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出现成群“超大怪鱼”,最大的超1米,猪曾被吃得只剩骨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1 16:21 2

摘要:有市民在大连西山水库发现了一群体型十分庞大的怪鱼,它们浑身黝黑,身上几乎没有鳞片,嘴巴上还长着很多的“胡子”。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5月10日,环球网报道,有市民在大连西山水库发现了一群体型十分庞大的怪鱼,它们浑身黝黑,身上几乎没有鳞片,嘴巴上还长着很多的“胡子”。

即便是有很多年捕鱼经验的老渔民或者是钓鱼爱好者,他们有时也会钓上来一些长相奇怪,叫不上来名字的鱼。

这些鱼有可能是什么新物种,也有可能是“消失”很多年的珍稀鱼类,但同时它们也有可能是某种外来入侵物种。

那么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怪鱼呢,它又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片水域中呢?

«【·发现“超大怪鱼”·】»

发现这群奇怪的大鱼的人是王先生,在5月6日的下午,他在西山水库附近散步,没想到原本风景秀丽,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突然浮现了一抹黑影。

王先生一下就被吸引了目光,他本身就对大连水域中的鱼类比较了解,就想看看这究竟是什么鱼。

结果他仔细凑近一看,居然发现这些鱼很陌生,从前没见过。

这些鱼的个头很大,一群有六七条,在水里扑腾的声音很大,游动的速度也很快,王先生眼尖的发现,其中有一条体长接近1米。

体型如此庞大的鱼类在淡水水域中是很少见的,他一时看不出究竟是什么鱼,就想捕一条看看。

王先生很快就抓到了一条,这条鱼的体长超过了50厘米,至少也有五六斤重,身上很光滑,没什么鱼鳞,皮肤颜色黝黑,嘴巴上还长着“胡子”。

虽然近距离观察了这条鱼,王先生还是没能认出来这究竟是什么鱼,于是他就对着鱼拍照,在手机上搜索,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

他惊讶的发现,这条鱼与外来物种“埃及塘鲺”的外形特征十分相似,并且还有很强的破坏力,在很多地方,它都已经被列为了入侵物种,被重点关注,并且不允许放生。

之后也有专家根据王先生提供的影像资料进行了辨认,确定这就是外来入侵物种,革胡子鲶,也就是埃及塘鲺。

«—【·“入侵”中国·】—»

埃及塘鲺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中东及其周边地区,适应力极强,它可以在多种类型的淡水体中生存,包括湖泊、池塘、溪流、水渠甚至污染严重的水体。

它们进入中国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

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养殖效益高,最初被引入作为水产养殖鱼类进行试验,它们的繁殖周期短,一年可繁殖多次,且每次产卵数可达数万颗,孵化率和成活率极高。

但随着养殖管理不善、极端天气及人为弃养等原因,部分个体逃逸至自然水体中,从而开始扩散。

在中国南方如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湖南等地多有记录,部分北方城市的温室养殖区也发现野生个体。

在一些地区,渔民和市民甚至在水田、排水沟、小溪等地捞到埃及塘鲺,加剧了其扩散的隐忧。

它们对于生活环境的容忍度很高,2024年12月26日,鲁中晨报报道,广西南宁的工人在清理城市下水道的时候,就从其中捕获了很多的埃及塘鲺。

这种鱼不仅能忍受极端环境,还能靠吃一切能吞咽的东西维持生存,是典型的杂食性掠食者,摄食范围包括水生昆虫、小鱼、小虾、蠕虫、腐肉、水草等,有时甚至捕食鸟类雏鸟或两栖动物,比如鸭子和鸽子。

此前还有专家做过实验,把一头死猪扔在了养殖埃及塘鲺的鱼塘中,很短的时间里,猪就被啃食得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然而这种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极强的生物,它们的出现对中国本土鱼类和水域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埃及塘鲺·】——»

埃及塘鲺体型粗壮,呈圆筒形,体长可达1.7米,常见个体多在30厘米至80厘米之间,体重可达60公斤,是鲶鱼家族中的“大块头”。

它的皮肤裸露无鳞,覆盖着一层黏液,呈灰黑色或青褐色,腹部略带浅色,由于皮肤柔韧,鳍棘坚硬,它对外界伤害有较强抵御力。

埃及塘鲺最具标志性的,是其口周围四对触须,尤其是上颌两对触须特别发达,可用来感知水中微小的电流和振动,帮助它在浑浊或黑暗水域中寻找猎物。

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辅助呼吸器官,迷鳃系统。

这一系统允许埃及塘鲺在缺氧或干涸水域短时间脱离水体呼吸空气,因此它可以在湿润的陆地上“行走”,寻找新水源,这为其扩散提供了惊人的生态弹性。

这种原产于非洲的鲶鱼,以强大的适应能力和惊人的生存韧性成为了非常具有破坏性的外来物种之一。

在我国多地,它的出现打破了本土水域的生态平衡。

作为顶级掠食者之一,埃及塘鲺的食谱包括大量小型鱼类、两栖动物和水生无脊椎动物,这些往往是本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捕食后会导致食物链断裂。

例如中国本土的鳑鲏、鲫鱼、斑鳜、黑斑蛙等小型生物,都可能成为它的猎物。

埃及塘鲺摄食广泛、活动范围大,会与本地经济鱼类如鲤鱼、鲫鱼、鲢鱼等产生食物和空间竞争,导致本土种类数量减少,种群退化。

由于其杂食特性和排泄量大,埃及塘鲺在高密度水体中活动会搅动底泥,导致水体浑浊、富营养化,进而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

埃及塘鲺可能携带异地病原体、寄生虫等,而且它们的食性很杂,生活环境“脏乱差”,一旦传播至本土鱼类,将引发大规模水产疾病,增加养殖风险。

面对外来物种的威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提高警惕,不要盲目饲养、随意放生,保护好我们本土的生物和生态环境。

参考:

环球网《大连西山水库出现成群黑色大鱼,最长近一米!专家确认系外来物种埃及塘鲺》,2025-5-10

鲁中晨报《广西南宁下水道清淤时,从管道里抽出很多鲶鱼》,2024-12-26

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外来物种请“自重”》,2023-2-22

来源:牧子说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