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标杆性机构,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坐落于首都海淀区,其历史可追溯至1911年创建的清华学堂。校园主体承袭清代皇家园林"清华园"遗址,既保留工字厅、古月堂等传统建筑群,又建有苏世民书院、艺术博物馆等现代化设施。在QS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标杆性机构,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坐落于首都海淀区,其历史可追溯至1911年创建的清华学堂。校园主体承袭清代皇家园林"清华园"遗址,既保留工字厅、古月堂等传统建筑群,又建有苏世民书院、艺术博物馆等现代化设施。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连续五年稳居亚洲前三,202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第16位,其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常年保持全球前五的学术地位。
李路明,1968年2月出生于齐国故地山东桓台,198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级重点桓台一中。1986年成为清华机械工程系本科生,1991年完成本硕博贯通培养,获工学博士学位,师从精密仪器领域泰斗尤政院士。其博士论文《多场耦合无损检测机理研究》获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996年留校任教期间,主持开发国内首台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突破西方技术封锁。1998年赴英国萨里大学开展为期两年的先进传感技术研究,期间在《NDT & E International》发表突破性成果。2003年组建智能检测实验室,带领团队攻克航天器燃料贮箱无损检测难题,该技术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关键部件检测。
2012年主导创建神经调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其研发的脑深部电刺激系统(DBS)打破进口产品垄断,使帕金森病治疗费用降低67%。该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相关成果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2016年出任航天航空学院常务副院长期间,推动建立"空天技术"交叉学科平台,促成与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培养机制。2018年担任院长后,主导完成"航空发动机数字孪生系统"重大专项,相关成果支撑我国某新型航空发动机缩短研发周期40%。
2022年进入校领导班子后,牵头制定《清华大学2030全球战略》,推动建立东南亚研究中心、米兰艺术设计学院等国际平台。2023年12月就任校长后,提出"顶天立地"发展方略,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创新链条,推动成立集成电路学院、碳中和研究院等新兴机构。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李路明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130余篇,持有发明专利48项。其创建的医工交叉创新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培养的博士生中有6人获国家杰青称号。兼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家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导制定12项行业标准。
来源:AmandaBo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