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跃文:生活中我无趣平庸,注定这辈子只能写小说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1 04:49 2

摘要:从精神因素分析,文学是对童年痛苦的一种“补偿”。文学是一种倾诉,写作就是倾诉童年的痛苦。安徒生、卡夫卡、杜拉斯、鲁迅、张爱玲、郁达夫、莫言、贾平凹、路遥等等,几乎人人都有一个“不愉快的童年”。

许多人研究发现,大凡童年不幸的人,都容易走上文学之路。

从精神因素分析,文学是对童年痛苦的一种“补偿”。文学是一种倾诉,写作就是倾诉童年的痛苦。安徒生、卡夫卡、杜拉斯、鲁迅、张爱玲、郁达夫、莫言、贾平凹、路遥等等,几乎人人都有一个“不愉快的童年”。

所以,有人问海明威:“一个作家最好的早期训练是什么”?他说:“不愉快的童年。”

纵观作家王跃文一生的成长经历,走上写作道路的故事,正是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明。

1962年,王跃文出生于湖南省溆浦县漫水村,比莫言小7岁。其父是家中独子,爷爷五兄弟都穷得精光,只有亲爷爷一人,娶妻成家,有了后代。幸亏,他爷爷娶上了老婆,要不,就没有几十年后的官场小说第一人的这个作家王跃文了。

王跃文的童年很不如意,经常饿肚子。吃不饱就算了,因为家里成分高,还经常受歧视,所以他从小就严守母亲家训:紧闭口,慢开言。

他后来说:“我是在受冷落、受歧视的环境中长大的,从小对世界充满恐惧,从小就怯懦地打量这个世界,这种童年的痛苦记忆,对我的人格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我一方面很自卑很怯弱,一方面又很要强很自傲。”

王跃文是奶奶带大的。奶奶目不识丁,可说话却是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常常语重心长地说:“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他那个时候,根本听不懂,就在心里暗笑:我又不是老大,为什么要伤悲呢?

祖母见他冥顽不化,又恨恨地说:“你呀,以后悔之晚矣。”

他至今不明白奶奶的书面语言,是从哪里来的,说得那么恰到好处,那么自然流畅。老人家平时说话,都是四六八句,颇有骈体文风。他说,我的文学启蒙人,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奶奶。

我出生在乡村,书都见不到几本,但乡村有自己的文化传承方式,就是世代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叙事方式是天然去雕琢,自然流畅,清新如风,明白如话。写小说最终成为我的职业,应该说童年印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小学二年级,他写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广播体操时间,读给全校学生听。从那天开始,他爱上了写作,作家梦从此萌发。就跟作家李娟一样,因为老师的一句无心表扬,后来就真的成了作家。

王跃文真正开始读书,是上了大学之后。大学里浩瀚的图书馆,给了他畅读书籍海洋的快乐。他最初嗜读的是外国文学作品,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契诃夫的戏剧作品,他尤其爱读。

后来,他还读了中国古典文学里的大量诗歌。他说:中国古典诗可以终生读,反复读。诗不但移情,还能移性,叫人纯粹和雅致。一个以写作为生的人,通常会困窘于语言,自觉脑拙笔钝。那么就去读古典诗,也许会拯救你的文笔。沈从文先生说自己找不到语感了,就读几段《诗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1984年,王跃文大学毕业,同窗大都分配到中学教书,只有他分配到溆浦县当了秘书。他说:“这与我的作文成绩优秀有关。”后来,一位大学老师证实了他此说不虚:“王跃文在大学时,作文就写得漂亮。”

他后来能成为大作家,应该说,早有预见。和他大学时期的大量阅读,勤于写作,是分不开的。

王跃文参加工作后,自称是个“很无趣的人”,业余时间几乎没有别的娱乐爱好,只有读书写字,不喜喧嚣热闹。“生性如此,也没办法,回想起来,我命里注定就是写小说的。不为别的,只为我这个人太平庸,不写小说,又能做什么呢?”

其实王跃文写官场小说,跟当年明月写历史小说,刘慈欣写科幻小说一样,最开始都是打发时间而已。工作之余读读书,写写字,也算陶冶身心了,只是没想到,他一不小心就写成了后来的湖南省作协主席。后来索性,官都不当了,全职去搞写作了。

1999年,他的首部长篇小说《国画》发表,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半年内再版了五次,且每次都是脱销状态。后续的十年里,这部书,连续销量过五百万册。他也因为这部书,成官场小说里,最知名的当代作家。

谈及这部小说的创作初衷,他曾说,就是一种倾诉,描述自己当时尴尬的生活状态,痛苦迷茫的心境。

一部书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这个人的第一部作品,通常就是这个人内心里最纯真情感的再现。看《国画》,就是了解作家王跃文最好的方式。他一辈子的情感密码,都在这部书里了,这也是这部书上市后,受到无数读者追捧的根本原因。

当代文学批评家陈福民曾说:“王跃文之于官场小说,就相当于金庸之于武侠小说、琼瑶之于言情小说、二月河之于帝王小说。”所以,后来有读者说:王跃文是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他后来又陆陆续续发表了大量作品,获得了很多奖项,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界里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来源:作家杨文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