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新加坡籍华裔演员李凯馨被曝辱华录音事件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其主演的待播剧《赴山海》遭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媒集体删除相关物料,舆论瞬间炸锅。这场风波不仅让李凯馨从“氧气少女”人设跌落谷底,更被外界解读为“2025开年第一塌房王”。
近日新加坡籍华裔演员李凯馨被曝辱华录音事件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其主演的待播剧《赴山海》遭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媒集体删除相关物料,舆论瞬间炸锅。这场风波不仅让李凯馨从“氧气少女”人设跌落谷底,更被外界解读为“2025开年第一塌房王”。
一切始于一段被曝光的录音。据自称李凯馨前助理的网友爆料,录音中她以轻蔑语调称“来中国拍戏只为赚钱”“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傻X”,甚至用英文辱骂中国合作方。尽管录音真实性尚存疑,但其中夹杂的新加坡口音英文、隐晦的地域歧视词汇,以及李凯馨与剧组人员对话时频繁强调“新加坡身份”的细节,都与李凯馨十分贴合,迅速点燃公众怒火。
舆论的雪球越滚越大,前助理的“补刀”更是让事件升级。一份洋洋洒洒的爆料清单直指李凯馨三大黑料:2017-2019年间多次私下贬低中国观众“人傻钱多”,2019年疑似插足某已婚男演员婚姻并晒出暧昧聊天记录,早年通过亲属转移收入涉嫌偷税漏税。尽管部分证据尚未证实,但“吃着中国市场的红利却屡次践踏底线”的指控,已让舆论一边倒倒向“实锤”。有网友翻出李凯馨早年拜干爹、用“Lunar New Year”淡化春节文化属性等旧账,痛批:“星二代特权阶级早该整治!”更有人翻出其参演《赴山海》时多次缺席剧组活动、耍大牌的传闻,直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如果说前面的一切还只是停留在网络上的各执一词,那么官媒的下场成为压垮舆论的最后一根稻草。5月10日凌晨,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账号突然删除《赴山海》所有宣传物料,官媒的“冷处理”被解读为“定性封杀”的信号。参考此前张哲瀚因“靖国神社打卡”事件导致《山河令》永久下架的案例,外界猜测《赴山海》或面临三种结局:要么永久雪藏,要么耗资千万AI换脸,要么魔改剧情强行续命。但无论哪种选择,都意味着投资方将承受巨额损失——剧组早前为李凯馨定制的服装道具、拍摄镜头占比40%的亲密戏份,以及成毅粉丝“用脚投票”的抵制风险,都让这部斥资3亿的S+项目前景堪忧。
在舆论海啸持续一个月后,5月10日,李凯馨工作室终于憋出一则声明,称录音"纯属伪造",要追究法律责任。李凯馨本人转发并深情告白:"我16岁回到中国,这里给了我一切..."但网友并不买账,质疑点很犀利:
1. 若录音造假为何不第一时间报警?
2. 声明为何不盖公章?
3. 前助理手里的"聊天记录大礼包"怎么解释?
更讽刺的是,联合早报(新加坡媒体)此时发文称"李凯馨将很快说明情况",被中国网友嘲讽:"在外媒卖惨比向中国观众道歉积极多了!"
艺人失德代价谁买单?
这场风波早已超出娱乐八卦范畴,暴露出三大行业痛点:
1. 资本选角失察:明知李凯馨有"文化立场模糊"前科,仍强捧其演大IP,最终反噬作品;
2. 外籍艺人管理漏洞:来华捞金却缺乏对市场的基本尊重,"张娜拉2.0"教训还不够?;
3. 危机公关负分:从装死到甩锅,错过黄金48小时,堪称公关灾难教科书。
截至发稿,李凯馨的社交账号仍在掉粉,《赴山海》播出遥遥无期,成毅粉丝开始众筹"换脸经费"。这场由6分钟录音引发的血案告诉我们:在民族尊严面前,再好的资源咖也会瞬间凉透。
毕竟观众可以接受艺人演技差,但绝不能接受他们一边数着人民币一边骂"傻X"——这是底线,也是红线。
来源:giao哥说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