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反商业腐败检察工作白皮书》发布 共建清朗商业生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2 09:43 1

摘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日前举行“法治护航营商环境 共建清朗商业生态”主题活动,向社会发布《反商业腐败检察工作白皮书(2020-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

中国网5月12日讯(记者 彭瑶)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日前举行“法治护航营商环境 共建清朗商业生态”主题活动,向社会发布《反商业腐败检察工作白皮书(2020-2024)》(以下简称《白皮书》)。

商业腐败犯罪案件上升 电商领域现商业腐败新场景

《白皮书》显示,近五年,伴随着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张、业态转型等因素,海淀区商业腐败犯罪案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1月至2024年12月,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共计办理商业腐败犯罪案件1253件1956人,其中审查起诉案件561件871人。

从案件类型来看,侵犯财产类犯罪807件,占比64.4%,其中职务侵占犯罪780件,占比62.25%;挪用资金犯罪27件,占比2.15%。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类犯罪共计446件,占比35.6%,其中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308件,占比24.58%;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126件,占比10.06%;侵犯商业秘密罪12件,占比0.96%。

5月9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举行“法治护航营商环境 共建清朗商业生态”主题活动。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近五年,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商业腐败犯罪案件中,互联网或者其他高新科创行业领域案件共计943件1490人,案件占比75.26%。检察人员办案发现,电商领域“流量变现”“数据权益”逐渐成为商业腐败新场景。电商运营服务涉及对平台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例如直播平台的推荐位设置、电商平台的店铺排名等,在商铺引入、资源投放、违规控评等方面存在一定权力寻租空间,具有流量分配权限的人员能够为特定对象提供更多流量扶持,滋生腐败犯罪侵害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变相侵害平台消费者的权益。

严惩商业腐败犯罪 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

《白皮书》指出,近年来,商业腐败犯罪案件在犯罪手段上呈现明显隐蔽化、链条化等特点,犯罪人员反侦查意识明显增强。如在职务侵占案件中,传统的“侵吞”“窃取”型犯罪越来越少,“骗取”型犯罪逐渐取而代之,虚增交易环节、虚报劳务支出、披上合法伪装的行为屡见不鲜。又如在商业贿赂案件中,突出特点是利益输送时机非固定化、方式多样化,避免直接收受财物,拉长拉宽受贿链条,具有较强的伪装性和欺骗性。更值得警惕的是,商业腐败犯罪可能伴随着数据侵权、商业秘密、虚开骗税等衍生犯罪,造成多重法益侵害。

近年来,针对区域商业腐败类案件现实司法需求较大的特点,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坚持依法严厉惩处严重侵害企业利益的商业腐败犯罪,全面排查漏罪、漏犯线索,在商业贿赂案件中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创新探索企业“双报案”工作机制,前置法律监督环节,积极开展追赃挽损,严格落实宽严相济政策。同时,建立专项工作与常态机制的“保障模式”、检察建议与跟踪回访的“治理模式”、线上同频与线下共振的“普法模式”,为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

活动现场播放反商业腐败科普视频。中国网记者 彭瑶 摄

形成共同治理格局 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

活动现场,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发布《反商业腐败检察十大典型案例》,会同海淀区政法委、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等相关部门单位共同发布《反商业腐败联合倡议书》,呼吁海淀区每个企业、从业者成为反商业腐败的践行者、监督者和倡导者,让法治成为海淀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姜淑珍表示,检察机关将立足司法办案、锚定“数智赋能”、着眼企业需求、凝聚共治合力,形成同题共答、齐抓共管的反商业腐败治理格局,共同营造重视和支持依法保障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希望以此次主题活动为契机,切实强化共识,提升履职能力,护航民营经济行稳致远,为建设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贡献力量。

编审:赵晓雯 魏婧 王月博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