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时学会作品集——看一集《黑镜》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09:39 1

摘要:近几年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明明说好做完作业就奖励自己看部剧,搞完这个建模就去打游戏,还为了想出一个作品集主题在一个城市中四处摸索,走走停停。

近几年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明明说好做完作业就奖励自己看部剧,搞完这个建模就去打游戏,还为了想出一个作品集主题在一个城市中四处摸索,走走停停。

但做着做着,感觉作业没意思、建模也很无趣、看的电视剧情、游戏千篇一律消耗精力。找作品集主题就更不用说,不是太俗就是不感兴趣。

于是提不起劲,只能碎片化地刷刷短视频、小红书,任务也应付式地完成。

为什么感觉生活越来越无聊,娱乐的游戏越来越像另一种意义的打卡上班?到底什么事才能让人觉得有趣?我们还能想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意吗?

这些问题,网飞神剧,直到第七季仍然能引爆观众情绪的《黑镜》,或许能给出答案(下述部分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观看)。

图源:BLACK MIRROR

《黑镜》作为一部横跨多年,在科幻惊悚赛道持续创新的作品,早已不像最初横空出世那般,拥有“新手”福利,“完全意料之外”的剧情也越发难以出现。

而我们同学在作品集创作中,也同样面临着众多选题早已被前人踏烂,不知如何叙述个人与他人作品的区别,并在设计竞争中发挥优势的难点。

为此我们以《黑镜》为例,讲述它是如何通过巧妙地手法让老旧主题焕发新活力,从中我们又能学到哪些设计技巧并用在作品集中。

为避免过多剧透,本文主要以《黑镜》第七季的第一集:《普通人》进行分析

图源:豆瓣

《普通人》主要讲述妻子脑部出问题,在无法拯救的情况下通过最新技术达成意识上传云端,用脑储存高科技继续与丈夫生活的故事。但后续妻子大脑却面临服务区升级、被商家插入广告等骚操作,丈夫不得不高价开通层层VIP才能有一个(免广告版)爱人的故事。

并不能说是多么石破天惊的设想,至少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一些科幻脑洞合集提过这种可能了。

但即使知道剧情走向再看《普通人》,仍然会被剧情一点一滴牵着走,感到揪心、紧张,且手冒冷汗。

因为《黑镜》的叙事能力太炉火纯青了。

图源:BLACK MIRROR

而为了让后续妻子意识上传云端的高科技显得并不突兀,在妻子上课时一笔带过了昆虫无人机这等高科技技术。如此巧妙就完成了对时代背景的刻画。

图源:BLACK MIRROR

这种通过对图像、声音、人物、环境等元素设计间接传达主题内容与感情表达的手法,就是一种强叙事的表现形式。

比起平铺直叙地讲出“正确答案”,这种手法会让用户潜意识被不由自主地带动起来,当影视人物命运面临转变时,更能代入其中也更有沉浸感。

《黑镜》作为科幻惊悚赛道的黑马,说实在的,无论是选题还是内容,常常会涉及一些让人心理不适的领域。

而人类本身具有动物趋利避害的天性,因此不少影史中极具口碑、被冠为经典大作的影像难逃小众口碑传播,难以出圈的命运。

但在这点上,《黑镜》却很会“适度留白”。

《普通人》这一集中,当丈夫面临妻子脑存储服务不升级就无法享用“免广告”版,对妻子的工作、整个家庭收入产生巨大影响,经济压力即将压垮这个温馨之家时,导演借用了影片前期的一个镜头去缓冲夫妻二人生活第一次破裂给观众带来的冲击。

在故事刚开始,男主人公曾看到一位同事正在观看直播网站,这里的主播都是走投无路的人,只要给钱什么都干,当时的直播内容是观众们花200美元让直播者喝下自己的尿,导演以举杯的手与巨大的杯子进行刻画:

图源:BLACK MIRROR

图源:BLACK MIRROR

一切尽在不言中,只留下观众内心疯狂OS:这杯子...难道是...!!!

纵然剧情让人不适,但没有直白的画面冲击好似又可以忍受,这就是导演对观众接受能力的精准把握。大片留白带给了观众自行想象空间后,不仅让沉浸感继续加深,也让观众更好奇后续发展。

而在丈夫沉浸在亲手杀死妻子的悲痛中时,不断默念广告的妻子与之形成极致讽刺。宣告着故事的即将结束,即使到这,导演也没有拍摄出一名究极反派,而是让观众自行脑补出细思极恐的科技黑色产业链。

图源:BLACK MIRROR

《黑镜》如此“狡猾”的画面设计,看起来巧妙却不似有强大技术性差距。容易让人有一种:我行我想上的错觉。

但在实操层面,往往会看到大部分人都在用与之背道而驰的表达手法。

比如在一款游戏中,让玩家走到固定位置找到特定NPC,选择对话,然后一大段对话框砸向用户,完全没有从场景、故事、互动下功夫的想法;

还有一些著名影片,开篇来一句“我叫林萧,是上海千万女孩儿中,最平凡的一个…”差点让人以为误入有声小说朗诵会。

图源:《小时代1》

此时可能有人想问了:在具体设计中,如何才能跳出直线型叙事的设计思路让项目更有趣味性呢?

这里以汉艺学员小组合作的《SKYGUARD DESIGN TEAM》项目为例让大家了解《黑镜》手法在实操中运用的可能。

《SKYGUARD DESIGN TEAM》主要是为高空作业人员增强保护措施,原设计是一款偏灰的配套工具,像隐形斗篷,配上做这类选题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几百,多少有些平平无奇。

后来设计产出风格180°大转变,直接变身“空中超人”亮橙色。寓意高空作业人群如同超人一般能在空中穿梭,守护超市天际线,显眼又炫酷,一下就让项目有了属于自己的“灵魂”亮点:

汉艺小组合作《SKYGUARD DESIGN TEAM》项目 获 伦敦设计金奖、缪斯设计银奖

这还不算完,光摆数据、讲结构,项目还是少了些吸引力。后来还有同学在项目介绍中加入“人物故事”。

可以说从情景到设计全面打动审核官,怪不得一跃拿下伦敦设计金奖。

所以,如果你也想在设计的路上拥有更多可能,项目交稿前请检查是否达成以下成就:

✅ 让观众主动脑补剧情
✅ 用细节取代长篇大论
✅ 至少有一个让人“哇哦”的反转

没有的话,不妨试着多看两遍《黑镜》吧。毕竟看什么,往往决定了想什么。更多问题,欢迎联系康石石。

来源:康石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