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楚雄市人民法院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法院工作中,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近年来,楚雄市人民法院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法院工作中,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绘就民族团结“新蓝图”
该院通过党组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等形式,切实把民族团结精神融入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中,引导全体干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缨花’调解室的成立,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司法需求。”为妥善处理涉民族纠纷,强化前端化解,楚雄市人民法院结合本地民风民情,在院机关和洒鸡口法庭探索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马缨花”调解室。
调解室坚持“法为上、礼为先、平为衡、和为贵”的工作理念,把法律适用、民族风俗习惯有机结合起来,让群众在更温馨、亲切和熟悉的环境中缓解紧张情绪,放下心理负担,更好地敞开心扉、表达诉求,有助于多元解纷工作的深入开展。
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
洒鸡口人民法庭司法管辖6个乡镇1500平方公里,辖区内居住着汉族、彝族、瑶族、白族、傣族、普米族、畲族等12个民族约14万人。近年来,法庭立足辖区各族群众交通出行不便、司法成本高的实际,切实发挥前沿阵地作用,在强化前端治理上着力,尊重民族风俗、宣传民族政策,妥善化解辖区各族群众矛盾纠纷。
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贯穿立审执工作各环节,大力推进“无讼村”示范创建,利用巡回审判开展“双语”普法调解,有针对性地化解纠纷。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紧盯矛盾风险排查、化解、跟踪等各个环节,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努力做到矛盾纠纷底数清、情况明,通过察民情、解纠纷、排民忧,架起服务各族群众的“连心桥”。
开办民族团结“法治课”
该院坚持把法治宣传教育作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长期稳定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火把节”等传统节日时机,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重要节点,开展送法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公园等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全方位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除此之外,该院广泛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加大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传播好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积极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氛围。
记者 闵以荣 通讯员 倪晓钰
来源:云南法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