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南亚次大陆的版图上,一条蜿蜒的河流如同一条银色丝带 —— 帕德玛河静静流淌,它是印度恒河下游的重要河段,滋养着孟加拉国的土地,却也成为横亘在这个国家发展道路上的 “拦路虎”。当世界工程界曾断言在这条河上建桥是 “天方夜谭” 时,中国基建团队却像勇敢的拓荒者,
在南亚次大陆的版图上,一条蜿蜒的河流如同一条银色丝带 —— 帕德玛河静静流淌,它是印度恒河下游的重要河段,滋养着孟加拉国的土地,却也成为横亘在这个国家发展道路上的 “拦路虎”。当世界工程界曾断言在这条河上建桥是 “天方夜谭” 时,中国基建团队却像勇敢的拓荒者,带着智慧与决心踏上这片土地,一场改写孟加拉国交通命运的传奇就此拉开帷幕。
帕德玛河给予孟加拉国丰沛的水资源,宛如一位慷慨的母亲。但这份馈赠却伴随着 “枷锁”,它如同无情的剪刀,将孟加拉国拦腰 “斩断” 长达 30 年之久。河两岸的民众望着宽阔的河面,无奈地依赖着脆弱的轮渡维持往来。雨季时,帕德玛河仿佛一头暴怒的猛兽,河水肆意泛滥,吞噬两岸;旱季时,它又像一位倔强的老者,水量骤减,让本艰难的交通雪上加霜。
每当雨季来临,隔河相望的人们只能望洋兴叹,而孟加拉国的经济也在这交通堵塞中,如同沙漏里的细沙,悄无声息地流失,每年全国 GDP 约 12 亿美元因交通问题蒸发,相当于白白 “烧掉” 了一座现代化的商业中心。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孟加拉国就盼望着能在帕德玛河上建起一座桥,如同在断了线的项链上重新串起希望的珠子。世界银行曾承诺出资,让孟加拉国看到了曙光。然而,当各国工程师深入考察后,帕德玛河河底 40 米深的流沙层,像隐藏在河底的 “温柔陷阱”,令日德等国的工程团队望而却步。美国《工程新闻纪录》甚至泼来冷水,直言在这建桥如同把钞票扔进水里。面对如此困境,孟加拉国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急切地寻找着希望之光。
此时,中国基建团队挺身而出,就像一位可靠的伙伴,坚定地伸出援手。15.49 亿美元的合同金额,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最大金额单体桥梁工程,这不仅是一笔商业订单,更是中国响应 “一带一路” 倡议,助力孟加拉国发展的决心体现。中国 “基建狂魔” 的称号可不是徒有虚名,在我们的字典里,没有 “不可能” 三个字。
建设过程中,中国工程师们如同智慧的 “魔法师”,施展着各种 “黑科技”。他们借鉴南京长江大桥和港珠澳大桥的治沙经验,首创 “斜桩插打 + 钢护筒跟进” 工法。想象一下,在流动的流沙层中,他们如同在松软的蛋糕上稳稳地打下 6.3 米直径的桥墩,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有力。为了保证桥墩位置分毫不差,北斗定位系统如同精准的 “导航仪”,进行着毫米级的校准,确保这座大桥从根基开始就坚如磐石。
经过不懈努力,帕德玛大桥这座 “钢铁巨龙” 终于横跨在帕德玛河之上。它是一座公铁两用双层钢桁梁桥,上层的四车道高速公路,像一条宽阔的丝带,承载着往来的车辆;下层的单线铁路,则如同一条蜿蜒的钢铁长龙,等待着呼啸而过。设计时速 120 公里,预示着孟加拉国的交通即将驶入 “快车道”。
大桥通车后,经济效益如同涨潮的海水,迅速漫延开来。它成为连接首都达卡和南部 21 个地区的 “黄金通道”,原本从南部杰索尔到首都达卡需要 6 小时的漫长车程,如今被缩短至 2 小时,就像给两地间架起了一座 “时空隧道”。对于孟加拉国西南部的芒果产区来说,这座桥更是带来了 “春天”。以往高昂的物流成本如同压在果农肩头的巨石,如今随着大桥的建成直降 80%,出口量同比暴涨 210%,一箱箱芒果如同欢快的鱼儿,顺着这条 “绿色通道” 游向世界各地。
在通车当天,帕德玛大桥就展现出了强大的 “吸金” 能力,过路费收入突破 1000 万塔卡(约合人民币 75 万元),就像打开了一个装满财富的 “百宝箱”。截止到 2024 年 7 月,开通两年间,1233 万辆车从桥上驶过,平均每天约有 1.5 万辆汽车通过,过桥费营收超过 163 亿塔卡(约合人民币 9.81 亿),大桥经济收益达到了预估的 3 倍,它如同一个高效运转的 “印钞机”,源源不断地为孟加拉国带来财富。
除了经济效益,帕德玛大桥还如同一位 “播种机”,在建设过程中为孟加拉国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工程建设人员 85% 都是当地工人,上万个就业岗位如同温暖的摇篮,为孟加拉国民众提供了生计。同时,中国团队还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如同星星之火,未来将照亮孟加拉国基建发展的道路。
如今,帕德玛大桥依然静静地伫立在帕德玛河上,见证着孟加拉国的发展与变迁。它不仅是一座桥,更是连接中孟两国友谊的纽带,是 “一带一路” 倡议下合作共赢的生动写照。
来源:发现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