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不神奇?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铅变成了黄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03:25 1

摘要:在粒子加速器的帮助下,科学家可以把那些微观粒子加速到极高的速度,然后让它们发生猛烈碰撞,如此一来,科学家就可以通过研究碰撞过程以及碰撞产生的各种“碎片”,来探索物质最深层的秘密。

在粒子加速器的帮助下,科学家可以把那些微观粒子加速到极高的速度,然后让它们发生猛烈碰撞,如此一来,科学家就可以通过研究碰撞过程以及碰撞产生的各种“碎片”,来探索物质最深层的秘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 简称LHC),是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它位于日内瓦附近地下约175米的一个环形隧道之内,其周长约为27公里。

自从2008年投入使用之后,这个巨大的粒子加速器已经进行了很多次的粒子对撞实验,并积累了海量的数据,科学家也一直在对其展开研究。引人注目的是,一项近日发表在《物理评论C》的研究表明,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中,有一些铅变成了黄金。你说这神不神奇?

实际上,这个铅变成黄金的原理并不复杂,简单来讲,对于一个原子来讲,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量可以决定它属于哪种元素,例如原子核内部有一个质子,它就是1号元素氢,有两个质子,它就是2号元素氦。

我们在元素周期表中可以看到,黄金是79号元素,铅是82号元素,也就是说,黄金原子核内有79个质子,铅原子核内有82个质子,所以我们只要想办法“拿掉”铅原子核中的3个质子,那么铅就变成了黄金。

虽然这个原理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极为困难,毕竟原子核小得离谱,我们根本就不可能真的用手去“拿掉”其中的质子,不过粒子加速器却让这种事变成了现实。

根据介绍,此次研究所用的数据,来自大型强子对撞机2015年至2018年第二次运行期间的一次粒子对撞实验,该实验使用了由铅原子核构成的粒子束,通过对此次实验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在此次对撞实验中,有一些铅原子核直接转变成了黄金原子核。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黄金并非来自铅原子核的正面对撞,而是来自铅原子核彼此之间的“擦肩而过”。

具体来讲就是,在实验过程中,铅原子核的速度达到了光速的99.999993%,当两个携带大量正电荷(每个铅核带82个正电荷)的原子核以如此高的速度近距离掠过时,它们周围的电磁场会因为相对论效应而发生极度的畸变和压缩,进而形成一种强度很高的、横向于原子核运动方向的电磁脉冲。

这种电磁脉冲会让近距离掠过的铅原子核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进而可能会将原子核里一部分的质子给“踢”出来,如此一来,铅就转变成了其他的元素,其中就包括了黄金。

不得不说,这堪称是真实版的“炼金术”。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个大型强子对撞机来大量制造黄金呢?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来讲,这种方法制造出的黄金原子核,很多都是不稳定同位素,实际上,此次对撞实验产生得最多的就是Au-203(由铅-208失去了3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后产生,如上图所示),而这种同位素是不稳定的,其半衰期只有60秒,这就意味着,它们存在不了多久就会衰变成其他元素(最终产物是铊-203,这是一种稳定同位素)。

更重要的是,它的产量实在是太少了。研究表明,在此次粒子对撞实验中,生成黄金原子核的峰值约为每秒8.9万个,共计生成了大约860亿个,这个数量看上去很多,但别忘了,原子核的质量其实是非常小的,实际上,这么多的黄金原子核的总质量只有大约29皮克,而1克就是1万亿皮克……

由此可见,就算我们能够解决不稳定同位素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来制造黄金依然是不可行的,毕竟每一次粒子对撞实验,都有大量的资源消耗,其价值根本就不是这一丁点的黄金所能比拟的。

所以研究人员认为,此次研究的意义在于,它加深了我们对原子核结构、核反应以及高强度电磁场如何影响物质的理解,是基础科学研究在微观世界探索中取得的一个重要进展。

参考资料:Proton emission in ultraperipheral Pb-Pb collisions,Phys. Rev. C 111, 054906 – Published 7 May, 2025

来源:魅力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