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平度市凤台街道前八里庄村,有这样一家人——范振强、贾爱青夫妇坚持无偿献血十余年,累计献血上万毫升,用爱延续他人生命。他们的儿子范明琦延续爱心,继承父母热心公益的家风,不仅多次参与无偿献血,还在2024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平度市第11例、青岛市第194例
范明琦(中)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在平度市凤台街道前八里庄村,有这样一家人——范振强、贾爱青夫妇坚持无偿献血十余年,累计献血上万毫升,用爱延续他人生命。他们的儿子范明琦延续爱心,继承父母热心公益的家风,不仅多次参与无偿献血,还在2024年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平度市第11例、青岛市第194例捐献者。一家三口用热血和行动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用点滴爱心,筑起生命的希望,诠释了新时代最温暖的家风。
热血青春,信守承诺
2017年9月的一天,年近18岁的范明琦第一次走进献血屋,心中默默立下誓言:要用无偿献血这份特殊的方式,为自己的“成人礼”赋予更深刻的意义与价值。鲜血可以再生,而生命只有一次。
8年来,范明琦始终坚持定期献血,只为让更多人少一分死亡的威胁、多一分生存的希望。他的无私付出,让一些濒临绝望的患者重燃生命的希望。面对赞誉,范明琦总是谦逊地说,自己只是做了值得做的事。范明琦始终秉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信念,在爱心奉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截至目前,身形偏瘦的他已完成6次献血,总献血量达2400毫升,用热血书写青春,用行动兑现承诺。
挽救生命,义不容辞
2024年3月的一天,范明琦接到平度市红十字会的电话,他的血样与一位血液病患者成功匹配,工作人员征询他是否愿意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接到电话那一刻真的很着急,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献血救人。”范明琦毫不犹豫地作出肯定回答。
在范明琦看来,自己当初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初衷,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救人一命,如今机会来临,当然义无反顾。“听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几率很低,很多志愿者多年都没等来一次机会,没想到我仅入库3年就配型成功,既惊喜又光荣。”从初筛配型到高分辨配型、健康体检、复查等多个环节,范明琦一步步闯关,终于成为那位患者生命延续的“火种”。
在等待捐献期间,他精心调养身体,规律作息、饮食清淡、营养均衡,力求以最佳状态完成这场生命的接力。2024年5月8日,正值第77个“世界红十字日”,平度市掀起“红十字博爱周”系列活动热潮。就在这天,范明琦前往青岛市中心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那名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5月13日,他正式成为平度市第11例、青岛市第19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捐献结束后,范明琦真诚地说:“在茫茫人海中,我能与他配对成功,是一种缘分。他找到我,是生命的延续;我找到他,是初心的践行,是生命的升华。”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能带动更多人投身无偿献血事业,为生命续航、为社会注入更多温暖与希望。
全家献血,积善家风
作为一名大学生、如今从事电商行业的青年,范明琦谈及自己为何坚持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坦言:“我看到红十字会的宣传后,便有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想法。”每逢组织献血,范明琦总会号召朋友们一起前往,希望用集体的力量救助更多患者。
良好的品行离不开良好家风的滋养。范明琦的父母朴实勤劳,每天悉心打理自家承包的蔬菜大棚。然而在平度的无偿献血志愿队伍中,母亲贾爱青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老志愿者”——累计鲜血24次,献血量达9500毫升,曾获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父亲范振强献血18次,献血量达7200毫升,先后获得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
当得知儿子配型成功,即将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时,父母更是激动不已感慨道:“我们坚持献血多年,如今儿子也能救人了,比我们更了不起,俺俩都支持他!”
播下一粒善良的种子,收获一片爱的森林。在这样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好家风熏陶下,范明琦从小耳濡目染,逐渐养成了乐善好施、感恩社会的美好品德和价值观。
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宗绪昌 侯雅丽 摄影报道
来源:掌上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