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浙江,有一座山脉拔地而起,以其独特的风姿和深厚的底蕴,成为了中国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瑰宝,它就是台州天台山。这座山系不仅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丰富的宗教文化以及独特的地域特色,是一处值得深入探索的旅游胜地。
在浙江,有一座山脉拔地而起,以其独特的风姿和深厚的底蕴,成为了中国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瑰宝,它就是台州天台山。这座山系不仅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丰富的宗教文化以及独特的地域特色,是一处值得深入探索的旅游胜地。
天台山的自然地理风貌
天台山位于浙江省天台县城北,西南与仙霞岭相连,东北与舟山群岛遥相呼应,景区总面积达187平方公里 。主峰华顶山海拔1098米,犹如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间。这里地质主要由花岗岩构成,多悬岩、峭壁、瀑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
天台山的山系由国清、赤城、佛陇、石梁(铜壶、华顶)、百丈(琼台)、桐坑溪(万年寺、桃源、清溪)、开岩(紫凝、寒山湖、明寒岩、九遮山)等部分构成,各部分天然成趣,别具一格,共同勾勒出天台山独特的轮廓。山中四季景色各异,春季繁花似锦,夏季郁郁葱葱,秋季红叶满山,冬季银装素裹,无论何时前来,都能领略到其独特的魅力。
历史长河中的天台山
天台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其名字最早出现于南朝梁陶弘景的《真诰》:“当斗牛之分,上应台宿,故名天台。”
唐武德四年(621)置台州,“取天台山而名”,自此,天台山与台州紧密相连。魏晋以来,中原战乱频繁,而浙东地区相对安宁,加上天台山山川秀美,吸引了众多士族来迁筑室、僧道造访修行、文人遨游揽胜。东晋孙绰的《天台山赋》成为天台山名闻于世的奠基之作,文中对天台山的神秀之景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让更多人对这座神秘的山脉心生向往。
在历史的长河中,天台山一直是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重要场所。各个朝代的文人墨客、高僧大德、道士羽客纷纷在此留下足迹,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元素,又在此汲取灵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成果。这种文化的交融与传承,使得天台山的文化底蕴愈发深厚。
佛宗道源的宗教圣地
天台山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素有“佛宗道源”之称。佛教在天台山的传播始于三国吴赤乌年间(238 - 251),当时有禅师来此结茅苦修,开启了佛教在天台山的发展历程。两晋南北朝至隋,佛教迎来初盛期,特别是陈、隋之际,高僧智顗入天台山创法华宗(即天台宗),建12道场,使佛教在天台山得以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国清寺作为天台宗的祖庭,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初名天台寺,后改名国清寺,寓“寺若成,国即清”之意。南宋时,国清寺被列为江南十刹之一,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奉敕重修。全寺总面积达7.3万平方米,殿堂齐全,建筑严整,气势恢宏,是中国保存完好的著名寺院之一。国清寺不仅在国内佛教界地位尊崇,还对日本、韩国的佛教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贞元年间,日本高僧最澄至国清寺求法,回国后在日本比叡山创建了日本天台宗。
11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将天台宗传入朝鲜。如今,国清寺依然是国内外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寺内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如智者大师遗物贝叶经、隋塔上的菩萨像线画碑刻、王羲之“独笔鹅字”碑、柳公权“大中国清之寺”摩崖石刻等,这些珍贵的文物见证了国清寺的辉煌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道教在天台山的历史同样悠久,早在三国吴赤乌元年(238),著名道家葛玄就曾在桐柏山炼丹,此后道教在天台山逐渐发展。唐睿宗于景云二年为司马承祯在此复置观,名桐柏观,规模宏大,成为天台第一道观、道家东南祖庭。天台山众多的道教洞天福地,如桐柏、赤城、灵墟、天姥、司马悔山等,吸引了无数道士前来修行。道教在天台山的发展过程中,与佛教、儒家文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例如,唐代司马承祯引佛入道,创立三戒、五渐、七阶炼养理论,被称为“佛道双修”学说。
唐宋之际,“三教”相互影响加深,都重内在的修养——“修心”,这种融合使得天台山的宗教文化更加丰富多元。
绝美风景中的旅游胜地
天台山以其“山水神秀”而著称,拥有众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景点。天台山大瀑布原名桐柏瀑布、又名三井瀑布,高325米,最宽90米,堪称中华第一高瀑。它自古就名闻天下,东晋大文豪孙绰在《游天台山赋》里,将它同赤城山并列为天台的地标性景观。瀑布从高处奔腾而下,气势磅礴,水花飞溅,如银河落九天,令人叹为观止。站在瀑布脚下,感受着大自然的雄浑力量,心中的烦恼与疲惫也会随之消散。周边的峡谷景观、悬空栈道等与瀑布相得益彰,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游览体验。
石梁飞瀑也是天台山的一大奇观,石梁长约7米,梁面宽不盈尺,如苍龙耸脊,横亘在两山峭壁上。“飞瀑”历经三折穿梁而过,再从40公尺高的悬崖奔腾而下,轰鸣声震耳欲聋,像是崩塌的白色霜雪,其惊险壮观的景象让人为之震撼。石梁旁有中方广寺,寺内昙花亭,原系南宋丞相贾似道所建;瀑底左侧为下方广寺,茂林修竹,掩映其间,相传为五百罗汉应真之所,现寺内供有五百罗汉木雕像。石梁上下还有数十处摩崖题刻,真草隶篆诸体齐备,这些题刻不仅为石梁飞瀑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让后人能够感受到古人对这一奇观的赞美之情。
琼台仙谷群山环绕,云雾飘渺,仿佛是仙境一般。这里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奇峰怪石、峡谷深壑、飞瀑流泉,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游客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景区内的八仙湖清澈见底,湖水倒映着周围的山峰和绿树,美不胜收;而悬空栈道则让游客能够近距离欣赏到峡谷的险峻风光,体验到刺激与美景并存的独特感受。
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是看日出、赏杜鹃的绝佳去处。登上华顶山,极目远眺,云海翻腾,群山连绵,一轮红日从东方缓缓升起,照亮了整个天空和大地,那壮丽的景色让人陶醉其中。每年5月,华顶森林公园还会举办云锦杜鹃节,届时漫山遍野的云锦杜鹃竞相开放,花朵硕大,色彩艳丽,如天边的云霞般绚烂夺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除了杜鹃,公园内还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以及各种珍稀的动植物,是一个天然的生态宝库。
赤城山是仙佛双修的圣地,也是济公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山体呈赤红色,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犹如一座火焰山。山上有许多洞穴,其中最著名的是紫云洞、玉京洞等,这些洞穴有的宽敞明亮,有的曲折幽深,洞内的佛像、石刻等历史遗迹见证了赤城山悠久的宗教历史。站在赤城山上,俯瞰天台县城,景色尽收眼底,城市的喧嚣与山中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宁静与祥和。
天台山文化历经18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宗教文化为特色,融合了山水、隐逸、艺术等元素的独特文化体系。它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还对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天台宗的“一念三千”“三谛圆融”等理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来源:中孚鉴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