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退休前,钟老师在咱们桃源小学教了四十年的语文,全村有一半人都是他的学生。那时候,村里人都说他这辈子除了教书啥也不会干,退休后指定得闲出病来。
日子就是这么过的,谁也没想到钟老师养鸡这事能闹这么大。
退休前,钟老师在咱们桃源小学教了四十年的语文,全村有一半人都是他的学生。那时候,村里人都说他这辈子除了教书啥也不会干,退休后指定得闲出病来。
钟老师没说啥,只是每天骑着他那辆蓝色的二八大杠,车后座绑着鱼竿,去村后的小溪边钓鱼。冬天,小溪结冰,他就坐在自家门口的藤椅上晒太阳,翻翻发黄的课本。
大概就这么过了半年光景,钟老师开始在自家后院养鸡。
起初就十来只土鸡,在他那个不大不小的院子里咯咯叫唤,扑棱着翅膀,把地上的虫子都给啄了。村里人无所谓,也没太在意。养鸡嘛,村里谁家没养过几只?
我那时候刚从镇上的轴承厂下岗回来,心情烦躁,整天闷在家里喝酒,老婆嫌我一身烟味,嚷嚷着要跟我离婚。有天早上,我喝得醉醺醺地从家里出来,正好看见钟老师在喂鸡。
“钟老师,您不是最爱干净吗?不嫌鸡屎臭啊?”我那时候是真不懂事,嘴上没个把门的。
钟老师慢慢站直身子,眼镜片后面的眼睛安静地看了我一眼,没有责备,只说:“老徐啊,鸡粪是好东西,发酵后是上好的肥料。”
他指了指院子角落里堆着的一个木桶,接着说:“你酒喝多了,我这有解酒的偏方。”
说完,他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些干燥的草药,说是自己上山采的。
“回去熬了喝,对肝脏好。喝了酒的人,肝脏都受不了。”
我接过来随手揣进兜里,当时也没太在意,谁知道那次之后,我喝酒就不像从前那么猛了。
废话,那回老婆拿着钟老师给的药,看着我喝完才罢休。
春去秋来,钟老师的鸡从十几只变成了五十只,又从五十只变成了一百只。他把自家后院的菜地都改成了鸡舍,又从村委会租了一块荒地,种了不少草药和杂粮。他说这些都是鸡的”口粮”。
村里人开始议论纷纷。
“钟老师这是要靠养鸡赚钱啊?”理发店的张嫂一边给我剪头发一边说。
“哪能呢,他那么个闲不住的性子,找点事做罢了。”我随口应着。
张嫂摇摇头,说:“你是不知道,前两天,镇上的李医生特意来买他的鸡蛋,说是营养价值高。一斤给了二十块钱呢!普通鸡蛋才卖几块钱啊。”
我当时就愣住了。
正巧那天剪完头发,我路过钟老师家,看见他正给鸡喂食。那些鸡长得确实与众不同,羽毛油亮,精神十足,在院子里活蹦乱跳的。
“钟老师,听说您的鸡蛋卖得不错啊?”我试探着问。
钟老师笑了笑,把手里的竹篮放下,说:“是啊,这些鸡吃的都是我配的草药和五谷杂粮,蛋黄颜色深,口感好,有些人吃了都说对身体好。”
他停顿了一下,看着我眼睛下面的黑眼圈,说:“你最近还喝酒吗?”
“少喝了,您给的那个药挺管用的。”
“那我送你点鸡蛋,回去煮着吃,对身体有好处。”
钟老师转身进了鸡舍,拿出六个土黄色的鸡蛋,包在一张旧报纸里递给我。
那天晚上,老婆把鸡蛋煮了,剥开壳一看,蛋黄通红,像是颜料染的。老婆说这颜色不对劲,不敢吃。我说钟老师亲手给的,能有啥问题?于是自己全吃了。
那味道,至今难忘。蛋白嫩滑,蛋黄香浓,一点腥味都没有,反而有股淡淡的药香味。
吃完没几天,我那经常犯的胃痛居然不药而愈。老婆见状,眼睛都直了,嚷嚷着要我再去拿些。
就这样,我和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找钟老师买鸡蛋。刚开始,钟老师总是摆手说不用钱,但架不住大家的坚持,慢慢地他也就收下了。
这事本来就这么着,村里人买点邻居家的土鸡蛋,再正常不过了。
转机发生在去年秋天。
那天,一辆黑色奥迪停在了钟老师家门口,下来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自称是省城一家有机农产品公司的老板。他说是听朋友介绍,专程来看看钟老师的鸡场。
接下来的一幕,全村人都看傻了。
那老板看了钟老师的养殖方式后,当场就要订一百只鸡,而且开出的价格是市场价的三倍!
“钟老师,您这养殖方法太科学了,完全符合现在人追求健康的理念啊!”西装男激动地说,“您的鸡吃的都是纯天然的草药和五谷,不打抗生素,不喂饲料,这在城里可是稀罕物啊!”
钟老师挠了挠头,憨厚地笑着说:“我这不是什么特别的方法,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鸡嘛,得让它们吃得健康,活动自由,才能长得好。”
西装男掏出名片,再三恳请钟老师考虑他的合作提议。临走前,他还硬塞给钟老师一万块钱的定金。
钟老师拗不过,只好收下了。
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大家都说钟老师要发财了,可谁也没想到,这才只是个开始。
不出半个月,钟老师家门前开始停各种各样的车,有小车,有面包车,甚至有大巴车。车上下来的人,都是冲着钟老师的鸡和鸡蛋来的。
有一次,我正路过钟老师家,看见一群穿着时髦的年轻人,拿着相机和手机,对着钟老师的鸡又拍又录。
“钟老师,您能不能说说您的养鸡秘方啊?”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姑娘问道。
钟老师被闪光灯晃得直眨眼,有些局促地说:“没啥秘方,就是按古法养,让鸡吃草药,喝山泉水,听听收音机里的音乐…”
“音乐?”年轻人们惊讶地问。
“对啊,我发现鸡听音乐心情好,下的蛋也更好吃。”钟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退休前教语文嘛,总觉得万物有灵,鸡也一样,它们也需要精神食粮。”
这段视频后来被发到了网上,不知怎么就火了。标题是《退休老教师用”五行学说”养鸡,连鸡都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网友们评论说这是”最有文化的鸡”、“吃了这鸡蛋能考清华”、“鸡中的哈佛生”…
村里的网速不好,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我只是看到,钟老师家门前的车越来越多,他的鸡和鸡蛋供不应求。
“钟老师,您这是要成养鸡大户啊!”我半开玩笑地说。
钟老师摘下老花镜,擦了擦额头的汗,说:“哪里啊,我就这点地方,养不了多少鸡。这些人太热情了,我都有些招架不住。”
他顿了顿,又叹了口气:“我这把年纪了,就想安安静静地过日子,没想到会这样。”
可事情并没有因为钟老师的”不想”而停下来。
夏天的一个下午,天热得很,知了在树上叫个不停。我骑着摩托车从镇上回来,远远地就看见钟老师家门前停着一排黑色轿车,车旁站着几个穿制服的人。
走近一看,居然是县长和他的随从!
县长亲自来拜访钟老师,说是听说了这个”养鸡奇才”,特意来学习经验。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县长提出要在全县推广钟老师的养鸡模式,并邀请他担任顾问。
“钟老师,您这是为我们县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啊!”县长激动地说,“您这养殖方法既环保又健康,现在城里人就吃这一套!”
钟老师站在院子里,背着手,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他说:“县长,我就是个退休老教师,养几只鸡自己玩玩,算不上什么经验。”
“您太谦虚了!”县长拍着钟老师的肩膀,“您的这些鸡,现在在城里可是抢手货啊!听说已经有人出到三百块一只了,还供不应求呢!”
听到这个价格,围观的村民都倒吸一口冷气。普通土鸡在集市上也就卖七八十块钱一只。
县长临走前,还特意向钟老师预订了二十只鸡,说是要送给省里来考察的领导。
“钟老师,您一定要给我留着啊!多少钱我都买!”县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这话传开后,村里人再看钟老师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大家开始议论,说钟老师这是”一只鸡立地成仙”。
说来也怪,越是这样,钟老师反而越发沉默寡言。他开始减少出门的次数,有时候甚至不给陌生人开门。
“老徐,你帮我个忙。”有一天,钟老师叫住了路过的我,“太多人来找我买鸡了,我应付不过来,你帮我看着点门,就说我不在家。”
我有些诧异:“钟老师,您这生意这么好,怎么还往外推啊?”
钟老师摇摇头,眼神有些疲惫:“我不是为了做生意啊。这些鸡,原本只是陪我解闷的。现在好了,它们成了’名人’,我反倒成了配角。”
他苦笑了一下,继续说:“你是不知道,昨天有个自称是电视台的,要给我拍纪录片;前天有个说是电商平台的,要我做什么直播带货…”
我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正说着,一辆越野车停在了门口,下来一对中年夫妇,自称是从北京专程赶来的,要买钟老师的鸡。
“我老伴吃了您的鸡蛋后,多年的过敏症状减轻了很多!”那男人激动地说,“我们这次专门带了礼物来感谢您!”
钟老师有些尴尬地接过他们递来的精美礼盒,不知如何是好。
那对夫妇走后,钟老师打开礼盒,里面是一套昂贵的保健品。他叹了口气,把礼盒放在一旁的案几上,那里已经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礼物。
“老徐,你说,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啊?”钟老师苦笑着说,“养几只鸡,也能惹出这么多事来。”
“这不是好事吗?”我不解地问,“您的养殖方法得到了认可,还能帮助那么多人。”
钟老师沉默了一会儿,才慢慢地说:“我养鸡,只是因为喜欢它们的叫声,让我想起上课时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这些鸡吃的草药,也不是什么特别的配方,只是我爹传下来的老法子罢了。”
他起身去鸡舍,抓了一把谷子,撒在地上。鸡群争相啄食,发出欢快的叫声。
“这些鸡,就和我的学生一样。”钟老师望着鸡群,眼神温柔,“我只是用心照顾它们,希望它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仅此而已。”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钟老师四十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退休后依然保持着那份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他养的不只是鸡,而是延续了他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本心。
秋天来了,钟老师的鸡场迎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
一天早上,我路过钟老师家,看见院子里多了几个年轻人,正在帮他整理鸡舍。
“这是怎么回事?”我好奇地问。
钟老师招呼我进屋喝茶,说:“这几个孩子是我以前的学生,现在都在外面有了工作。听说我这儿的事,自己找来说要帮忙。”
原来,随着钟老师的鸡越来越出名,应接不暇的订单和访客让他有些力不从心。他的几个学生得知后,主动请假回来帮忙,还带来了一些管理和营销的新想法。
“老师,我们帮您做个品牌吧!”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提议,“叫’钟老师的课堂’,每只鸡都配一个小故事,讲述它是怎么在您这里’读书’的。”
钟老师被逗笑了:“什么课堂不课堂的,太夸张了。”
“不夸张!”另一个扎马尾的姑娘说,“老师,您的养殖方法真的很特别。您看,我们做了个调查…”
她拿出一叠资料,上面详细记录了钟老师养鸡的每一个步骤,以及与普通养殖场的对比数据。
“您的鸡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确实对某些人的健康有帮助。”年轻人认真地说,“这不是迷信,是有科学依据的。那些草药确实有保健功效。”
看着这群曾经的学生如此热情,钟老师的眼圈有些红了。
几天后,在学生们的帮助下,钟老师同意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保留一部分鸡自己养着,另外一部分交给学生们成立的合作社管理,规范化生产,打造品牌。
“老师,我们不会辜负您的心血的!”学生们信誓旦旦地保证。
钟老师只提了一个条件:“无论怎么发展,都不能改变鸡的生长环境和饮食。它们必须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吃纯天然的食物。”
学生们都点头答应。
现在,钟老师的鸡场已经从他家后院扩展到了村边的一块荒地上。那里建起了几排整齐的鸡舍,四周种满了各种草药和谷物。每天清晨,还能听到收音机里传来的古典音乐声——据说这是钟老师坚持的”教学内容”之一。
合作社取名为”桃源书院”,主打”最有文化的鸡”这一理念。每一只售出的鸡和每一盒鸡蛋,都附带一个精美的小册子,里面写着养殖过程和钟老师的”教育理念”。
这个冬天,村里格外热闹。每周末,都有城里人开车来参观”桃源书院”,了解钟老师的故事。村里的农家乐、小卖部也因此受益,生意好了不少。
县里还专门为钟老师颁发了”乡村振兴特别贡献奖”,并邀请他去职业学校给学生们做讲座,分享他的养殖经验。
而钟老师呢,他依然住在那个老屋里,每天早上骑着他的二八大杠去合作社转一圈,看看他的”学生们”。下午,他会坐在自家院子里,给剩下的那几十只鸡喂食,有时还会拿出一本旧诗集,轻声朗读。
“诶,钟老师,您这生意这么好,怎么不换辆车啊?”有一天,我忍不住问道。
钟老师推了推老花镜,笑着说:“这自行车陪了我四十年了,从我教书第一天就骑着它,多顺手啊。再说了,我这把年纪,学什么开车啊,多危险。”
他停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再说了,我这也不是做生意,就是带带学生罢了。只不过,这些学生有的是人,有的是鸡。”
我们都笑了。
前几天,县长又来了,这次是带着一个重要消息:省里决定把”钟老师养鸡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传统农业智慧的代表。
“钟老师,您又要出名了!”县长兴奋地说。
钟老师只是淡淡地笑了笑,说:“我这一辈子,就想做好一件事——教书育人。现在退休了,教鸡也是一样的道理。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值得尊重。”
县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临走时,他悄悄地对钟老师说:“钟老师,您能不能给我留两只鸡啊?我孙子特别爱吃您家的鸡蛋,说是吃了考试能得高分呢!”
钟老师哭笑不得:“县长,您这话要是传出去,我可真成了’迷信养殖户’了。”
但他还是应了下来。
如今,“桃源书院”的鸡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特产,不仅在省内有名,甚至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顾客。订单已经排到了三个月后,就连一些高级餐厅也指定要用钟老师的鸡。
每逢节假日,村里的道路上总是堵满了来参观和购买的车辆,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而钟老师,依然过着他简单的生活。每天早上,他会准时喂鸡,然后到小溪边钓一会儿鱼,晚上看看书,听听收音机。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趁机多赚点钱,他只是笑笑说:“够用就行了,人这一辈子,钱够花就好,快乐最重要。”
我有时会想,也许钟老师才是真正的智者。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本心的坚守。
或许,这才是他的鸡受欢迎的真正原因——不仅是因为它们好吃,更是因为在这个充满了添加剂和速成品的世界里,钟老师和他的鸡,代表着一种纯粹、自然的生活方式,一种已经被很多人遗忘的智慧。
日子还是那样过着,钟老师还是那个钟老师,只不过现在,他的课堂从教室搬到了鸡舍,他的学生从孩子变成了鸡。
但教育的本质没变——以爱心和耐心培育生命,让它们健康成长。
前几天,我在钟老师家喝茶,看着窗外那群悠闲觅食的鸡,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付出了多少爱。
钟老师养鸡成功的秘诀,大概就是这份爱吧。
来源:张富强聊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