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丽的康乐蓝川凭借绵延县域80公里的太子山与深厚文化底蕴,成为省内文旅市场“顶流”。然而游客激增的背后,求助、投诉、纠纷、事故等问题接踵而至,如何化“流量”变“守量”,化“网红”为“长红”,康乐公安积极探索现代警务,以胭脂湖、白桦林、草长沟、太子山四大景区为核
美丽的康乐蓝川凭借绵延县域80公里的太子山与深厚文化底蕴,成为省内文旅市场“顶流”。然而游客激增的背后,求助、投诉、纠纷、事故等问题接踵而至,如何化“流量”变“守量”,化“网红”为“长红”,康乐公安积极探索现代警务,以胭脂湖、白桦林、草长沟、太子山四大景区为核心,创新构建“中枢+警骑、鹰眼+智翼、终端+机制”三位一体智能生态旅游警务模式,推动“人海战术”向“智能集约”转型。五一期间,康乐全县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31、24%,先后救助轻生、突发疾病群众23人,找回走失群众6人,调解矛盾纠纷60余起,实现“零重大案件、零安全事故”的良好成效。
“中枢+警骑” 在“胭脂湖”建立网格联动机制
胭脂湖景区旅游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五一”期间举办烧烤节、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维稳安保压力大。今年以来,康乐公安着力打造集“预警预防、立体防控、法律宣讲、民生服务”等为一体的胭脂湖“中枢”警务站,与派出所全方位密切联动,构建“预防-协同-控制-处置-服务”全链条闭环工作模式,由2名社区民警、6名辅警进行网格化布警,配备警用无人机、智能装备柜等先进设备,实现了“多警合成、多能一体、多维治理”。同时,成立了由20名民辅警组成的骑警队,配置20辆警用摩托车,加装北斗定位、喊话器和急救包,在景区周边及治安复杂区域开展巡逻,用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开展处警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真正实现打击犯罪街面化、接警处警街面化、服务群众街面化、矛盾调处街面化,确保每起“小警情”都能得到有效及时地处理。
2月20日凌晨3时许,胭脂湖内一女子欲跳湖轻生。正在巡逻的骑警从对讲机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后,立即开启警灯警报,通过车载智能终端调取景区三维地图,规划最优路线,在拥堵路段开辟绿色通道,仅3分钟便找到该女子,胭脂湖警务站、康丰派出所、消防等部门成功将该女子从河道内救起。
“鹰眼+智翼” 在“太子山”搭建智能防控体系
针对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草场沟等地形复杂景区,部署投入5架警用无人机搭载红外镜头,通过指挥平台统一调度,对偏僻山林景区开展全天候、立体化、分区域空中巡航和扫描巡查,有效增加了巡控面积,避免了监控盲区。在林区、草场等火灾高风险区域,搭建智能感知前端,实时监测烟雾、高温点,通过无人机回传画面,指挥中心精准定位事件位置,指引地面警力快速抵达现场高效处置。同时,在交通拥堵和景区出入口或狭窄路段,通过无人机搭载AI算法和高空视角分析车流密度,根据景区人车流量和突发警情灵活调整飞行路线,联动地面执勤警力疏导交通。
3月29日,智能感知前端巡查监测到莲麓镇莲花山因群众上坟引发火灾,无人机立即巡航并精准定位火灾区域,指挥中心第一时间下发指令,莲麓派出所联合消防部门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处置,避免了火灾扩大。今年以来,依托无人机巡逻和视频巡查,发现违规露天野炊6起,抓获偷盗嫌疑人2名,疏导交通拥堵8起,无人机巡逻警情发现效率大幅提升96%。
“终端+机制” 在“白桦林”耕深便民服务理念
建立涉旅警情快速处置机制,对于游客报警求助和投诉举报,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出警、第一时间处置。对于游客反映的问题,及时跟进反馈,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在热门景区、游客集散中心设立2个“旅游警务服务站”,配备景区引导、语音交互系统终端,为游客提供路线咨询、报警求助、失物招领等一站式服务。执勤民警配备移动警务终端,内置NFC系统,可快速扫描游客身份证,核验人员身份信息,通过终端上传走失人员或失物照片,联动景区广播发布信息,提升寻回效率。
“警察就在身边,心里特别踏实”,这不仅是本地群众的真实感受,也是外地游客的切身体会。5月5日,一名儿童在白桦林景区游玩时不慎走失,接警后,景区民警迅速通过视频监控和走访寻找,成功找到该儿童,并用4G警务终端成功确认身份,将孩子安全送到家长身边。
康乐县公安局智慧警务建设通过“中枢精准调度、陆地快速巡控、空中智能巡航、终端高效服务”立体防控体系,实现了风险预警更智能、应急响应更迅捷、服务群众更贴心。康乐公安将继续深化“数字智能景区”建设,持续探索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应用,全力打造智慧旅游警务示范样板,让科技之光守护绿水青山,用创新之力护航文旅发展。
来源:康乐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