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叫周晓芳,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雨夜降生的。
"周氏养鸡场徐经理?这是你?"刘国栋眼里的诧异让我心头一颤。
四年前他嫌我土气,如今却捧着订单站在我面前。
我叫周晓芳,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个雨夜降生的。
我们村地处江北平原,家家户户种水稻,养几只鸡鸭,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也有说有笑。
小时候我总听大人们说,"要想跳出农门,就得好好念书"。
我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全村人眼中的"读书人",也是父母眼中"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
记得上高三那年,全家都在为我高考做准备。
母亲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给我煮鸡蛋,说是"补脑子";父亲省下买烟的钱,给我买复习资料;连隔壁的李大娘也常端来自家下的鸡蛋,说是"给晓芳补补"。
那时候,我的书包和课本都是用塑料袋包得严严实实的,生怕淋了雨、沾了灰。
每天早上起来,油灯下苦读,晚上回来,煤油灯下继续。
家里唯一的"779型"收音机,也只在播新闻时才舍得开一会儿。
村里人都说,周根生家的闺女有出息,将来肯定能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在城里买房子,把爹妈也接过去享福。
可天不遂人愿。
高考那年,我发挥失常,与大学失之交臂,差了整整十分。
回到村里那天,天空阴沉得厉害,好像随时会下雨。
母亲在灶头前搓着粗糙的手说:"早知道就不上那么多学,早点跟你大姐去镇上纺织厂了,起码现在能挣工分了。"
父亲坐在门槛上,一言不发地抽着烟,烟雾缭绕中,我看到他眼角有湿润的痕迹。
"晓芳啊,命不好啊。"他深深地叹了口气。
"爸,我会想办法的。"我忍着眼泪说,"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我还可以自己找出路。"
嘴上说得轻松,心里却像压了块大石头。
更难堪的是,同村李婶早就给我安排好了相亲对象。
那是个在县城信用社当会计的小伙子,名叫刘国栋,比我大三岁,人长得周正,家境也好,是村里人眼中的"金龟婿"。
原本说好等我高考完就见面,李婶听说我落榜后,反而更积极了,说:"大学没考上,赶紧嫁人也是条出路啊!"
相亲那天,我穿着姐姐从纺织厂带回来的确良衬衫,梳了个马尾辫,还特意用雪花膏擦了脸。
在村口的供销社门口,刘国栋穿着一身的的确良中山装,梳着三七分头,手里拿着一把黑伞,远远地看着我走过来。
当李婶介绍说我是高考落榜的大学生时,他上下打量了我一眼,脸上的表情明显变了。
"不是大学生就算了,这也太土了吧,穿得像个乡下姑娘。"他冷冷地说道,还嫌弃地看了看我晒黑的手臂。
记得那是八十年代末的夏天,蝉鸣声震耳欲聋,我的自尊心碎了一地。
我强忍着泪水,转身就走。
李婶在后面喊:"晓芳,别走啊,人家国栋就是开个玩笑!"
"不用解释了,李婶。"我头也不回地说,"乡下姑娘怎么了?我就是乡下姑娘,不配和城里人说话。"
那天回家,我一个人躺在自家的稻草垛上哭了很久。
记得小时候,每当我考了第一名,爸爸总会摸着我的头说:"闺女,你不一样,你能走出去。"
可现在,我不仅没走出去,还要承受别人的嘲笑和轻视。
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憋着一股劲。
从小到大,我没服过谁。
在学校,成绩年年前三;在家里,能洗衣做饭,下地插秧,样样都行。
我不信自己就这么没出息,就因为高考落榜,就注定要被人看不起。
那天晚上,我翻出高中的课本,一页一页地看着,思考着自己能做什么。
正巧隔壁村张爷爷退休在家养鸡,而且养得特别好,每次赶集,他家的鸡蛋总是卖得最快。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骑着父亲的"二八"大杠自行车,跑去找张爷爷学养鸡技术。
"姑娘,养鸡可不是简单事,又脏又累,你这细皮嫩肉的,受得了吗?"张爷爷起初不太相信我能坚持。
"张爷爷,我读了十多年书,就是为了不被命运摆布。"我认真地说,"我想用知识改变生活,请您教我。"
老人被我的诚意打动,收下我当了学徒。
一个星期后,我把学到的基础知识整理成了一个小本子,回家对父母说:"我要养鸡,把高中学的生物知识用上。"
"养鸡?"母亲像听到天方夜谭一样,"女孩子家,整天和鸡粪打交道,以后谁要你?再说了,万一赔了怎么办?"
"妈,我已经决定了。"我坚定地说,"与其在家里发愁,不如做点事情。"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说:"行,我支持你。只要你想做,爸爸就帮你。"
说着,他从枕头底下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他这些年攒下的四百块钱,都是破旧的一元和五元纸币,有些都已经泛黄。
看着父亲粗糙的手和那一叠钱,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知道,这是他这辈子的全部积蓄。
起初,村里人都不看好我这个"念书人"养鸡。
村口的王大爷常笑着说:"书读傻了吧?大学没考上,改伺候鸡屁股了?"
李婶更是四处宣扬:"周家闺女,可惜了那么多年的书没用上,现在满手鸡屎味,哪个男人会要?"
我咬着牙,装作没听见。
拿出积攒的助学金和父亲给的钱,我在家后院搭了简易鸡舍,买了五十只鸡苗开始养。
每天早出晚归,收集农作物下脚料做饲料,查阅县图书馆的养殖书籍改良方法。
刚开始,困难重重。
那年夏天特别热,鸡舍通风不好,一下子死了十几只鸡。
我心疼得直掉眼泪,但还是坚持下来,重新设计了鸡舍的通风系统。
冬天来临时,为了让鸡不受冻,我把自己的棉被拿去给鸡保暖,自己却只盖一床薄被。
晚上冷得睡不着,就点着煤油灯看养鸡的书籍,研究如何提高产蛋率。
功夫不负有心人。
半年后,我的鸡开始稳定产蛋,每天能收三四十个蛋。
我骑着自行车,把鸡蛋送到镇上的菜市场去卖。
起初没人买我的蛋,后来有人尝了说好,才慢慢有了回头客。
一年后,我的鸡场扩大到了三百只鸡,鸡蛋供不应求。
邻居们的态度也开始转变,不再嘲笑我,反而来向我请教养鸡的技巧。
村口的王大爷,用他那老旧的"红灯"收音机听完新闻后,常对路过的人说:"周家闺女有本事,比那些坐办公室的强,人家读的书没白读,用在养鸡上了。"
李婶也改口了:"晓芳这闺女,心气高,不服输,比那些只知道打扮的城里姑娘强多了。"
第二年,我在村支书的帮助下,办起了"周氏养鸡场",聘了两个村里的大妈帮忙。
为了提高效率,我设计了自动喂食系统,利用高中物理知识,用简单的杠杆原理解决了人工喂食的困难。
恰逢国家鼓励乡镇企业,县里报纸还专门报道了我的事迹,题目是《高考落榜女孩创业养鸡 知识改变农村面貌》。
那篇报道贴在村委会的宣传栏里,引来不少人围观。
我妈逢人就说:"我家晓芳上报纸了,比上大学都光彩!"
眼看事业有了起色,家里的日子也好过了。
爸爸不用再去给人家打短工,专心在家帮我;妈妈脸上的皱纹少了,笑容多了。
我给家里添置了新家具,买了一台十四寸的彩色电视机,周末晚上,邻居们常来我家看《渴望》和《北京人在纽约》。
就在我沉浸在事业发展的喜悦中时,一个意外的人出现了。
那是个周六的下午,我正在鸡场检查设备,忽然听见有人在门口喊:"请问,这是周氏养鸡场吗?"
我抬头一看,愣住了——刘国栋站在门口,西装革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和一捧野花。
跟两年前相比,他显得有些憔悴,眼下有明显的黑眼圈,西装也不如当初那么挺括了。
"你怎么来了?"我冷冷地问。
他局促地站在那里,眼神躲闪:"国企改革,我下岗了...听说你这做得不错,想来看看。"
我冷笑一声:"怎么,现在城里人也不嫌土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像是被人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错了。当年是我有眼无珠,看不起人。"
我继续忙自己的事,故意不理他。
"能不能...教我养鸡技术?"他鼓起勇气问,"我想从头学起。"
"凭什么?"我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着他。
"给我个机会,我可以从底层做起,打扫鸡舍、喂食、收蛋,什么都行。"他急切地说。
看着他落魄的样子,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畅快,但也没有幸灾乐祸。
"我没空教你。"我转身走了,留下他一个人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孤单。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他又来了,这次穿着简单的工装,手上还戴着手套。
"我可以先做义工,不要工钱。"他说,"就当学徒。"
我没理他,继续忙自己的事。
他也不等我答应,自顾自地开始打扫鸡舍。
就这样,他天天来鸡场,学着打扫鸡舍、配制饲料,手上的老茧越来越多。
冬天的寒风中,他戴着口罩为鸡舍消毒;夏天的烈日下,他帮我搬运饲料。
起初,我对他爱答不理,但看他坚持下来,态度也慢慢软化了。
有一次,他帮我赶着鸡进舍,一不小心摔进了水坑里,全身都是泥。
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堂堂城里会计,现在成了'泥猴子'。"
他也不恼,爬起来笑着说:"泥猴子怎么了?只要能学到真本事,当猴子我也愿意。"
那一刻,我看到他眼里的真诚,心里的坚冰开始融化。
慢慢地,我开始教他一些养鸡的技巧:如何判断鸡的健康状况,如何配制最经济实惠的饲料,如何预防鸡病...
他学得很认真,晚上还借我的笔记本抄写,整理成自己的笔记。
有一次,我看到他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各种养鸡知识,还画了不少示意图,比我当初整理的还要详细。
"你真的这么用心?"我有些惊讶地问。
他点点头:"我想证明给你看,我不是那种轻视别人劳动的人。这两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值得尊敬的,是那些能用双手创造价值的人,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自以为是的人。"
听他这么说,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两年过去,在我和刘国栋的共同努力下,鸡场规模扩大到了两千多只鸡,还开始尝试养殖土鸡,发展生态养殖。
我的鸡场成了县里的养殖示范点,常有人来参观学习。
那天,县广播站来采访,记者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我说:"坚持和学习。高考失利只是人生的一个转折,而不是终点。知识可以用在各个领域,关键看你愿不愿意从头再来。"
采访结束后,刘国栋坐在角落默默整理账本。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的身上,照出他眼角的皱纹和额头的汗珠。
我突然走到他面前,问:"你坚持这么久,到底为什么?"
他抬起头,眼睛里有光:"因为佩服你的坚强,也想学着像你一样,靠双手创造价值。还有..."他顿了一下,"还有就是,我对你...有感情。"
他的话让我心跳加速,脸上发烫。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转移话题:"账本整理得怎么样了?"
"都记好了。"他指着账本说,"这个月的收入比上个月增加了15%,如果我们再扩大规模,明年可以再增加三成。"
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
那天晚上,我们一起坐在鸡场后面的小山坡上,看着远处村庄的灯火。
"你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我问。
"记得,那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蠢的事。"他苦笑着说,"如果不是那样,也许我们早就..."
"也许正是因为那样,我们才会有今天。"我打断他,"如果当初你没有看不起我,我可能就不会有动力去证明自己;如果你没有下岗,也不会来鸡场学习。"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你说得对,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奇妙。"
月光下,我们相视而笑。
第二天,我正式聘请刘国栋为鸡场的副场长,负责财务和销售。
他的会计经验派上了用场,很快就帮我理顺了账目,还拓展了销售渠道,把鸡蛋卖到了县城的几家大超市。
村里人看到我们整天在一起工作,开始有了闲言碎语。
李婶特意来我家"探望",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晓芳啊,你和国栋这么熟了,要不要考虑一下终身大事?人家可是很有心的。"
我妈也常在饭桌上提起:"国栋这孩子,虽然当初有点傲,但这两年跟着你吃苦,人也踏实了,懂事了。"
面对大家的"热心",我只是笑而不语。
其实,我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那年冬天,鸡场举办了一场小型的"丰收节",邀请村里人来参观品尝。
刘国栋忙前忙后,招呼客人,介绍养殖技术,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看着他熟练地向村民们讲解我们的养殖理念,我突然意识到,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这里,不再是那个看不起农村的城里人。
活动结束后,趁着夜色,他拉着我的手,走到鸡场后面的小树林。
"晓芳,这两年多来,我每天都在悔恨当初的无知和傲慢。"他认真地说,"是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价值,什么是值得尊重的生活。"
月光下,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一枚朴素的银戒指。
"我存了三个月工资买的,不算贵重,但是我的心意。"他有些紧张地说,"你愿意...嫁给我吗?"
我看着他期待的眼神,想起了这几年的点点滴滴:他为了证明自己而不辞辛劳的样子,他在寒冬里给鸡舍保温的背影,他认真记笔记的专注...
"你知道吗,"我笑着问,"当年你说我'土气'的时候,我在心里发誓,一定要让你刮目相看。"
"现在你做到了,而且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握着我的手说,"我不配,但我真的爱你。"
我接过戒指,轻轻戴在手上:"我愿意。不是因为你现在对我有多好,而是因为你愿意改变,愿意承认错误,愿意从头再来。这比什么都珍贵。"
如今,我和刘国栋一起经营着鸡场,还办起了农家乐,带动了村里的旅游业。
村里人都说,我们是新时代的农村夫妻典范。
每当有人问起我们的故事,刘国栋总是笑着说:"要不是当年高考落榜,我可能一辈子都遇不到这么优秀的妻子。"
而我则会握着他的手说:"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真正的成功,是在挫折中找到自己的路,并且坚定地走下去。"
其实我明白,真正的爱情和事业,都需要在平凡中坚守,在磨难中成长。
这条高考落榜后的养鸡路,我走得踉踉跄跄,却收获了最宝贵的人生财富——自信、独立,以及一份真挚的爱情。
在这个小小的鸡场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或许,这就是生活最大的奇迹。
来源:MariaAnder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