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781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你有没有想过,戳破手指测血糖时,第一滴血到底能不能用?还是要擦掉再挤第二滴?别小看这一步,做错了,血糖值可能会“假高”或者“假低”。
现在,很多糖尿病患者在家都会用血糖仪测血糖。但小小一滴血,背后却藏着不少学问。到底该用哪一滴?二者差别到底大不大?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个问题讲清楚。
这个问题的根源,是血液样本的准确性问题。当你用采血针戳破手指时,第一滴血可能混杂了组织液、汗液、表皮残留的糖分或消毒液残留物。
这些东西可能会干扰血糖值。所以,很多医生建议:擦掉第一滴血,再用第二滴血测量。这不是多此一举,而是为了提高准确性。
这里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手是干净的,没有涂抹酒精或其他液体,也没有用力挤压手指,第一滴血通常是可以用的。但问题是,大多数人在家测血糖时并不专业,会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没洗手,手上可能有糖分残留,比如刚吃了水果。
用了酒精棉球,但没等干就采血,酒精混入血液。
用力挤压手指,导致组织液混入。
这些都会让第一滴血变得“不纯”,从而影响读数。
有。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德国糖尿病学会(DDG)都曾提到,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手没有洗净或采血前使用了酒精的前提下,用第二滴血更能反映真实的血糖水平。
一项发表于《Diabetes Care》的研究显示:在手未清洁时,第一滴血的血糖值可能偏高10%~15%;而第二滴血的误差显著减小。这说明,如果操作环境不干净,用第一滴血确实可能得出错误结果。
第一步:先洗手,彻底洗,不能只是擦一擦。这一步是关键,能大大减少第一滴血受到污染的可能。
第二步:如果你洗过手、也没用酒精,那第一滴血是可以用的。这时候你取第一滴血,用来测血糖,准确性是有保障的。
第三步:如果你手没洗、或者用了酒精没有晾干,那就擦掉第一滴,取第二滴。这是为了避免酒精、糖分、组织液等干扰物影响血糖值。
第四步:不要用力挤压手指。这不仅容易混入组织液,还可能造成局部血糖浓度异常,导致测出来的值不准。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操作规范,两滴血的血糖值差别非常小,误差通常在5%左右,属于允许范围内。但如果操作不规范,比如手上有糖、用了酒精、挤压手指过猛,第一滴血的误差可能会超过15%甚至更多。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种误差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比如:
误以为血糖太高,结果多打胰岛素,导致低血糖;
或者误判为血糖正常,漏掉了真正的高血糖。
国家卫健委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明确指出:若使用酒精消毒皮肤,必须等它完全挥发后再采血;若未洗手或怀疑污染,建议弃去第一滴血,使用第二滴。
这不是死规定,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也就是说,不存在第一滴血绝对不能用的说法,但必须确保采血过程干净、规范。
这也是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血糖仪本身也有误差,通常允许±15%的波动。如果你本身血糖是6.0 mmol/L,仪器测出来在5.1~6.9 mmol/L之间都算合格。
所以,如果你今天测了6.5,明天又是6.1,这种波动是正常的,不必过度紧张。但如果你测出来是7.8或更高,而且还觉得不舒服,那就要留意了。
测血糖,不是比谁动作快,而是看谁更规范。洗手、别挤、别急,这是准确测血糖的“三件套”。别小看这几点,做对了,可能帮你避免一次低血糖发作,也可能让你及时发现血糖升高的风险。
资料来源:
①.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②. Baechle C, et al. "Effect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drop of blood on glucose measurement." Diabetes Care. 2010;33(4):e62. DOI:10.2337/dc09-1892.
③.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3. Diabetes Care. 2023;46(Suppl 1):S1–S291. DOI:10.2337/dc23-Sintroduction.
来源:外科杨医师科普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