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因AE导致停药的比例为5.5%,不良反应多发生于开始治疗的前3个月尤其是第1个月,因此随访期间,尤其是治疗前3个月主动做好AE管理,能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临床医生可根据相关药物AE规律进行AE监测复查频率调整。
综上所述,对于术后服用阿来替尼辅助治疗的患者,在术后2年内,复发风险显著降低,生存获益明显。因此,建议在这段时间内随访频率可以适当降低。然而,在患者停止阿来替尼治疗后,复发风险可能有所增加,因此停药后应适当提高随访频率,并特别关注脑和肝转移的可能性。通过动态调整随访频率,可以在保障患者生存获益的同时优化随访资源的配置,提高术后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另外,对于第9版TNM分期ⅠB期(T
5
ⅠB~Ⅲ期非EGFR敏感突变或ALK融合突变患者,R0切除后,辅助化疗联合或不联合免疫治疗
对于Ⅱ~Ⅲ期非EGFR敏感突变或ALK融合突变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主要采用辅助化疗或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策略。这种治疗方式在提高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IMpwoer 010研究和KEYNOTE-091研究的结果,相对于单纯术后辅助化疗,联合术后辅助免疫治疗可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术后复发风险,但相较于新辅助免疫治疗模式的获益略欠佳,复发和进展的风险仍然略高,术后复发事件高峰期集中在术后两年内,因此建议在术后随访中特别是前2年采取更为严密的监测方案,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优化后续治疗。
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此类患者,术后辅助免疫治疗和化疗联合策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DFS,但效果并未显著超越靶向治疗在驱动基因阳性患者中的表现。因此,在制定随访方案时,需要考虑患者的整体风险因素和个体特征,以及复发时间发生的高峰期,进而调整复查随访频率。尽管当前共识未根据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对Ⅱ~ⅢA期患者的随访方案进行细化区分,但我们建议在实践中密切关注患者治疗后的反应和复发风险,通过综合考虑治疗模式和病情发展动态,进一步完善随访管理策略,以期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另外,对于第9版TNM分期ⅠB期非EGFR敏感突变或ALK融合突变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策略争议较大,预后相关影响因素较复杂,对于未行术后辅助治疗或行辅助化疗±免疫治疗模式的患者,建议随访方案同Ⅱ~Ⅲ期非EGFR敏感突变或ALK融合突变患者辅助化疗±免疫治疗的患者。
6
Ⅱ~Ⅲ期非EGFR敏感突变或ALK融合突变患者,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及手术±术后辅助免疫治疗
随着AEGEAN、KEYNOTE-671、NEOTORCH、CheckMate 77T、RATIONALE-315以及CheckMate816等研究结果的陆续公布,我们对术前和术后辅助治疗的效果有了更深入了解。这些研究的新辅助及术后辅助夹心治疗模式相较于IMpower 010和KEYNOTE-091研究的模式,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进一步降低,复发事件集中高峰期进一步延长,远期预后有所提升。
因此,相较于单纯术后辅助模式,进行了夹心模式治疗患者的复发高峰期被拉长为3年,进而此类模式的高频随访期延长为3年。严密的随访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复发迹象,为患者争取进一步治疗的机会,同时也为未来优化治疗策略积累临床数据。
参考文献:
刘伦旭,高树庚,何建行,胡坚,葛棣,李鹤成,康明强,谭锋维,杨帆,蒲强,蔡开灿,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2025版)[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5,32(3):281-290
编辑:Squid
排版:Squid
执行:Squid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云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