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媒介时代,文艺创作与传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诸如“人设”“游戏”等创新手法层出不穷。“人设”已经成为网络文艺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特征,观众能够通过它快速辨认角色、把握性格特点。例如,“霸道总裁”和“傻白甜”这类人设十分常见,它们在网络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展现出的视
“人设”成为新表征
在新的媒介时代,文艺创作与传播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诸如“人设”“游戏”等创新手法层出不穷。“人设”已经成为网络文艺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特征,观众能够通过它快速辨认角色、把握性格特点。例如,“霸道总裁”和“傻白甜”这类人设十分常见,它们在网络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展现出的视觉化和符号化特点愈发普遍。
“人设”与传统文艺创作有所区别,传统小说往往通过外貌描写来展现人物特质,但在新媒介环境下,“人设”却变得更加简明直接。许多网络小说直接用简短的词汇来界定人物,使得读者能够迅速把握人物的基本性格,从而提高了信息的传播与理解效率。
“人设”的视觉符号特性
“人设”实际上是一种视觉符号体系,就好比漫威漫画中的蜘蛛侠形象,借助其标志性的服装和经典动作等视觉元素,全球观众都能迅速辨识。这些视觉元素能够激发读者的联想,使得他们能够更加高效地捕捉到人物的形象。
在传统文学创作中,作者往往会对人物的外貌、场景等进行详尽的描绘。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人物设定往往通过简单的视觉符号来呈现,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文字描述。以动漫角色为例,只需几笔线条就能勾勒出角色的形象,观众便能根据这些设定来想象角色的个性特点,这样既节省了创作者的创作时间,也缩短了观众的观看时间。
“人设”创作中的集体与个人
“人设”的创作过程与个人与集体的关联紧密。编剧在创作时需融入个人的理解和创意,然而,这一过程不能违背集体的共识。以《哈利·波特》系列为例,作者在创作中展现了个人风格,但角色的特性则是基于魔法世界的集体共识来设定的。
集体创作依赖于广泛的共识,这不仅包括历史累积的角色设定数据库,也包括对角色的当前共识。尽管同人创作带有个人特色,但它们同样需要依托集体创作的框架和共同设定的支持。以动漫同人作品为例,这些作品往往基于原作中的角色设计进行创作,否则将难以获得认可。
描写角度的变革
“人设”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对于风景和人物外貌的描绘。在以往的作品中,这类描写往往占据核心地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和场景。然而,在当前的商业化集体创作中,这种描写正逐渐变得不那么突出。创作者们普遍认为读者对人物已有基本了解,因此描写变得不再那么详尽。
风景与外貌在视觉呈现上较为突出,而神态与动作在推动故事发展方面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创作过程中,我们无需直接进行“描写”,而是可以通过“调动”读者的联想能力,使他们从自身已有的视觉符号库中提取画面,这样效率会更高。例如,当提到“校园女神”这一角色设定时,读者便能自行在脑海中构建出相应的形象。
跨媒介创作的新趋势
在创作以“人设”为基础的作品时,传统的跨媒介理念显得不太适用。在当前的创作过程中,文字与图像不再遵循先后的顺序,而是形成了相互关联、协同作用的态势。例如,在手游开发领域,美术设计和剧情文案的构思往往是同步进行的。
创作初期,文字与视觉元素便紧密相连;设计师在塑造角色形象之际,编剧也在构思文字剧情;他们携手打造角色与世界的框架。这种创作方式与先有文字小说,再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常规路径不同;它更强调文字与视觉之间的互动与融合。
“人设”的创造实质
创作的挑战并非在于塑造全新的角色,关键在于如何更出色地展现既有的角色设定。现如今,文艺作品琳琅满目,单靠个人的创作往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人设”所积累的共识为创作提供了便利。以三国题材的作品为例,它们不断借助已有的三国人物设定来创新故事情节。
“人设”的构建是为了更高效地运用现有元素。在商业创作中,集体智慧至关重要,而设定则成为了一种便捷的工具,助力创作者迅速塑造角色和编织故事。以网络小说作者为例,他们经常运用经典的人设组合来加快创作进程并提高作品的可接受度。
在品鉴那些以“人物设定”为灵感来源的文艺作品时,大家是否留意过其中那些颇具趣味的人物设定?若觉得它们有趣,不妨点赞并转发!
来源:卡哇伊莱昂纳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