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天上午9点30分,欢快的花灯音乐准时响起,全校师生迅速集合,整齐地站在操场上。他们手持彩扇,跟随音乐节奏,摆动身体,轻盈地踏出花灯的舞步,“崴步”灵动,扇花翻飞,一招一式尽显云南花灯的独特韵味。短暂的大课间时光变成了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刻。
近日,云南驿小学的校园里热闹非凡,充满浓郁文化特色的花灯走进校园,成为了学生们课间操的新主角。
近年来,祥云县加大花灯非遗传承工作,花灯不但走进社区、企业、公园,还走进校园,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童心的同时,花灯技艺得以延续传承。
每天上午9点30分,欢快的花灯音乐准时响起,全校师生迅速集合,整齐地站在操场上。他们手持彩扇,跟随音乐节奏,摆动身体,轻盈地踏出花灯的舞步,“崴步”灵动,扇花翻飞,一招一式尽显云南花灯的独特韵味。短暂的大课间时光变成了孩子们最欢乐的时刻。
三(2)班学生李若瑜说:“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云南花灯,没想到现在自己也能跳,感觉特别有趣,而且还能锻炼身体。”
花灯作为云南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形式活泼,融歌舞、戏曲为一体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在祥云县,云南驿村“崴”花灯历史约有70多年,该村创作的花灯歌舞《石岩下面牡丹开》曾被选入云南省花灯100首收藏曲之一。随着年代的久远,花灯队伍逐渐出现了新老不接的状况。2023年5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借助非遗进校园的契机,祥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予云南驿小学《祥云花灯传承基地》牌子,由县文化馆、县彩云艺术团的专业教师进行辅导授课,从基本的步伐、手势,到音乐节奏的把握,让学生们逐步掌握花灯的表演技巧,让花灯文化艺术扎根孩子们的心灵。
教师赵文丽说:“把云南花灯融入课间操,让传统文化以可感、可触、可参与的方式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是学校探索传统文化建设的重要尝试。同时,丰富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艺术,增强文化自信。”
花灯非遗进校园,不仅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活力,也为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讲好祥云故事 传播祥云声音
投稿邮箱 3109820189@qq.com
媒体地址 祥城镇龙溪小区308号
法律顾问 自学礼 杨富海
来源:祥云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