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特辑 | 青春正当时 光谷检察青年共读好书(二)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0:15 1

摘要:为弘扬和传承五四精神,进一步激励广大检察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组织青年干警开展五四青年节读书分享活动,以理论学习之光,照亮素能提升之路

为弘扬和传承五四精神,进一步激励广大检察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组织青年干警开展五四青年节读书分享活动,以理论学习之光,照亮素能提升之路

自觉做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

读《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有感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生动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励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对于新时代检察青年,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立足岗位实际,自觉做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在检察机关中,文字综合工作虽不似一线办案岗位直面犯罪嫌疑人,但却以笔为剑,向社会公众传递法治强音。每一份文件、每一篇报告、每一条宣传稿件,都承载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检察机关的社会担当,不仅需要对检察业务进行深度凝练与精准表达,将复杂的司法实践转化为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的文字内容,更需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把法律条款讲成生活指南,把法律规定说成生活道理,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内化为社会风气。

我将坚定理想信念,持续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把艰苦奋斗、为民服务融入日常、落入平常,在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中总结经验,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打开工作局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好检察职责。

当AI遇上检察工作:青年干警的“智”与“责”

读《AI改变世界》有感

读《AI改变世界》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人工智能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黑科技”,它像电力和互联网一样,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生活,甚至重塑国家发展的“支点”。书中提到的“智算经济”“AI赋能产业”等趋势,与司法服务、社会治理也息息相关。

一、AI时代,青年干警的“新工具”

AI2.0时代的核心是“算力+数据+算法”,如医疗、交通等行业通过智能分析可大幅提升效率。这让我联想到检察工作:过去翻阅案卷、比对证据需要大量人力,而现在一些地方已尝试用AI辅助分析案件。例如,系统能快速筛查海量文书中的矛盾点,或通过大数据预测某类犯罪的高发区域。这些技术就像给青年干警配了一个“智能助手”,让复杂案件的办理更精准、更高效。

书中提醒我们:“技术用得好是帮手,用不好是隐患。”比如AI可能因数据偏差导致误判,或泄露公民隐私。作为法律工作者,青年干警既要学会用新技术“提效”,也要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就像书中强调的“AI的温度在于人”。

二、服务支点建设,从“守护数据”开始

算力是新时代的“水电煤”,而中国正在布局智算中心网络。这些“数字基建”是国家的战略支点,但它们的运行离不开数据安全。青年干警的职责之一就是守护这些“支点”。通过打击网络犯罪、监督企业数据合规,防止关键信息被窃取。“智算经济拼的不只是技术,更是规则的制定权。”我们办的每一个案件,都是在为AI时代的规则“打地基”。

三、青年干警的“双重角色”:学技术,更要懂人心

书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AI能画出梵高的画,但画不出普通人的悲欢。”技术再先进,最终服务的对象是人。我们既要跟上AI发展的步伐,比如学习电子证据鉴定、理解算法逻辑,也要牢记司法的本质是“维护人的尊严”。既要支持技术创新,也要防止技术越界。正如书中呼吁的:“真正的智算经济,必须让普通人感受到公平和便利。”

写在最后:

做有“AI思维”的检察人

未来的国家竞争,不仅是技术的竞争,更是治理能力的竞争。作为青年干警,我们或许不懂编程,但必须理解技术背后的逻辑;我们不用亲自设计算法,但要能判断它是否合法合规。

服务支点建设,不是喊口号,而是从每一份文书审查、每一条数据监督做起。AI再强大,也需要法律为它划清边界;而法律的温度,也需要技术来传递得更快、更远。就如书中最后一章写的:“人与AI最好的关系,是共同成长。”我们这一代检察人,正站在这个时代的交汇点上——左手握着法典,右手牵着科技,脚下的路,通向更智慧、更公平的未来。

当法治的种子深深扎根光谷的创新土壤,我们终将见证:科技与法治的双轮驱动,必将托起东湖高新区“世界光谷”的时代梦想,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筚路蓝缕启征程,砥砺前行谱新篇

——读《楚脉千秋》有感

悠悠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有这样一个国家:立国之时,它还是一个地辟民贫的蕞尔小邦,“土不过同”,然而不到几百年,它的疆域已囊括半个中国,成为“地方五千里”的东方第一大国。这,就是楚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指出:“楚国八百余年扩张经营,为秦汉创立伟大封建帝国准备了重要条件,七国中秦楚应是对历史贡献最大的两个国家”。

捧读刘玉堂先生主编的《楚脉千秋》,仿佛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荆楚文化溯源之旅。楚国的建国之都丹阳位于鄂西北,而后以湖北为中心发展为钟鸣鼎盛的大国,其间创业之艰辛、成就之辉煌如何不让作为荆楚儿女的我们心潮澎湃?

《左传》有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楚文化中,最令我感慨的还是这筚路蓝缕、艰苦跋涉的进取精神。从楚庄王“以静制动,一鸣惊人”;到吴起变法整饬吏治、奖励耕战;再到屈原内修法度、外结盟国,一代代楚国先辈矢志不渝,义无反顾,打开了问鼎中原的道路。这种精神得以薪火传承,更有毅然起兵刘邦、项羽,以个人疾苦换取百姓安乐的昭君,光武中兴的东汉开国君主刘秀,踏遍神州撰得茶经的陆羽,力主改革彪炳千秋的张居正,开眼看世界完成《海国图志》的魏源……从古至今,不甘屈服的楚人们走过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开创了积极昂扬、历史进步的先驱之路。

《楚脉千秋》中所系统梳理的楚国先民之优秀品格,正是我们如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和魂。“筚路蓝缕”也成为了总书记频频引用的典故。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我们要永远保持清醒头脑,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醒,敢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楚人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也激励着当今一代又一代检察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而不懈奋斗。例如,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面对罪错未成年人,打破“一诉了之”的传统模式,建立观护帮教基地,协调社会资源,不厌其烦地进行回访、帮扶,用持之以恒的坚守助力少年回归正途。办理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时,既要克服取证难、被害人心理疏导难等挑战,又要打破传统办案思维,创新“一站式”询问救助机制,避免二次伤害,以温柔且坚定的力量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保护伞。面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复杂难题,我们化身“引路人”,主动走进校园、社区,通过一场场精心筹备的法治讲座,将法治火种播撒在孩子们心中。在未成年人保护这片充满挑战的领域,未检人以开拓创新的勇气与永不言弃的执着,走出一条充满希望的守护之路。

作为荆楚后裔的检察青年,更应当以楚国先贤的精神品格作为检察履职的指路明灯,延续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为民情怀,践行老子“上善若水”的司法智慧,秉持宋玉“怀瑾握瑜”的清廉品格,以永不停歇的奋斗姿态,在司法为民的道路上书写属于新时代楚人的光荣与梦想。

来源:武汉东湖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