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时她二十二岁,正是花一般的年纪,一头乌黑的长发如丝缎般披在肩上显得优雅。
金美英站在平壤火车站的月台上,手中紧握着一张单程车票。
“记得常回来看看,别忘了自己是谁的女儿。”
听着母亲的话,她点点头,转身踏上南下的列车。
八年后,当她再次踏上故土探亲,却发现眼前的一切让她当场崩溃...
01
金美英第一次看见李明,是在中朝边境举办的文化交流会上。
那时她二十二岁,正是花一般的年纪,一头乌黑的长发如丝缎般披在肩上显得优雅。
那天,她作为翻译随朝鲜文化代表团前往中国边境城市参加活动。
会场人头攒动,各种方言此起彼伏,她站在角落里,感到些许不安。
"你好,请问这个座位有人吗?"一个温和的男声在她耳边响起。
金美英转过头,看到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国男子。
只见,他穿着得体的藏青色西装,脸上带着友善的微笑。
"没有人。"她用并不流利的中文回答。
"我叫李明,来自成都。"他坐下后主动介绍自己,"你的中文说得很好。"
金美英微微一笑:"谢谢,但还差得远。我叫金美英,是朝鲜代表团的翻译。"
"成都是个美丽的城市,"李明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那里有熊猫、锦里古街、宽窄巷子,还有全世界最好吃的火锅。"
"听起来很有魅力,"金美英礼貌地回应,"我只在书上看过成都的照片。"
"如果有机会,你一定要去看看,"李明微笑着说,"我相信你会爱上那座城市的。"
当时的金美英不会想到,这次偶然的相遇将彻底改变她的人生轨迹。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明总能找到各种理由与金美英交谈。
他幽默风趣,知识渊博,与金美英印象中严肃刻板的中国人形象截然不同。
每当她翻译完工作,总能在会场外看到等待的李明。
"今天有空吗?我可以带你去附近走走。"李明问道。
"不太好吧,我们代表团有规定…"金美英犹豫着。
"就在附近,一小时就回来,我保证。"李明的眼神中带着恳求。
最终,金美英点了点头。
那是一个宁静的下午,他们沿着边境小城的街道漫步,李明耐心地她讲解每一处景点的历史。
金美英惊讶于他对朝鲜文化的了解,而李明则被她聪明坚韧的性格所吸引。
"你为什么选择学习朝鲜语?"金美英好奇地问。
"我对你们的文化一直很感兴趣,特别是文学和历史。从大学开始自学,没想到真派上用场了。"
他们在一家小茶馆坐下,金美英讲述了自己在平壤的生活。
她来自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工厂工人,母亲在商店工作,还有一个比她大三岁的哥哥金泰宇。
"我们家不富裕,但很温馨。只是近年来生活越来越困难,特别是哥哥结婚后,家里的负担更重了。"
李明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
他告诉金美英,自己在成都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收入稳定,有自己的公寓,只是父母有些传统,一直催他结婚。
"在我们那里,超过三十岁还不结婚的男人会被亲戚朋友念叨得没完没了。"李明苦笑着说。
金美英不禁莞尔:"在朝鲜也是这样。"
02
文化交流活动结束的前一天晚上,李明约金美英在酒店附近的公园见面。
夜空中繁星点点,远处城市的灯光如同无数萤火虫般闪烁。
"美英,我知道这很突然,但我喜欢你,非常喜欢。我想知道,你愿意考虑和我保持联系吗?"
金美英愣住了,她没想到李明会这么直接。
她低下头,感到心跳加速:"我们才认识几天…"
"我知道时间很短,但我从未对任何人有过这种感觉,我不求你立刻给我答复,只希望我们能继续了解彼此。"
回到平壤后,金美英的生活表面上恢复了正常,但她的心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
李明经常给她写信,偶尔还会通过特殊渠道送来小礼物。
半年后,李明获准前往平壤进行商务访问,他专程拜访了金美英的家人。
金父起初对这个中国小伙十分警惕,但李明的真诚与稳重逐渐打动了他。
金母则担忧女儿远嫁他乡后的生活:"成都离平壤太远了,你在那里会孤单的。"
"妈,李明是个好人,他会照顾我的。"金美英安慰道。
"话是这么说,但异国婚姻哪有那么容易?语言不通,习惯不同,万一受了委屈怎么办?"
金美英沉默了,明白母亲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她同样清楚,这或许是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
令金美英没想到的是,最强烈的反对来自她的哥哥金泰宇。
"你疯了吗?"金泰宇在家人不在场时质问她,"你凭什么相信一个只见过几面的外国人?"
"我了解李明,他不是那种人。"金美英固执地说。
"你以为你了解?"金泰宇冷笑,"你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复杂吗?万一他另有所图呢?"
"哥,你太偏激了,"金美英摇头,"李明家境不错,事业稳定,他没必要骗我。"
"那你就这么决定了?抛下我们去中国?"金泰宇的语气中带着责备。
金美英深吸一口气:"哥,我不是抛下你们。我只是…想过不一样的生活,也想让家里的条件好一点。等我在那边站稳脚跟,一定会帮助家里的。"
金泰宇沉默良久,终于叹了口气:
"希望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记住,不管发生什么,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就这样,在家人复杂的目光中,二十二岁的金美英做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远嫁成都。
婚礼在成都举行,简单而温馨。
李明的父母——李父和李母看起来和蔼可亲,特别是李母,对这个异国儿媳格外照顾,处处表现出关怀。
"美英啊,别紧张,"李母拉着她的手说,"从今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
金美英感激地点点头,却在李母转身时,隐约捕捉到她眼中一闪而过的复杂神色。
新婚之夜,金美英站在阳台上,望着陌生城市的灯火,不禁想起远在平壤的家人。
李明从身后轻轻抱住她:"老婆,想家了?"
金美英点点头:"有点。不过我会习惯的。"
"我会尽全力让你幸福,也会帮你照顾好平壤的家人。"李明在她耳边轻声承诺。
金美英靠在丈夫怀里,眼中闪烁着泪光与希望。
她不知道,这个承诺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经受怎样的考验。
03
初到成都的日子并不容易。尽管李明事先教过她一些基本的四川话.
但实际生活中,金美英仍然频频碰壁。
超市购物、邻里交往,甚至是最简单的外出问路,都成了挑战。
"你说普通话的声音真好听,"邻居阿姨们时常这样夸她,"像播音员一样标准。"
金美英知道,这些善意的夸奖背后,是对她外国人身份的好奇。
每当她略带口音地说话,总能引来周围人的注视。
李明工作繁忙,早出晚归。李母虽然表面热情,但金美英能感觉到她对这段婚姻的微妙态度。
有一次,李母的姐妹们来家里打麻将,金美英做了朝鲜风味的小菜招待。
"这是什么味道?好奇怪啊。"一位阿姨皱着眉头说。
"北方菜就是不如我们四川的有味道,"另一位附和道,"太淡了。"
李母笑着打圆场:"美英刚来不久,还不适应我们这里的口味,慢慢来嘛。"
表面上是维护,但金美英听出了话中的嫌弃,默默退到厨房,听着外面的谈话声。
"明明条件这么好,怎么找了个外国媳妇?语言不通,习惯不同,以后怎么过?"
"就是啊,还是朝鲜的,那边条件听说很差,会不会是冲着条件来的?"
"嘘,小声点,人家在厨房呢。"
李母压低声音:"我和老李也劝过,但儿子执意要娶,我们能怎么办?只要他喜欢,我们做父母的就认了。"
金美英握紧了手中的抹布,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她想起母亲的担忧,突然理解了那份忧虑。
晚上,她把这事告诉了李明。
"别在意,"李明安慰她,"老人家就这样,嘴上说说而已,心里还是接受你的。"
"真的吗?"金美英不确定地问。
"当然,"李明肯定地说,"你看她不是每天给你做饭,教你四川话吗?这就是她的方式。"
金美英点点头,决定给自己和这段婚姻多一些时间。
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也为了减轻家庭经济压力,金美英决定找份工作。
尽管语言仍有障碍,但她凭借着勤奋和坚韧,在一家韩国料理店找到了服务员的职位。
"虽然我是朝鲜人,但我们的饮食文化有相似处,我可以帮助顾客了解真正的韩式料理。"
店主被她的诚恳打动,决定给她一个机会。
起初,金美英只负责最基础的工作——擦桌子、收拾餐具、整理餐厅。
渐渐地,凭借着认真的态度和对工作的热情,她获得了顾客的认可,开始担任前台接待。
"虽是个朝鲜人,但比很多本地服务员都专业,而且很有礼貌。"
工作中,金美英的中文水平突飞猛进。
八个月后,她已经能流利地用四川话与顾客交流,甚至能听懂他们的玩笑话。
每当发工资的日子,金美英都会精打细算,留下必要的生活费,其余的大部分都寄回平壤。她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哥哥金泰宇结婚后,家庭负担更重了。
"你真的不用寄这么多,"李明有时会说,"我们自己的生活也需要钱。"
"没关系的,我们已经比他们条件好多了,"金美英坚持道,"再说了,我现在也有工作,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李明看着妻子坚定的眼神,最终点头同意:
"好吧,你有孝心是好事。只是别太委屈自己。"
金美英微笑着亲了丈夫一下:"谢谢你的理解。"
04
日子一天天过去,金美英在成都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
两年后,她已经完全适应了当地的生活节奏,甚至在料理店积累了一批固定顾客。
这时,一个新的机会出现了,料理店的老板说
"美英,我有个提议,我准备在隔壁开一家小型韩国超市,专卖韩国和朝鲜的食品和日用品。你愿意来帮我管理吗?薪水会比现在高。"
金美英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在新的岗位上,她不仅要接待顾客,还需要管理库存、联系供应商、安排员工,责任更大,但收入也更可观。
"老板很信任你,"同事小张羡慕地说,"你来才多久,就当上店长了。"
金美英谦虚地笑笑:"可能是因为我比较了解这些产品吧。再说了,也是运气好。"
事实上,金美英知道,这不仅仅是运气。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每天比别人早到一小时,晚走半小时;休息日自学会计和库存管理;午休时间研究韩国和朝鲜食品的市场动态。
李明为妻子的成就感到骄傲,但李母的态度却微妙起来。
"这么拼命干嘛?又不是养不起你,累坏了怎么办?还没生孩子呢?"
金美英礼貌地回答:"妈,我喜欢工作的感觉,而且能多赚些钱,也能减轻明明的负担。"
李母摇摇头:"你们年轻人啊,就是不懂得享受生活。钱赚够用就行了,何必这么累?"
金美英没有反驳,只是默默记下这番话。
她明白,婆婆的关心背后,或许还有对她不断寄钱回国的不满。
事实上,随着工作的稳定,金美英寄回平壤的钱也越来越多。
从最初的每月几千元,到后来每年十几万元。
八年间,她总共寄回了近一百五十万元人民币——这几乎是她全部积蓄。
每次寄钱,她都会收到家人的感谢电话。
"妹妹,你太好了,"金泰宇在电话那头激动地说,"有了这笔钱,我们的生活真的好多了。"
"是啊,美英,你不知道你的帮助对我们有多重要。你哥现在做小生意,情况越来越好了。"
听到母亲的话,金美英感到所有的辛苦都值得,想象着家人生活改善的场景:
也许哥哥已经盖了新房子,也许父母终于可以享受一下晚年生活,不用再那么辛苦。
五年后,金美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
她从韩国超市的店长,逐渐发展成为小有名气的韩朝食品进口商。
她在成都开了自己的公司,专营韩国和朝鲜特色食品的进口业务,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然而,事业的成功并没有带来家庭的和谐。
随着金美英在外的时间越来越多,李明开始表现出不满。
"你最近是不是太忙了?我们已经一周没好好吃顿饭了。"
金美英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
"对不起,最近公司的事情太多了。等这个季度过去,我一定抽出更多时间陪你。"
李明叹了口气:"不只是这个季度,你已经这样好几个月了。我理解你的事业心,但家庭也很重要啊。"
金美英感到一阵愧疚:"你说得对,我会调整的。"
但她知道,这并不容易。公司正处于发展期,需要她投入大量精力。同时,家人对经济支持的需求似乎永无止境:
哥哥的生意遇到困难,需要资金周转;父亲生病,需要更好的医疗条件;母亲年纪大了,需要请人照顾。
压力之下,金美英变得越来越沉默。
李母看在眼里,心中的不满越积越多。
有一次,她"不小心"看到了金美英的银行转账记录,讶地对儿子说:
"一百五十万?这些年她寄了这么多钱回去?我们家虽然不缺钱,但也不是印钞机啊!"
李明尴尬地解释:"妈,那是美英自己赚的钱,她有权决定怎么用。"
"自己赚的?"李母冷笑一声,"如果没有我们家的支持,她能在成都站稳脚跟吗?能开公司做生意吗?她把最好的年华和精力都给了娘家,这对得起你吗?"
李明沉默了。他不是没有类似的想法,但作为丈夫,他一直尊重妻子的决定。
只是最近,随着工作压力增大,再加上与妻子聚少离多,他心中也滋生出一丝怨气。
"妈,我会和她谈谈的。"李明最终说道。
05
当晚,李明喝了点酒,情绪有些激动直截了当地说:
"美英,我们需要谈谈,关于你寄钱回家的事。"
金美英心里一沉:"怎么了?"
"你知道这些年你总共寄了多少钱吗?"李明的语气中带着责备,"将近一百五十万!我们夫妻这些年的积蓄加起来才多少?你把大部分都给了娘家,这公平吗?"
金美英震惊地看着丈夫:"那是我自己赚的钱,我以为我们之前已经达成共识了。"
"是,是你赚的,"李明的声音提高了,"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嫁给我,来到成都,你能有今天的事业吗?你是我的妻子,你的责任不应该首先是我们这个家吗?"
这番话刺痛了金美英。她忍了又忍,终于忍不住反驳:
"我从没有忽视过这个家。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就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得更好吗?至于寄钱回家,那是我对父母和哥哥的责任,难道你希望我看着他们受苦吗?"
"我不是这个意思,"李明摇头,"但适度就好。你这样只顾着娘家,让我很难不多想。你到底是把这里当家,还是只把这里当作一个赚钱的地方?"
这句话像一把刀,直插金美英的心脏。她红着眼睛:
"你怎么能这样说?我嫁给你,是因为爱你,不是为了钱!"
"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你宁愿把大部分钱都寄回平壤,也不愿意和我好好规划我们的未来?"李明追问,"我们结婚八年了,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还住在这个老小区。"
金美英哽咽了:"我以为...我以为你理解我..."
"我一直在尝试理解,"李明苦笑,"但理解是有限度的。"
那晚,两人第一次分床而睡。
金美英躺在客房的床上,泪水浸湿了枕头,想起了初到成都时的憧憬,想起了对家人的承诺,想起了李明曾经的体贴和支持。
一切都变了,她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第二天清晨,李母敲开了客房的门。
"我听明明说了昨晚的事,我不想指责你什么,只是想和你聊聊。"
金美英疲惫地点点头。
"美英啊,"李母坐下来,"你是个好孩子,勤劳、懂事、有孝心。但有时候太过分的孝心反而会伤害其他人。你想想,这么多年,你为家里做了多少?又为娘家做了多少?公平吗?"
金美英沉默不语。
"我知道你重视亲情,这没错,但你现在是李家的人了,你的首要责任应该是李家,是吧?"
金美英抬起头:"妈,我从没有忘记自己是李家的媳妇。我工作这么努力,不也是为了这个家吗?"
"那为什么要把大部分钱都寄回平壤呢?"李母直截了当地问,"你娘家的情况真有那么困难吗?需要你这么多年不断地资助?"
金美英不知如何回答。她只知道,每次家人打来电话,提到经济困难,她就无法拒绝。
这是她作为女儿和妹妹的责任,不是吗?
李母见她不说话,叹了口气:"算了,我不勉强你。只是希望你想清楚,肉包子打狗的事,不要总做。外人永远是外人,再亲也隔着山呢。"
这番话像一根刺,深深扎在金美英心里。她曾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婆家的认可和尊重。但现在看来,在他们眼中,自己始终是个"外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家中的气氛变得凝重。李明和金美英之间的交流减少了。
即使说话,也多是关于日常琐事。
李母虽然表面上与以往无异,但眼神中的疏离和话语中的刺,金美英都感受得到。
06
就在这段最困难的时期,平壤传来消息——金父病情加重,需要手术。
金泰宇在电话中声音哽咽:"妹妹,爸爸的情况不太好,医生说需要做个大手术。我们已经借了不少钱,但还是不够...你能不能..."
金美英没等他说完就答应了:"哥,你别担心,我马上安排。手术费我来出,你们只管照顾好爸爸。"
放下电话,金美英陷入了两难。她知道现在向李明提出要寄一大笔钱回家,肯定会引发新的争吵。但父亲的病情不等人,她必须做出决定。
深吸一口气,金美英决定动用自己的应急资金。
这笔钱本是她计划用来在成都购买商铺的首付,现在看来,要暂时改变用途了。
"你疯了吗?我们辛辛苦苦攒了几年的首付,就这么给他们了?你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
当李明得知这个决定时,怒不可遏。
"爸爸病得很重,"金美英试图解释,"如果不及时手术,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每次都是这样!"李明愤怒地说,"每次都是紧急情况,每次都需要钱!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是不是把你当提款机?"
金美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这是什么意思?那是我的父亲!"
"我不是说你不应该帮助父母,"李明稍稍冷静了一些,"但这么多年了,他们的情况为什么一直没有好转?你寄回去那么多钱,难道都打水漂了吗?"
金美英无言以对。这个问题,她自己也曾思考过。
按理说,这些年寄回去的钱,足以让家人过上相当不错的生活。
但每次通话,家人总是提到各种困难和意外——哥哥的生意亏损、房子需要维修、亲戚需要帮助...理由似乎永远用不完。
"我...我不知道,"金美英最终承认,"也许他们确实遇到了一连串的不幸。"
李明不再说话,只是摇摇头,离开了房间。
当晚,金美英做了一个决定——她要回平壤一趟,亲眼看看家人的情况。
这么多年了,她还从未回去过,是时候面对面了解真相了。
"我要回平壤一段时间,爸爸手术后需要人照顾,我想亲自去看看。"
第二天早餐时,金美英平静地宣布。
李明抬起头,惊讶地看着她:"你认真的?"
"嗯,这么多年了,我一直没能回去看看。现在爸爸生病了,我应该在他身边。"
李明沉默片刻,意外地没有反对:"去吧,也许回去看看对你有好处。"
李母在一旁冷冷地说:"希望你这次回去,能把心收回来一点。"
金美英选择忽略这句刺耳的话,专心准备回国的事宜。
手续比想象中复杂,但在李明的帮助下,一个月后,她终于拿到了所有必要的文件和签证。
临行前,李明送她到机场。两人之间的气氛有些尴尬,但比前段时间缓和了许多。
"照顾好自己,"李明在送别时说,"有什么事随时联系我。"
金美英点点头:"我会的。谢谢你...理解我。"
李明苦笑一下:"我不知道我是否真的理解,但我尊重你的决定。"
登上飞往平壤的航班,金美英的心情无比复杂。
八年了,她终于要回到故乡,见到阔别已久的亲人。
飞机缓缓起飞,金美英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成都,心中充满了对未知未来的忐忑。
07
平壤的空气比记忆中更加潮湿。
金美英站在机场出口,深吸一口故乡的空气,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八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一个人,也足以改变一座城市。
她环顾四周,寻找来接她的家人。按照约定,哥哥金泰宇应该已经在这里等候了。
"美英!这里!"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
金美英转过身,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朝她挥手。
"哥!"金美英快步迎上去,紧紧抱住了金泰宇,"真的是你吗?你变化好大。"
金泰宇尴尬地笑了笑:"这些年工作压力大,人就显老了。倒是你,越来越漂亮了。"
金美英打量着哥哥的穿着,关切地问:
"爸爸手术怎么样了?"
"还好,手术很成功,多亏你及时寄钱回来,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金泰宇带领她往停车场走,表情也松了一些
金美英点点头,心里却有些疑惑。
"哥,这是你的车吗?"
看到金泰宇停在路边的小轿车,金美英惊讶地问。
"啊,是的,"金泰宇有些不自在,"这边发展比不上中国,但也还能用。"
金美英没有多问,默默上了车,一股陈旧味道扑面而来。
一路上,金泰宇不停地问她在成都的生活。
金美英也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心里一直惦记着父母。
快到家时,金泰宇放缓了车速,突然说:
"妹妹,你要有心理准备,爸妈都老了很多,条件也...肯定跟不上中国。"
金美英心里一沉:"有多不好?"
金泰宇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叹了口气:"你自己看吧。"
当车停在记忆中的小院门前,金美英震惊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这...怎么会这样。"
这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八年前她离开时,这座小房子已经显得破旧;八年后再回来,它依然如故,甚至更加衰败。墙面的漆脱落了大半,屋顶有些瓦片缺失,门前的石阶也破损不堪。
"这八年来,家里没有任何翻修吗?"
金泰宇低着头:"家里情况复杂,钱都用在其他地方了。"
"什么其他地方?"金美英追问,但此时门开了,母亲出现在门口。
"美英!我的女儿!"母亲激动地喊道,眼泪夺眶而出。
金美英心中的疑问暂时被搁置,她快步上前抱住了母亲。母亲比记忆中又矮又瘦,头发全白了,脸上的皱纹像刀刻一般深。
"妈..."金美英哽咽了,"您怎么变化这么大?"
"人老了就这样,"母亲擦着眼泪笑道,"快进来吧,你爸在屋里等你呢。"
跨过低矮的门槛,金美英的心沉到了谷底。
屋内的陈设比外表看起来更加简陋,家具老旧不堪,墙面斑驳,地面甚至有些下陷。
在最里面的房间,父亲躺在一张简易病床上,看起来极为虚弱。
"爸!"金美英冲到床前,握住父亲的手。
"美英,你回来了,"父亲虚弱地笑着,"真是太好了,爸爸终于又见到你了。"
金美英泪如雨下。这就是她寄回一百五十万后的结果吗?
父母依然生活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中,哥哥依然穿着破旧,家中处处透着贫困的气息。
08
当天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简陋的饭桌前,母亲准备了几道朴素的家常菜,没有一道像样的荤菜。
金美英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的疑问越来越强烈。
"妈,这些年我寄回来的钱,都用在哪里了?"金美英终于忍不住问道。
餐桌上突然安静下来。母亲和金泰宇交换了一个眼神,父亲则低下了头。
"当然是用在家里了,"母亲勉强笑着说,"你爸的药费,家里的日常开销,你哥的生意..."
"什么生意需要这么多钱?"金美英直视着哥哥,"我寄回来近一百五十万,就算是在成都,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
金泰宇放下筷子,脸色变得难看:"妹妹,事情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那你解释给我听听,"金美英坚持道,"我有权知道真相。"
沉默良久,母亲终于开口:"美英,你哥...他做生意赔了。不仅赔光了你寄回来的钱,还欠了一屁股债。"
金美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赔光了?一百五十万全部赔光了?"
金泰宇猛地站起来:"你以为我想赔吗?我也是想让家里过上好日子!你远在成都,根本不明白这里的情况有多艰难!"
"那你告诉我啊!"金美英也站了起来,"这些年,每次打电话,你们都说情况在好转,说我寄的钱帮了大忙。如果真的困难,为什么不早告诉我?"
"告诉你又能怎样?"金泰宇反驳,"让你担心?还是让你看不起我们?"
"我永远不会看不起你们,"金美英的声音颤抖,"你们是我的家人。但你们瞒着我这么重要的事,让我一直生活在幻想中,这公平吗?"
母亲急忙上前拉住两人:"好了好了,美英刚回来,别吵了。泰宇,去倒杯水冷静一下。"
金泰宇甩开母亲的手,摔门而出。屋内只剩下尴尬的沉默。
"妈,到底发生了什么?"金美英坐下来,平静地问,"我需要知道真相。"
母亲叹了口气,看了看病床上的丈夫,终于下定决心讲出了实情。
原来,金美英离开后不久,金泰宇就动了创业的念头。
起初只是做些小生意,效益不错。尝到甜头后,他开始盲目扩张,先是开了一家超市,后来又涉足餐饮业。由于经验不足和管理混乱,这些项目很快陷入亏损。
但金泰宇没有及时止损,反而抱着"输光就回本"的心态,不断投入更多资金。
金美英寄回的钱本该用于改善家庭生活,却全部被他用来填补生意上的窟窿。
不仅如此,他还以家里的房产做抵押,借了高利贷。
"最糟糕的是去年,"母亲声音哽咽,"他认识了一些所谓的'商业伙伴',被骗投资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项目。那次一下子就亏了将近四十万..."
金美英震惊地听着,感到一阵眩晕。她辛辛苦苦攒下的钱,就这样被哥哥糟蹋了?而父母不仅没有阻止,还一直向她隐瞒真相?
"为什么不告诉我?"金美英质问道,"如果我知道情况这么严重,或许可以提供更好的建议,甚至亲自回来处理。"
"你哥不让说,"母亲垂下眼帘,"他说自己能处理好,不想让你担心。后来事情越来越糟,反而更难开口了..."
金美英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那现在呢?家里欠了多少债?"
"除了你这次寄来的手术费,我们还欠着将近二十万,"母亲小声说,"还有房子的抵押贷款没还清..."
这一晚,金美英辗转难眠。她躺在童年时的小床上,望着斑驳的天花板,泪水不自觉地流下。八年的心血,一百五十万的积蓄,就这样付诸东流。而她一直生活在美好的错觉中,以为自己在切实地帮助家人改善生活。
更讽刺的是,为了这些钱,她和李明之间产生了多少争执和误会?为了能寄更多钱回家,她牺牲了多少与丈夫的相处时间?如今想来,这一切似乎都毫无意义。
第二天早晨,金美英起得很早。她需要一个人冷静思考。
院子里,晨光洒在破败的砖瓦上,曾经熟悉的一切现在看来如此陌生。
"妹妹。"金泰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金美英转过身,看到哥哥憔悴的面容。他显然也一夜未眠。
"对不起,"金泰宇的声音低沉,"我辜负了你的信任。"
金美英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我知道道歉已经没有意义了,"金泰宇继续说,"但我想让你知道,我从未想过会变成这样。每一次创业,我都以为能成功,都幻想着给家里带来更好的生活,让你在成都不用那么辛苦..."
"你有没有想过,"金美英终于开口,"与其冒险创业,不如踏踏实实工作?用我寄回来的钱,首先改善父母的生活条件,给他们一个舒适的晚年?"
金泰宇苦笑:"当然想过。但你不在这里,你不了解我面临的压力。周围的人都在发展,都在致富。我不想被落下,不想让家人看不起,更不想成为你的负担..."
"所以你宁愿隐瞒真相,让我一直活在幻想中?"金美英反问,"让我以为自己真的帮助了家人?"
"我错了,"金泰宇低下头,"我太自私了。"
金美英长叹一声:"哥,我不恨你。但我需要时间接受这一切。"
09
接下来的几天,金美英花时间陪伴父亲,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解决当前的困境。她查看了家里的债务状况,发现情况比想象中更加严峻。
除了明面上的欠款,还有许多隐性债务。
一天晚上,她给李明打电话,详细讲述了家里的真实情况。
"我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李明在电话那头说,"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我不知道,"金美英坦白道,"一方面,我感到被欺骗,感到所有的付出都被辜负了。但另一方面,他们毕竟是我的家人,我不能就这样抛下他们不管。"
李明沉默片刻:"你需要我过去吗?也许我能帮上忙。"
这个提议让金美英感到意外:"你愿意来平壤?"
"当然,"李明的声音温柔下来,"无论如何,我们是夫妻。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
金美英感到一阵暖意涌上心头。即使经历了这么多争执和误会,李明依然愿意在她最困难的时刻伸出援手。
"谢谢你,"她哽咽道,"但现在手续太复杂了,不适合你过来。我会尽快处理完这边的事,回成都和你一起商量对策。"
"好,"李明答应道,"不管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只是...别再一个人默默承担所有压力了,好吗?我们是一家人,应该共同面对困难。"
挂断电话,金美英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下。这些天来,她经历了太多的情绪波动——震惊、愤怒、失望、无助...但此刻,李明的支持让她看到了一线希望。
第二天,金美英找来金泰宇,严肃地谈了一次话。
"哥,我决定帮你们还清债务,"她直截了当地说,"但有几个条件。"
金泰宇惊讶地抬起头:"什么条件?"
"第一,你必须停止所有创业计划,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第二,我会直接接手家里的财务,确保钱用在刀刃上;第三,从现在开始,任何重大决定都必须和我商量。"
金泰宇沉默良久,终于点了点头:"我答应你。谢谢你,妹妹...谢谢你还愿意帮助我们。"
金美英摇摇头:"不用谢我。你们是我的家人,无论发生什么,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但信任一旦破裂,需要时间和行动来重建。"
接下来的两周里,金美英全身心投入到解决家庭危机中。她联系债主重新协商还款计划,帮助金泰宇找到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同时开始规划如何修缮老房子,改善父母的生活条件。
这个过程并不顺利。有些债主态度强硬,有些家人不理解她的做法,甚至有亲戚指责她"小题大做"。但金美英坚持自己的原则,一步一步推进计划。
慢慢地,情况开始有了转机。债务重组后,每月的还款压力减轻了很多;金泰宇虽然起初不适应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但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家里简单的修缮工作开始进行,至少保证了基本的安全和舒适。
一个月后,金美英决定回成都。留下来的时间越长,她越感到自己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她对家人的责任,对丈夫的承诺,对自己幸福的追求,这些是否真的如她想象的那般和谐统一?
临行前一晚,母亲来到她的房间。
"美英,"母亲坐在床边,轻轻抚摸她的头发,"妈妈想和你说声对不起。"
金美英抬起头:"妈,你没有错。"
"不,我有错,"母亲坚持道,"作为母亲,我应该阻止你哥哥的冒险行为,也应该如实告诉你家里的情况。但我没有,我辜负了你的信任。"
金美英握住母亲的手:"那都过去了。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已经开始解决问题了。"
"你要回成都了,"母亲的声音带着不舍,"你丈夫怎么样?他知道这边的事情吗?"
"嗯,我告诉他了。"金美英点头,"他很支持我。"
母亲露出欣慰的笑容:"那就好。他是个好男人。这些年,我一直担心你在异国他乡受委屈,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金美英想起与李明的争执,想起李母的刺耳言辞,想起自己内心的挣扎,但她选择不告诉母亲这些。
"妈,我在成都很好,你不用担心。"她轻声说。
"美英,答应妈妈一件事,"母亲认真地看着她,"从现在开始,把重心放在你自己的家庭上。我和你爸已经老了,不需要太多东西。但你还年轻,你应该为自己的幸福而活。"
金美英的眼睛湿润了:"妈..."
"不要再为我们牺牲了,你已经做得够多了。现在,是时候为自己而活了。"
这番话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散了金美英心中的迷雾。
这一个月来,她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平衡对娘家和婆家的责任?现在,母亲的一番话,给了她答案——最重要的,是她自己的幸福。
第二天,金美英踏上了回成都的航班。望着窗外渐行渐远的平壤,她的心情复杂而又清晰。这次回乡之旅,让她经历了巨大的失望和痛苦,但也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家人,认识了生活的真相。
来源:团子游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