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世界狼疮日,如期而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狼疮”、认识“狼疮”。本期就为大家盘点一下狼疮治疗中常见的“坑”,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
5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世界狼疮日,如期而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狼疮”、认识“狼疮”。本期就为大家盘点一下狼疮治疗中常见的“坑”,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
一、病急乱投医
很多患者都有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比如为求治愈,大小医院,各种正规的、不正规的都去试过,有的还偏信了一些兜售祖传秘方的“神医”,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恶化。还有的患者不懂治病需要一个过程,今天找这个医生,明天找那个医生,使得每位医生都无法执行系统完善的治疗过程,结果耽误了治疗,出现了合并症,加大了治疗难度。
我们的建议是:狼疮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务必要坚持规范化治疗,尽量选择公立医院或大型医疗机构,避免被不正规的医疗机构或广告误导,尽量选择一个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进行长期的管理和治疗。
二、不好好吃药,经常漏服甚至是不服药
临床上,经常见到很多反复发病的患者,其症结都在不好好吃药的问题上。很多患者配了药之后,存在不吃、少吃或吃了一段时间自行停药的情况,究其原因可能是对医生建议的不信任,或感觉药物没有达到理想的疗效,或过分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或经济负担过重,或自以为病已经好了等等。这种擅自调整用药的行为不仅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也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健康风险。
在治疗狼疮的过程中,遵循医嘱用药是非常关键的。遵医嘱服药不仅能让药物发挥最佳疗效,也可以保障用药的安全性,更是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治疗药物虽有毒副作用,但概率小,若将其风险与治疗获益相比,这是值得的,就如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是同样道理。
三、忽视定时复查
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这种容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要想有效控制,定期复查随访是必不可少的。复查的目的是观察疾病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监测药物副作用以及及早发现和处理病情的潜在恶化或并发症,使疾病得到更好的控制。比如狼疮肾炎早期复发可能是没有症状的,但是如果没有定期检查尿常规,等到出现了下肢浮肿、高血压等这些症状的时候,狼疮肾炎就可能已经复发了比较长的时间,这个时候可能已经造成了肾脏不可逆的损害。
关于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监测频率,英国SLE指南建议,对处于疾病活动期的SLE患者,至少每1~3个月评估1次疾病活动度,而西班牙SLE指南建议,至少在第1年内,每3~4个月评估1次疾病活动度;对处于疾病稳定期或低疾病活动的SLE患者,英国和西班牙SLE指南均建议,可每6~12个月评估1次。我国狼疮指南建议,对疾病处于活动期的SLE患者至少1个月评估1次疾病活动度,对疾病处于稳定期的患者,每3~6个月评估1次疾病活动度,具体请遵医嘱。
四、忽视生活建议
得了狼疮,一般医生会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心理支持、防晒、戒烟、适度运动、补充维生素D及避免接触常见的危险物质等。但是也有患者会忽视这些方面的调整,比如一直沉浸在焦虑、紧张、悲伤等负面情绪里,长期熬夜、睡眠不足,饮食偏食、营养不均衡,不爱运动、乱吃保健品等,间接影响了治疗的效果。以下一些生活小贴士供参考!
平时可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保持心态平衡。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接触常见的危险物质,如染发剂、纹眉剂、某些带有芳香胺的化妆品等。
日常避免阳光照射,日光强照时(10~14最强)尽量不要外出,必需外出时应做好防晒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穿长袖长裤等。
避免感染,日常要做好个人防护,在气候多变的季节应特别注意增减衣物,同时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必要时可戴口罩。
有生育需求的红狼疮患者在孕前需评估妊娠时机、妊娠并发症风险,在符合妊娠条件、没有妊娠禁忌症的情况下,才能计划妊娠。无生育需求的患者、不满足妊娠条件的患者必须严格采取避孕措施,不宜采用含雌激素或雌孕激素混合制剂的避孕药。
适当的活动和锻炼,有利于增强体质。
不要乱吃保健品,人参、西洋参、蜂皇浆等保健品都可能会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饮食建议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总体原则是低脂、低糖、低盐 、 优质蛋白、高钙。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 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J]. 中华内科杂志,2020,59(03):172-185.DOI:10.3760/cma.j.issn.0578-1426.2020.03.002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