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军民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牺牲,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这段发生在亚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俄罗斯的青年群体了解多少?中国文化在俄罗斯
【环球时报赴俄罗斯特派记者 樊巍 刘欣 刘博洋】今年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军民以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牺牲,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这段发生在亚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历史,俄罗斯的青年群体了解多少?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年轻一代有怎样的影响力?近日,《环球时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
“中俄年轻人都应捍卫历史真相”
“我了解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残酷、最悲惨的一页,已成为军事冲突中不人道和残酷的象征。”孔院学生达利亚对于侵华日军犯下的南京大屠杀罪行有过深入的了解,能够清楚地列出相关史实:“日军入侵南京后用枪和刺刀对手无寸铁的平民实施屠杀。据统计,6周内有约30万人死亡。”
除了达利亚,20余位受访的孔院学生中,大部分都表示自己听说过“南京大屠杀”,也知道日军犯下的累累罪行,学生法蒂玛将南京大屠杀惨案称作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之一。另一名学生波琳娜则表示,中国在二战中付出了巨大牺牲,这些应该被全世界记住。“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罪行,有当时外国人的日记等证据可以进行佐证”。
除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外,一些俄罗斯青年通过书籍和电影等形式了解到这段历史,孔院学生亚历珊德拉介绍称,纪录片《二十二》让她了解到中国经历了14年的抗日战争。她还在莫斯科博物馆看到了中国3500万的伤亡人数。孔院学生唐娜佩则是通过电影《金陵十三钗》了解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还有不止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华裔作家张纯如创作的《南京大屠杀》,是他们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的入门读物。
除了南京大屠杀之外,学生加琳娜表示自己还知道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曾在中国哈尔滨附近进行人体实验,造成很多中国人死亡。学生娜塔莉娅则表示自己知道日本的“慰安妇”问题等事件。
近年来,一些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抹黑中苏历史功绩的声音借由互联网等手段,试图影响俄罗斯年轻人。对此,许多俄罗斯青年都表示,自己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并当即对错误的言论进行反驳。“这些声音通常否认中国和俄罗斯在二战中的贡献。听到这些声音时,我感到忧虑。”学生安德烈认为,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根基,正确的历史认知对年轻人非常重要。年轻人应该积极传播真实的历史,让那些为和平而奋斗的先辈们的精神被铭记和传承。还有学生选择摆事实讲道理。马戈梅德称:“有时在网络上看到这种言论,在感到生气的同时,我会用历史事实来反驳,比如展示老兵的照片或战役数据。”
“平时上网我偶尔会看到一些歪曲中俄在二战中牺牲、否认中俄贡献的声音,比如有人说美国赢得了二战,或者只强调欧洲的损失,这让我感到困惑,甚至有些被冒犯。”孔院学生娜思佳认为,这些人可能并没有真正了解历史。每当看到这样的言论,她就更想要深入学习真实的历史,同时也会主动向身边的人讲述真实的故事。
“我们有责任让更多人知道历史真相。可以通过带孩子去博物馆,一起看战争电影、阅读军事作品等方式让战争的记忆一直延续下去。中俄年轻人都应该为捍卫历史真相而努力。”学生玛丽亚称。
《长津湖》《哪吒》有不少“俄粉”
位于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的孔子学院,是俄罗斯青年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许多俄罗斯青年通过这里了解中国,走近中国。《环球时报》记者在与孔院学生们交谈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在俄罗斯年轻一代心中的影响力。
“在孔院学习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里面有太多吸引我的地方。中国文化最独特之处在于,那种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性和强烈的文化认同感,让人着迷。”在和《环球时报》记者讲述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时,俄罗斯青年玛丽亚滔滔不绝。她对中国书法和茶文化十分感兴趣,“挥毫泼墨间汉字仿佛有了生命;在品茗中能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平和”。
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玛丽亚也被中国的流行文化所吸引。“中国流行音乐在俄罗斯很受欢迎,我就很喜欢周杰伦的歌。”玛丽亚认为,周杰伦的歌把中国风元素和流行旋律结合得特别好,歌词也充满诗意。玛丽亚还表示,中国影视剧在俄罗斯有不少忠实粉丝。例如,电影《长津湖》重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英勇,《长安三万里》和《哪吒》里的精美画面和精彩剧情,都让她十分入迷。“通过剧集能了解到中国不同的生活场景和文化风情”。
与玛丽亚有着同样“入圈”经历的还有亚历珊德拉和唐娜佩,在被中国传统文化吸引后,她们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除了喜欢周杰伦的音乐外,亚历珊德拉最近还“挖掘”出了一个名叫“五条人”的中国乐队,在她看来,这个乐队用中国方言唱歌的形式十分有趣。唐娜佩则钟爱王家卫和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还有王菲和肖战的音乐。
记者发现,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软件已成为俄罗斯青年了解中国文化、接近中国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窗口。一些俄罗斯青年在TikTok看熊猫直播,在哔哩哔哩和优酷平台追剧、学历史,在微信公众号看文章,在小红书看笔记,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例如《消失的她》《原神》等影视作品和游戏,在中国青年群体中流行之后也在一些俄罗斯青年群体中流行。
青年交流被认为是中俄人文领域合作的亮点,“去中国看看”近年来成为俄罗斯青年的新风尚。记者了解到,许多孔院学生在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后都有了去中国留学的计划。在被问到最想去的中国城市时,大部分学生的答案除了北京和上海外,还出现了西安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古城。
而关于为何俄罗斯青年热衷于去中国留学,许多学生认为,良好的中俄关系是主要原因,并且放眼未来,中俄关系还会进一步深化。玛丽亚表示,希望中俄在文化领域能有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互办展览、举行文艺演出,让彼此能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文化魅力。同时,也特别希望两国年轻人能有更多交流机会。大家可以一起学习语言,分享各自的生活和文化,在交流中增进友谊。“我相信,年轻人之间的友好互动,能为中俄关系注入更多活力”。
来源:环球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