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们冲上热搜!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1:28 1

摘要:——1967年,第一家安宁病房在英国成立,对临终病人进行疗护,不再以治愈为目的,而是尽最大可能缓解病人和家属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痛苦。

生和死,隔着冷静的距离。

东西坏了不一定都修得好,病也不总是都治得好。

在与恶疾和衰老缠斗了数千年后,人类对死亡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转变

——1967年,第一家安宁病房在英国成立,对临终病人进行疗护,不再以治愈为目的,而是尽最大可能缓解病人和家属的生理、心理和精神痛苦。

“既不延长也不缩短寿命,不加速也不延缓死亡。”

这是安宁疗护的医生和护士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今天

#护士节##512致敬护士#

#谢谢你们守护生命#等话题

冲上微博热搜

在安宁疗护的病房,病人和护士相握聊天。记者 赵瑞瑞 盖奥 摄

Part 1

一盆绿植拉近距离

在合肥医健新安护理院19楼的病房里,74岁前列腺癌晚期患者李爷爷正静静地望向窗外,他已与恶疾抗争十年。

图源:合肥医健新安护理院

刚进来时,李爷爷情绪非常消极,不愿与人交流沟通,身体的疼痛不适使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发怒,夜间也无法入睡。医护人员针对爷爷的特殊情况,每日做治疗及查房时,都会耐心开导,给予鼓励。

有天护士搬来了一盆绿植,放在了老伴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还让他每日督促护工浇水施肥,见证绿植的成长,老伴的心情也缓和了些许。”李爷爷的老伴说,很感谢这里医护人员的悉心照顾。

图源:合肥医健新安护理院

“我们都会每日查房,爷爷醒着的时候会让他选自己喜欢的频道,了解外面的世界。考虑到李爷爷躺在床上阅读有些吃力,我们在工作间隙,也会拿起杂志和读物,读给爷爷听,和他聊聊天。”医健新安护理院的医护人员说,渐渐地,爷爷的脾气变得温和,查房时可以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偶尔也可以一整夜睡得很好。

医护人员的一盆绿植、一次聊天……于无形中帮助了一位老人在生命终点找回尊严——原来,放下执念的告别,也能浸润着绿意与爱的微光。当医学触及极限,人性化的照护依然能承托起生命的重量。

Part 2

一张卡片治愈心灵

2019年,56岁的程凤(化名)被确诊为卵巢癌。

合肥市二院安宁疗护的护士张静文回忆,起初,程凤不愿面对病情,不敢相信自己会跟癌症有牵连,一度十分消沉。因此,在日常护理中,张静文会格外关注程凤,经常开导安慰她。

图源:合肥新闻频道

“她刚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她心情很不好,就一直鼓励她……”因此张静文会时常带着程凤和其他病人一起玩彩虹卡,不同颜色的卡片,每一张背面都有一句鼓舞人心的话。抽到卡片后,病人看着一行行字,或惊喜或期待或感动,压抑的情绪也随之得到输出。

程凤曾在采访时说,“这里的护士像家人一样,夜里来病房,看我被子没盖,轻轻给我盖上。多亏了这里护士们的陪伴,给了我面对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让我不再焦虑和恐惧,能更加坦然地做好人生的告别。”

护士为病人读书,这也是安宁疗护的一部分。记者 赵瑞瑞 盖奥 摄

后来,程凤的病情越来越重,身体越来越虚弱,在很普通的一天,程凤安静地走了,不留遗憾地离开了人世。市二院安宁疗护病房的医护人员,也陪着她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给予了她生命最后的尊严与体面。

面对疾病,护士犹如至暗时刻的“提灯女神”,让患者不再恐惧死亡的逼近,能更加从容地面对自己的人生。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们一直被温柔治愈,拥抱人间温情。

Part 3

一次倾听打开心扉

2023年底,袁奶奶患直肠癌晚期,已多发转移至肺部、脑部。彼时,袁奶奶在合肥市二院做放疗,护士仇会玲一直陪伴左右,每天还会抽出一点时间,给袁奶奶读书。

资料图。(图源:合肥新闻频道)

那个时候,袁奶奶也会时常跟着病友们一起画画,看起来精神状态不错。她的家人说,袁奶奶每次入院治疗都很淡定,喜欢拉着护士们聊自己的往事,忆苦思甜。

“安宁疗护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倾听。”护士长程丹萍说,她们会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开展一些活动,比如植树节的时候,在病房里种植多肉,寓意种植生命的希望“让患者找到生活的乐趣,也能分散注意力,减轻疾病带来的疼痛感。”

护士长程丹萍在安宁病房和病人聊天,关心病人的情况。记者 赵瑞瑞 盖奥 摄

在市二院安宁疗护团队的护士们手机里,还会有一张音乐清单,备份记录舒缓好听的音乐,方便在患者需要的时候,随时播放。

当死亡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安排自己的最后时光,不再需要费尽心思与死神赛跑。医护人员的温暖,让患者在最后的旅途,与这世间好好告别。

Part 4

生命尽头的微光

在安徽,在合肥,安宁疗护也不止于此。

2024年11月安徽省安宁疗护服务管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挂靠单位为安徽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

图源:安徽省肿瘤医院

2025年2月11日,安徽省安宁疗护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由来自全省16个地市35家医院的从事安宁疗护、医养结合、老年健康、肿瘤等领域的39名专家共同组成。

安宁疗护的医护人员更像是生命尽头的微光,犹如萤萤之火,汇成火炬,照亮了人生的最后时刻。一捧鲜花、一盆绿植、一场对话、一次聆听、一次拥抱……医护人员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人文关怀温暖着患者的心灵。

如果说,在病症治疗中,医护人员是挡在患者和死亡中间的最后一道墙,那么在安宁病房,他们更像一座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治疗手段,“托住”被死亡阴影笼罩的一家人,牵引他们渡过这一难关。

在生命的最后一程,既然告别无法避免,能少痛一点是一点,这也是一种对生命的尊敬。

新闻多一点

安宁疗护(hospice care),是由医护、社工师、志愿者等跨学科团队完成的医疗照护模式——不错过任何生的机会,但不做无效或过度治疗,让疾病终末期患者有尊严、少痛苦地完成余生心愿;帮助患者家属道爱、道谢、道歉、道别。

2019年,安宁疗护已经写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截至目前,三批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已覆盖全国185个市(区)。到2025年,我国将建立覆盖试点地区全域、城乡兼顾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近年来,安宁疗法在中国迅速普及,但依然是小众的,大部分人不知道,知道的人可能不接受,选择走进这间诊室的人,已经准备好了用另一种方式面对死别。

在安宁病房,护士为病人加油,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记者 赵瑞瑞 盖奥 摄

当死亡和告别成为不可避免的话题,

总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会在病人生命的尽头

用自己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温暖的人文关怀,

默默陪伴、默默付出,

从每一寸疼痛的褶皱里打捞人性的微光,

抚平每一寸伤口,

直至病人生命的最后一刻。

正如他们所说,

“安宁疗护,是生死相安,是众人拾柴”。

今天是国际护士节,

让我们致敬每一位

平凡而又伟大的白衣天使!

是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拼命地守护着生命的光!

在评论区

一起为“南丁格尔”们送上

最美的祝福吧!

来源:合肥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