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我一直不明白,全红婵的粉丝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李宁跟中国奥委会签约仪式上,双方合影,全红婵陈芋汐马龙陈梦都在列,由于陈芋汐的站位更靠近C位,全红婵远了一步,这让全红婵的粉丝破了大防了,她们开始全方位立体式的攻击李宁,搞出所谓的李宁C位事件。
大家好呀,我是小奶猫爱烤面包。在这里恭祝阅读本文的朋友,感情和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一帆风顺。
说实话,我一直不明白,全红婵的粉丝到底是怎样的存在。李宁跟中国奥委会签约仪式上,双方合影,全红婵陈芋汐马龙陈梦都在列,由于陈芋汐的站位更靠近C位,全红婵远了一步,这让全红婵的粉丝破了大防了,她们开始全方位立体式的攻击李宁,搞出所谓的李宁C位事件。
很快,舆论场上又出来一种论调,说华为及时出手,签约了全红婵!
这些消息铺天盖地,很快就煽动起了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她们喊着关键时刻还得靠华为,全红婵跟华为强强联手,一个是爱国企业,一个是国民最爱的运动员,比李宁陈芋汐强上一万倍!
可是,这样的签约是假的,根本不存在,全网除了自媒体和饭圈在传播,没有任何正规媒体报道。就连华为客服,也是亲口承认,他们没有跟全红婵签约。
又是一出饭圈自媒体导演的荒诞剧,这种荒诞剧情,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舆论。
饭圈对全红婵的“华为代言人”虚构,本质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人设工程”。在东京奥运会后,全红婵的草根逆袭故事——贫寒出身、为母治病、零食梦想——被舆论加工成“寒门贵子”的完美样本。这种叙事天然契合“国货崛起”的集体情绪,饭圈便顺势将“支持国货”的道德义务嫁接到她身上。当初网友发现她购买苹果手机时,“不爱国”的声讨瞬间爆发,仿佛她必须用消费选择向14亿人递交忠诚证明。
这种逻辑的荒诞性在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早已明确表示“爱国不等于买华为”,但饭圈却将消费行为异化为道德审判工具。他们需要的不是真实的运动员,而是一个承载集体想象的符号——这个符号必须永远穿着“国货战袍”,吃着“国民辣条”,用着“国产手机”,稍有偏离便遭“塌房”指控。全红婵的跳水天赋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饭圈自导自演的“正能量剧本”。
饭圈的狂热绝非单纯的情感投射,背后是清晰的商业逻辑。全红婵抖音话题播放量超136亿次,每条广告植入报价120万,远超其他运动员。虚构“华为代言”正是流量变现的捷径:通过绑定“国货之光”的品牌光环,既能收割爱国流量,又能制造话题争议。有品牌内部邮件显示,运动员的社交媒体互动量占商业评估权重的40%,这意味着饭圈的每一次刷屏、每一条控评,都在为背后的资本输送真金白银。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操控已形成工业化流程。饭圈自媒体们竭力为全红婵设计“呆萌”“朴实”人设,刻意放大其采访中的手足无措,将专业运动员降维成“养成系爱豆”。流量经济正在重塑体育圈的价值观:竞技实力让位于话题度,专业精神败给娱乐化人设。
饭圈对全红婵的“华为绑定”,暴露了公众舆论场的非理性痼疾。在豆瓣小组,73%观众要求将全红婵与陈芋汐塑造成“宿敌”,因为“冲突才有流量”;在微博,攻击裁判压分的极端言论点赞轻松过万,尽管国际裁判明确解释评分规则。这种群体性癫狂,本质是借“爱国”之名行网络暴力之实——他们不在乎跳水动作的腾空高度,只关心如何用键盘“守护全世界最好的婵宝”。
这种扭曲的“保护欲”已造成严重后果,全红婵就曾经坦言,社会关注让她“倍感煎熬”。当运动员不得不在赛场上分心应对场外舆论战,当失败被归咎于“裁判压分”而非技术复盘,体育精神已被彻底异化。正如奥运冠军何冲所言:“饭圈文化让运动员失去自我反省的能力,最终毁掉的是中国跳水的未来。”
打破这场荒诞剧,需要多方合力。于公众,需清醒认识到:全红婵首先是运动员,其次才是舆论符号。她在巴黎奥运会上每个水花的物理轨迹,比千万条“华为代言”的虚假热搜更有价值。于正规媒体,应停止将运动员简化为“励志故事”或“冲突话题”,转而深入报道技术突破与训练细节。
更重要的是制度层面的矫正。体育总局需严查商业代言中的虚假宣传,平台应建立“饭圈打榜黑名单”,对捏造事实、煽动对立的内容限流封号。严重的可以触发实体刑,让他们承担起法律责任。
全红婵的困境,是时代病症的缩影:当流量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尺度,当爱国沦为党同伐异的道德大棒,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一个运动员的纯粹,更是一个社会理性思考的能力。让体育回归赛场,让偶像回归人性,或许该从撕下“华为代言人”的虚假标签开始——毕竟,真正需要“水花消失术”的,从来不是跳水池,而是这片被饭圈狂潮淹没的舆论场。
来源:小奶猫爱烤面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