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肺康复却没起色?4个关键雷区正在“拖后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1 21:59 1

摘要: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节目“如何选用家用肺康复工具,让效果最大化?”中,北京市朝阳区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肺康复科医生郭爱颍提醒大家,以下4个关键雷区一定要避开。

对呼吸慢病患者而言,规律的肺康复训练是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许多患者的居家康复方法不当,不仅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节目“如何选用家用肺康复工具,让效果最大化?”中,北京市朝阳区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肺康复科医生郭爱颍提醒大家,以下4个关键雷区一定要避开。

“在临床工作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朋友,指导他们进行呼吸训练时,明明已经告知了训练时长和工具的使用规范,但他们总觉得‘多多益善’。有的朋友自行延长训练时间,有的直接把阻力调到最高档,这些急于求成的做法反而会影响效果。”

如果盲目追求高强度,不仅容易让呼吸肌疲劳,还可能引发肌肉拉伤,这就像跑步姿势错误容易崴脚一样。一旦出现疼痛或损伤,反而要暂停训练进行休养,更是耽误了康复的进程。

具体如何找准合适的强度呢?郭医生建议大家把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利用起来,它可以量化呼吸难度,帮助我们调整训练强度。

△Borg呼吸困难评分量表

“一般是4分时会感到有一点喘或者有中等强度的疲劳感,此时为既安全又达到运动效果的状态。当然还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如果稍微一活动就达到了4分的状态,那就降低标准,3分或者2分即可,然后循序渐进增加强度。”

“‘智商税’呼吸训练工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把话说得太满,慢阻肺病属于不可逆的肺部病变,然而一些工具却宣称能够‘替代药物、彻底治愈’,这显然违背了基本医学常识;二是价格离谱、利用‘病急乱投医’的心理弱点,部分商家抓住患者急于康复的心态,通过虚标价格营造‘高价即高效’的错觉,但训练工具的价值在于实际疗效,而不是越贵就越好;三是部分商品宣传时使用‘纳米技术、能量波’等普通患者难以理解的‘黑话’,但越是故弄玄虚的宣传,背后越可能暗藏消费陷阱。”

郭医生提醒大家,选购呼吸训练工具时一定要认准产品外包装上的国家二类医疗器械认证标识,这是安全有效的品质保障;其次尽量通过医院药房、品牌直营店或正规平台购买,选择有专业背景的品牌;最后,收到产品之后记得检查外观是否光滑无瑕疵,闻一闻是否有刺鼻异味,试用时感受阻力调节装置的灵敏度。

“有些朋友在练习时动作过于急促,中间没有适当停顿和自然呼吸的调节,容易给心肺功能造成额外的压力。如果动作过急,身体需氧量就会快速增加,但很多患者由于气体交换能力下降,可能无法及时摄入足够氧气,从而导致缺氧。过于急促的动作会打乱呼吸节奏,使呼吸变得浅快,导致肺泡通气量不足,二氧化碳无法有效排出,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进而会加重呼吸困难、引起头晕甚至意识模糊。”

“建议采用训练和休息交替的模式,每次主动吸气或呼气后都留出1-2次自然呼吸作为缓冲,或者一组之后休息1-2分钟再继续训练。此外,之前已经提醒过大家了,如果发现血氧饱和度低于90%,要立即暂停训练,每分钟心率比静息状态增加超过40次,也要降低训练强度或者停止训练。”

第四个“雷”:用呼吸训练工具取代腹式呼吸

“长期的呼吸困难容易导致慢阻肺病患者的膈肌疲劳、膈肌收缩力下降,另外,慢性炎症、缺氧、营养不良都可能对膈肌或膈神经造成损伤。腹式呼吸能够通过主动训练增加膈肌的活动度,增强其收缩能力,这是单纯依赖工具难以实现的。”

郭医生告诉大家,“除了锻炼膈肌,腹式呼吸还能调节呼吸节奏,特别是对于慢阻肺病患者来说,当出现明显喘息时,规范的腹式呼吸通常可以较快地稳定呼吸状态。另外,在实际的康复训练中,我们一般都会建议患者从腹式呼吸入门,等到患者熟练掌握腹式呼吸的正确方法后,才会根据个体情况逐步引入呼吸训练工具,针对性地强化呼吸肌的力量。”

总的来说,呼吸训练工具可作为大家康复的辅助手段,但是不能替代腹式呼吸对调整呼吸模式、增强膈肌功能及提升通气量的作用,两者应该结合起来使用。

来源:看呼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