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记者走进台州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煎药中心,身着白大褂的药师们熟练地在数百种中药中抓取,煎制完毕的中药在贴上标签后,将被寄往患者家中。
日前,记者走进台州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煎药中心,身着白大褂的药师们熟练地在数百种中药中抓取,煎制完毕的中药在贴上标签后,将被寄往患者家中。
在公司的另一侧,台州九州通中药饮片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建成后将成为仙居县、台州市乃至浙东南地区最大的中药饮片现代化生产基地。
一子落,满盘活,这也是医械小镇之于仙居县白塔镇的最好形容。
仙居在白塔镇布局医械小镇至今不过11年,目前已经集聚医疗器械项目67个、博士以上人才70余人、专利800余项、注册证237张,培育了优亿、桐轩、亿联康等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今年1月至3月,医械小镇企业销售收入12.07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医械企业销售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33.5%。
今年3月,浙江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医械小镇正式成立,拿到了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和2000万元的基金扶持。当前,公司负责人方兴紧盯着装修进度。
“原先我在芜湖做医用芯片、核心模组等产品,通过业内交流,得知仙居医械产业比较集中,所以参加了2024年仙居全球医疗器械创业创新大赛,而后被仙居推送到市里参赛,获得了台州市创新大赛特等奖。”方兴说。
一次赛事,他看到了医械小镇蕴藏的广阔市场与潜在的客户群。
“小镇集聚了这么多的医械企业,又以终端产品为主,缺乏底层技术的微电子企业,我刚好可以给他们提供配套。同时,仙居还有‘一县一策’政策和产品审批的绿色通道,医械企业营商环境非常优渥。”2024年3月,浙江米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仙居成立,方兴之前设于芜湖的总部随之搬迁至医械小镇。
“场地、资金都不用发愁,包括公司成立后,产品注册的系列流程手续,小镇的工作人员非常熟悉,帮我们忙前忙后跑流程,服务很主动。”方兴说。
在他的计划中,公司的研发实验室将于今年三季度建成,首条生产线年底建成投用。
“虽然我们公司刚落地,但是医械小镇办公室已帮忙联络两家客户,目前正在进行产品匹配,预计可带来500万元左右的年销售额。”方兴说。
“以产引产,上下游产业入驻园区,可以进一步提升小镇产业平台能级。”仙居医械小镇办公室主任、仙居县经发集团总经理陈永进说。
小镇的蓬勃发展,对土地等资源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连日来,白塔镇党委委员戴钦志走村入户,在北苑村进行政策处理等工作。“小镇接下来要往北扩张,我们要做好保障,今年上半年完成征地工作,预计腾出200亩土地。”
前方招引给力、后方保障到位,诸多企业的到来,为医械小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生态链产业链的双重叠加
“今年7月,我们的精密制造中心就能建好。届时将与辐照灭菌中心和实验室检测检验中心联动,三大平台对外开放共享。”浙江优亿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卫东说,这些功能布局,既是出于自身发展需要,也是为小镇医械产业发展助力。
开放共享的背后,是当地医械企业从“1到N ”的裂变,仙居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列入第一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创建名单,集聚效应与产业协同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我们企业从深圳迁到仙居,看中的就是医械小镇的产业集聚优势。”戴圣思医疗董事长王旭光说。
而今,博菲医疗导尿管、百安医疗扩张器、赛宁生物的实验室高值耗材等都在生产好后通过优亿辐照灭菌中心灭菌后直接运往各地经销商,省去了原先运往外地灭菌的往来运输成本,提高了货物运转效率。戴圣思介入类微创CDMO平台、科标大动物实验室、博菲环氧乙烷灭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不断丰富着小镇的功能布局,也为医械企业带来着实实在在的便利。
人才集聚、技术创新、成本降低……共享互助的生态链已然在当地形成。
除了生态链,当地还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戴圣思的医用传感器可以和翊科新材料的医用导管结合起来生成脉冲电场消融导管。2024年仙居医械小镇通过产业链招商的形式把戴圣思、翊科新材料的下游成品企业艾科脉引进了小镇,至此小镇内形成了脉冲电场消融导管的产业链全链条。
多生态、多业态,在产业集聚发展中,叠加效应得到进一步释放。
创新引领打造拳头产品
技术革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拳头产品则是医械企业发展的信心与底气。
“今年的订单已经饱和,接下来还要扩大生产。”浙江桐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沈坤介绍,2022年桐轩实现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2023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2024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今年销售收入预计超8亿元。”
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年轻公司, 仅仅用5年时间,取得如此成就,凭什么?
“一手抓创新、一手抓市场。”沈坤说,“全球5亿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对治疗的更高要求、对更高质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动力。”
历经多年研发,桐轩的前列腺扩裂导管,在全球首创TPU材质、首创前后囊设计,突破了非手术切除原器官而不能治疗的传统理念;突破了膜部尿道不能扩张这一禁区;突破了在前列腺包膜内切除增生组织的传统方法,填补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前列腺增生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技术研究材料学研发的空白,不仅实现保留脏器、保护功能,还兼具手术时间短、创伤极微的优势,目前已获50项专利。
而今,沈坤奔波于各个城市,举办学术推广会,通过手术直播等形式展示产品的独创优势,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打开市场。
“还要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和精细化专业的学术推广力度。”沈坤说,创新实力是公司的生存之本,一根小小的导管为什么能有两万多元的定价,正因为背后凝聚着技术要素。同时还要加速推进新项目的研发,如神经血管、鼻窦、消化道、气管等领域,推出更多拳头产品。
桐轩是当地众多企业的缩影,他们牢牢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推动自身深度转型升级,助力打造特色产业智创高地。
作者:张妮婷
编辑:张婷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