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记忆的流失:35岁女性,记忆衰退的元凶竟是“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2:03 1

摘要:35岁王女士(化名),本是一名出色的广告设计师,1年半之前逐渐出现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等症状,伴有明显的近期及远期记忆减退,双上肢手抖明显,肢体协调性较前变差,伴言语不流利、表达卡顿,曾两次发生跌倒。

“逆转”记忆的流失:35岁女性,记忆衰退的元凶竟是“它”?

35岁王女士(化名),本是一名出色的广告设计师,1年半之前逐渐出现情绪低落、紧张焦虑等症状,伴有明显的近期及远期记忆减退,双上肢手抖明显,肢体协调性较前变差,伴言语不流利、表达卡顿,曾两次发生跌倒。

经推荐,该女士于我院神经内科毕伟主任处就诊,毕伟主任详细询问病史及就诊经历,结合PET/CT检查结果分析,考虑王女士患有“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在给予改善认知、心理辅导等对症治疗的同时完善头颅MR ESWAN序列排除脑微出血等禁忌症,毕伟主任团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新型治疗方式——仑卡奈单抗(Lecanemab)注射液的优势,征得同意后,于2024年11月11日注射仑卡奈单抗注射液治疗,1个月后王女士情绪较前明显改善,言语较前流利,行走较前平稳,无再发跌倒发作。王女士及家属对毕伟主任专家团队充满感激之情,出院时眼含热泪向医务人员献上他们的感谢信及锦旗、鲜花。

今年4月,王女士复诊时,症状得到了极大改善,表达流利,行走平稳,可自行外出买菜、做饭等,复查PET/CT显像图与半年前注射仑卡奈单抗注射液的对比,双侧额颞顶枕叶皮层显像剂沉积显著减少(图中黄绿色染色基本消失)。由此可见,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对Aβ的高效清除效率。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痴呆症最常见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斑块的沉积,以及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蓄积引起的神经纤维缠结。这些病理变化导致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和死亡,进而引发记忆减退、认知障碍和行为改变。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发病率极低、患者数量极少的疾病,通常在40-65岁发病,少数患者可能于30多岁起病。该病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语言障碍、日常事务执行功能受损,而非单纯记忆减退,它因其罕见性而难以诊断,常常被忽视或误诊。可疑患者可结合认知评估量表,辅以PET/CT检测大脑是否发生(Aβ)斑块沉积及神经纤维缠结以明确诊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配备了先进的PET/CT影像设备,并建立了标准化的检测与诊断流程,能够为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精准的影像学评估。

仑卡奈单抗注射液(Lecanemab)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以选择性地与可溶性Aβ聚合物(原纤维)结合,也可与Aβ斑块的主要成分不溶性Aβ聚合物(纤维)结合,从而清除大脑中的Aβ斑块。这一创新机制使得仑卡奈单抗注射液成为全球首个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病因源头的突破性靶向药物。最新的研究表明,连续三年使用仑卡奈单抗注射液可以显著减缓患者的临床衰退,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在黄立安副院长领导下,中心主任毕伟及多学科专家团队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注重短期症状改善及长期预后系统化管理,建立了完善的随访机制,为患者提供持续性的医疗支持与关怀。

资料来源:神经内科 谢小妹

责任编辑:刘亚青

初审:毕伟

审核:庞钊

审定发布:杨景哥

来源:东升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