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175.HK)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码:NYSE: ZK) 已发行的全部股份。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果断的、有预见性的企业率先赢得未来。
5月7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175.HK)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股票代码:NYSE: ZK) 已发行的全部股份。吉利汽车目前持有极氪约65.7%的股份,如交易完成,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
公告称,公司建议以每股极氪股份2.566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5.66美元作为对极氪的估值。每名极氪股东及美国存托股票持有人可(就其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及╱或美国存托股票)选择,为每股极氪股份收取2.566美元现金或1.23股新发行股份,而每股美国存托股票,收取25.66美元现金或12.3股新发行股份。
截至5月8日,极氪的美股收盘价为25.19美元,暴涨11.51%,市值64.03亿美元。这表明,资本和市场对于极氪回归“一个吉利”的决定投出了肯定票。
一年前的5月10日,极氪在纽交所上市,IPO价格为每股ADS发行价21美元。
仅仅一年时间,极氪为何又选择私有化呢?这与过去一年国际政治、经济和汽车行业的变化都离不开关系。
首先,从目前国内外的汽车市场环境来看,“淘汰赛”已经拉开序幕,并且逐渐加速。在去年持续了一整年“价格战”的基础上,今年还在愈演愈烈。这种“赔本赚吆喝”的做法,将整个汽车行业拖入深不可测的泥泞中。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及2023年的水平。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只有攥紧拳头、降本增效,才有可能跑赢“淘汰赛”。正是提前看到未来市场的凶险,吉利在去年9月发布了《台州宣言》,宣布企业进入战略转型全新阶段。该宣言是吉利控股集团面对全球经济新形势和行业竞争新格局,进行战略审视后达成的发展共识——通过“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聚焦汽车主业、布局科技生态、提升竞争力、稳中求进,推动“让世界充满吉利”的企业使命早日实现。
在《台州宣言》的指导下,去年,翼真汽车(LEVC)和雷达汽车并入吉利汽车集团,极氪和领克整合成极氪科技集团,完成了品牌的梳理。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在2024第三季度业绩会上表示,极氪与领克整合后,吉利汽车将成为极氪的绝对控股股东,同时,极氪成为领克的控股股东。无论极氪还是领克,股权结构和品牌定位都更加清晰,以减少利益冲突和重复投资。同时,该举措也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吉利汽车(0175.HK)。
彼时,“华山论剑V”在《极氪+领克=2?不,是∞! 》一文中已写道:“一切回到‘0175’,一切为了‘0175’,可以说是此次整合最底层的逻辑。”
如今,随着极氪宣布私有化,“一个吉利”的目标也更加清晰。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同时我们仍将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届时,吉利汽车旗下极氪定位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定位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定位为全球主流品牌。各品牌在扩大细分市场份额的同时寻求协同发展,在技术、产品、供应链、制造、营销与服务、国际市场拓展等方面强化协同,提高技术创新实力,激发规模效应。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今天要合,为何当初要分?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收购了沃尔沃汽车,被称为“蛇吞象”,这也为吉利在2016年推出领克品牌奠定了基础。可以说,领克品牌的发布,是吉利向高端化发力的重要一步。
在领克品牌运营初见成效的基础上,2021年4月15日,极氪汽车品牌及旗下首款车型极氪001正式发布。这一年,也可以称之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元年,正式吹响了新能源向燃油车发起进攻的号角;这一年,蔚来市值一度高达1100亿美元,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和大众,成为全球市值第四大车企。
那是新势力横冲直撞的年份。因此,如果彼时极氪不独立出来,很难有当下的业绩和知名度。
但市场发展到了今天,与2021年又有了很大的不同。一个直观的对比是,蔚来的市值缩水为86.25亿美元,只有巅峰时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这意味着,市场已经从扩张期进入收缩和淘汰期。
与4年前的求新求异不同的是,当下,“有靠山”的品牌才更值得信赖。
所以,分分合合,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当时“分”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如今的“合”也是为了企业的发展。
事实上,在去年发布《台州宣言》后,在今年的“百人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明确表示,将完善政策体系,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和生态,进一步加强产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遏制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加快推动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出台,健全落后企业退出机制,开展集团化管理试点,支持优势企业提质降本,兼并重组,做强做大,进一步提升产业的集中度,引导传统的汽车企业依据自身的技术渠道优势和开放合作,加快转型,严厉打击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产销量从7.5万辆增长到950万辆,全球比重超过60%,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71%。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市场的无序扩大和激烈的无底线竞争也带来了非常大的隐忧。
今年3月,东风汽车集团与长安汽车集团宣布启动合并重组,可以说就是中国应对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国家战略级举措”。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极氪回归“一个吉利”,不仅符合企业战略,更符合国家战略。
其次,从地缘政治来看,特朗普上台后,不断升级对中国的“贸易战”,对华关税一度加至最高的245%。今年4月8日,美国财政部部长贝森特在回应“会否将中国公司踢出美股市场”时表示:“在关税谈判中,所有的政策选项都是可能的”。
在中美关税摩擦的大背景下,有专家表示,目前特朗普手中还有两张王牌:第一张王牌就是中概股退市与资本绞杀,第二张王牌是全面封杀美资对华投资。
在“中方不愿打、也不怕打”的国家立场上,极氪主动选择在美退市,既规避了可能的风险,避免投资者出现不可预知的损失,也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此前,针对贝森特的发言,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也已表示,已指示证监会和港交所做好准备,若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须让香港成为它们的首选上市地。
因此,无论从国家战略、企业发展还是投资者的利益角度来看,选择在此时将极氪私有化,都不难看出,吉利又下了一盘“好棋”。
在今年年初的《台州宣言》解析会上,吉利控股集团CEO李东辉表示,2025年吉利汽车集团目标200万辆,其中银河品牌要破百万辆;极氪科技集团目标71万辆;到2027年,吉利控股集团的年销量要达到500万辆以上,成为电动化、智能化变革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在聚焦主业的同时,将从战略价值、经营质量、财务表现等维度评估相关生态业务的发展规划,对于和主业不符,协同作用不大的业务逐步剥离。
“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内卷式恶性竞争,不搞大跃进的恶性发展,不追求短期销量目标。放眼长远,坚持长期主义,为每一位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智能精品汽车。”李书福在2025新年祝词中的表态,或许,正是极氪回归“一个吉利”的最好注脚。
来源:华山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