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字看得我头晕目眩,手心不知不觉也冒出了许多冷汗。
一次,我在家熬夜写稿的时候,头痛如电流般向我袭来。
接着,心脏开始猛烈跳动,连带着呼吸也有些停滞。
我忙停下笔,站起来深呼吸了一阵,见症状好点了便准备接着写。
可当我重新坐在电脑前面的时候,却发现注意力怎么也无法集中。
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字看得我头晕目眩,手心不知不觉也冒出了许多冷汗。
我赶紧合上电脑,喝了口温水,躺在床上让自己放松下来。
幸运的是,不舒服的症状第二天就消失了。
我发消息给一位医生朋友,结合我多年熬夜的习惯,他给我下了一个简短的诊断报告:熬夜太多。
我当时不以为意,虽然我每天睡得晚,但白天也会补回来,整体上睡眠还是充足的。
直到我前些天看到《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才意识到这个观念错得有多离谱。
22点睡觉和23点以后睡觉,只有一个小时的差距。
但也正是这看似微小的差距,影响了一个人长期的健康状况,甚至会影响人寿命的长短。
01
晚睡一小时:变老,变胖,变丑。22点之前睡觉和23点之后睡觉有什么区别呢?
广州有位女生,用视频记录了自己的真实体验。
她从小就体弱多病,研一的时候因为身体状况不好,还曾被老师劝去休学。
当时医生郑重告诉她:要想身体好,最重要的是不要熬夜。
不想每天医院、学校往返跑的她,终于下定决心遵从医嘱开始了早睡早起的生活。
她给自己定了个睡眠闹钟,每天九点多就躺在床上,保证自己十点入睡。
如果有事,可以推迟到十点半,但绝不能超过十一点。
为了督促自己,她每天在社交媒体上打卡,记录自己睡觉和起床的时间。
曾经的她肤色蜡黄,额头上闭口痘痘清晰可见。
早睡一个月后,额头的闭口虽然还在生长,但明显感觉数量变少了。
坚持两百多天后,肉眼可见的黑眼圈变淡了,肤色更有光泽了。
以前松弛下垂的法令纹改善了,脸部肌肉变得更加紧致。
最重要的是,先前困扰她的乳腺结节,居然从9毫米减小到了5-6毫米。
很多女性经常自嘲:“用着最贵的眼霜,熬着最长的夜。”
然而,再昂贵的眼霜,也熨不平眼角的鱼尾纹;再厉害的精华,也补不回流失的胶原蛋白。
你熬夜的同时,夜也熬垮了你的颜值。
与其花大量的金钱、时间去做保养,不如提前一个小时好好睡个美容觉。
很多中年男性常常被诟病油腻,除了无节制地胡吃海塞,紊乱的作息也是元凶之一。
2021年《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公开》发布的一项涵盖26个国家、13.6万人的研究发现:
晚上10点以后上床睡觉和每天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出现肥胖,而且白天补觉并不能抵消这种风险。
你以为熬夜在消耗精力,其实经常熬夜不仅让你吃得多,还会让你长脂肪,简直就是双倍增胖。
02
晚睡一小时,伤脑,伤神,伤命。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本来只想报复性熬一会,撑着困意熬过了11点之后,却越来越精神,怎么也睡不着了。
这是因为,帮助睡眠的褪黑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是晚上九点到十点期间。
22点前入睡,正好与褪黑素大量分泌的时间相契合,可以提高入睡效率。
如果推迟入睡时间,褪黑素已经大量分泌一段时间了,很多人可能会出现“困了过劲儿反而不困”的感觉。
熬夜党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被迫式熬夜”:因为有学习任务,工作任务,不得不熬夜完成。
另一种是“习惯性熬夜”:明知道晚睡对健康有危害,但还是舍不得睡。
我们大多数人属于后者,在睡觉方面缺乏自制力,晚上不想睡,早上起不来,一天到晚觉得困。
在这个全民晚睡的时代,我们常常觉得熬夜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只要稍加注意,你会发现洗手池里越来越多的掉发,越来越衰弱的记忆力,越来越迟缓的反应速度,以及你日渐暴躁的情绪,都写着你不好好睡觉的代价。
科学家做过一场睡眠实验,把66人分成4组,连续11天里,观测睡眠时间的多少对人的反应能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
1. 晚上睡得越少的人,按按钮的反应速度越慢。
2. 随着连续缺觉天数变多,反应速度会更慢。
加州大学神经学教授Matthew Walker也在TED演讲中提到:没睡好和充足睡眠时的记忆力相差40%。
在不知不觉间,晚睡可能已经偷走了你的聪明。
大多数人可能有体会,哪怕只是提前一小时睡觉,第二天的情绪状态也大不一样。
这是因为熬夜会影响人的内分泌,导致身体内激素失衡,进而影响情绪。
《美国医学会精神病学期刊》证实过:
只要将“晚上12点入睡、早上7点起床”调整到“晚上11点入睡、早上6点起床”,就能够减少23%患抑郁症的风险。
早睡一小时,就是休养心神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份研究发现:晚睡一个小时,心梗发作的概率就会增加2%。
22点至23点就寝的人心梗发病率为5.1%;
23点至24点就寝者该数值为7.0%;
24点后就寝者该数值为9.2%。
任何一个小概率事件,落到个人头上,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千万别抱有侥幸心理,晚睡如同慢性自杀,而且真的会死。
03
早睡早起,是提升生命质量门槛最低的方式。村上春树每天九点准时就寝,早上四五点起床写作,70岁还保持着少年感。
充足的睡眠让他有足够的精力,创造出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
松浦弥太郎说自己: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上床,早上五点起床,每隔一天要去锻炼,快走十公里,然后八点去上班。这种规律性的生活对于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真正厉害的人会主动控制自己生活的节奏,提高自己的睡商,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工作和生活。
所以,如果你对事业有追求,如果你对生活有热爱,如果你还深爱家人,请一定把好好睡觉当作健康的底层设计。
人只有控制好自己的睡眠,才能把控好自己的人生。
三个方法助你养成早睡的习惯。
1. 用早起倒逼早睡。
吴军35岁加入谷歌后业务繁重,经常加班。
他下班后经常约同事去酒吧畅饮,不知不觉就玩到深夜。
不到半年,他的身体各项指标亮起红灯,工作状态也萎靡不振。
后来他听从朋友建议,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
起初,每当被闹钟唤醒,吴军都会感到疲倦不堪,为了早上能起来,他不得不戒掉了熬夜小酌的习惯,下班直接回家睡觉。
慢慢地,他发现提前工作,没有其他同事和领导的打扰,他更能全神贯注地投入。
随着工作效率的提升,他加班的频率越来越低,每天有了更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
利用这些时间,他写出了多本畅销书,还一路成长为腾讯副总裁。
一个习惯养成仅需21天。
先把早上的闹钟提前半小时,一个月后你就能早睡半小时。
循序渐进一段时间下来,相信你可以从微量的调整变成巨量的迁移,让生物钟帮你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2. 不要把手机带到床上。
视频播放平台奈飞公司的CEO曾说,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睡眠。
如果用户一直不睡觉,就会更离不开视频软件。
实验证明:电子屏幕的光线不仅会对睡眠造成巨大的影响,手机上源源不断的信息,还会让人一直保持兴奋。
睡前半小时内将屏幕关闭,不在床上看电子设备,才会有一夜好梦。
如果实在忍不住,至少将手机设置成夜光模式,把色温调暖。
醒来后晒晒太阳,做点早餐,迟点碰手机,循序渐进地把大脑慢慢预热起来。
3. 打造更舒适的睡眠环境。
之前看过的一个帖子。
楼主是个刚工作的小姑娘,在北京与人合租了一间面积很小的套间,生活空间仅为一间十平米的小小卧室。
她租下房子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房间换上了遮光的窗帘,挑选了柔软舒适的床品。
姑娘说,哪怕白天再累再辛苦,晚上都能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第二天满血复活。
让人放松的睡眠环境,能让睡觉变成一种享受。
你可以睡前一小时泡泡脚,洗个热水澡让身心放松下来。
然后闭上眼睛,用声音伴随入眠,可以是一段温馨的音乐,也可以是白噪音。
也可将被子、床单换成大自然的颜色,如浅蓝色、浅绿色,帮助我们稳定心神。
调暗卧室的光线,这有助于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进而提升睡眠质量,帮助我们入睡。
▽
渡边淳一说:
“睡眠良好,是一种真正的才能。没有睡眠能力的话,人们就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就不能专心致志地工作。”
谋生再累,好好睡一觉,身安心亦安;生活再苦,好好睡一觉,醒来皆释然。
点个赞吧,从今晚开始,坚持在22点之前入睡,你的身体会感谢你,老天也会奖励敬重生物钟的你。
来源:俞林鑫心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