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枫”潮涌乡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3:41 1

摘要:左邻是社区、对岸是村落、举步即厂区、垄上解纠纷,人民法庭就这样融入市井烟火,扎根于街巷阡陌间,让司法的为民触角顺着蜿蜒的街巷游走,探寻家门背后的故事,倾听群众内心的诉求,把法的温情、法官的温度、法庭的温暖流淌到每个角落,让和谐有序的涟漪在基层每一处扩散开来。

左邻是社区、对岸是村落、举步即厂区、垄上解纠纷,人民法庭就这样融入市井烟火,扎根于街巷阡陌间,让司法的为民触角顺着蜿蜒的街巷游走,探寻家门背后的故事,倾听群众内心的诉求,把法的温情、法官的温度、法庭的温暖流淌到每个角落,让和谐有序的涟漪在基层每一处扩散开来。

引领特色品牌新“枫”向

安波小镇坐落在翠峰环抱之中,氤氲的温泉雾气与冬日蜿蜒如银链的雪道交织成景。安波法庭就伫立于这座旅游小镇之上,默默守护着小镇的岁月静好。

随着景点热度越来越高,涉旅纠纷也时有发生。安波法庭聚焦辽宁省承办十五届全国冬运会的重要契机,立足司法职能,擦亮“法旅融合”特色品牌,打造高品质温泉、滑雪旅游产业司法服务,从风险预防、纠纷化解、产业护航多方面构建特色服务体系。除此之外,搭建旅游纠纷快速解决通道,在滑雪旺季、温泉旺季设立假日法庭,实行早8点至晚8点弹性值班,确保纠纷2小时内响应,“小病”马上治,“大病”不拖延。

“处理旅游纠纷贵在快速,重在解决在当地。我们积极探索‘旅游+法治’融合发展新路径,努力实现依法治‘旅’,‘游’法可依。”安波法庭庭长赵山青说。

2024年,普兰店法院院党组将擦亮特色法庭品牌作为落实“123”工作布局的重要支点。今年初,普兰店法院党组明确提出“113”工作布局升级版,即要在既有成果基础上纵深推进特色法庭品牌创建工程,通过“一庭一品”建设持续放大示范效应,将法庭品牌战略作为全院品牌矩阵建设的重要一级,四个法庭各具特色,司法服务精彩纷呈,打造成司法为民最前沿的四张亮丽名片,为普兰店乡村振兴贡献法治力量。

乡镇的土地,孕育了无数故事,老人们曾在这里挥洒青春,见证变迁。但近年来涉老案件攀升,打破了老人们内心的宁静与安全感,也唤起了我们对老年人权益保护的关切。城子坦法庭推出“法护夕阳”适老型诉讼服务,成立涉老专业审判团队,由一名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一名调解员组成“1+1+1+1”审判团队,专门审理涉老案件;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服务,巡回审判,送法到家;法庭设置无障碍通道,配备轮椅、老花镜、急救药箱、大字体印刷服务指南等物品,为老年人提供“一揽子”贴心诉讼服务。

皮口法庭立足辖区一二三产业齐备,工商业发达,经济活跃的产业发展特点,打造“综合服务一二三产,既促农又护商还亲民”的特色法庭品牌,为地区产业振兴赋能。探索源头预警工作机制,根据司法大数据分析矛盾纠纷态势及时向辖区街道发出司法建议,进行预警;与相关部门联动,以“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妥善化解国家级百强企业的劳动纠纷;联合四个法庭编纂《助企常识55问》法律宣传手册,厚植营商环境法治化沃土;设立“夜间法庭”“田间法庭”“周末法庭”等为人民群众提供“不打烊”的司法服务。

莲山法庭将“审执融合”作为进一步培育的特色品牌。持续完善审执融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参与执行工作的优势,延伸司法服务,在调解中、调解后、判决后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法律义务,促使案件在进入执行程序前得以实质性化解,2024年共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标的额1712341元,最大程度节约司法资源,为“公平与正义”提速增能。

绘就多元解纷新“枫”景

在基层一线面对群众,人民法庭如何运用司法智慧化解纠纷?“人民法庭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应充分激活基层自治‘源动力’,来促进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将更多纠纷止于未发、解于萌芽,以‘小法庭’展现‘大作为’。”普兰店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赵林表示。

普兰店法院发挥司法主导作用,依托“四所一庭”等协调联动机制,与普兰店区公安分局、普兰店区司法局共同签订《关于加强“四所一庭”联动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实施方案》,构建多元解纷“共同体”。法庭与辖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律师所、法律服务所等基层单位积极联系,前移阵地推行多元化司法服务,集约集成基层解纷力量,突出“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实现减讼目标。

“暴雨把槐树冲倒砸了他家的车,这也不是我的错啊,我移不走大树,赔偿金我也真拿不出啊!”看着眼前一片狼藉的景象,小徐屯村69岁的周大爷觉得“天塌了”。

原来,天降暴雨致使周大爷屋后的百年槐树倾倒压断了原告家的三棵槐树,又砸坏了他的三轮车,槐树堵门致使无法出车经营海鲜生意,原告要求排除妨害移走槐树并赔偿损失3000元。年近70的周大爷,有心无力,案件陷入僵局。

莲山法庭庭长车延滔与调解员现场勘查后组织调解,原告体谅被告困境主动放弃赔偿,仅要求移树;被告同意承担切割费用但无力实施。车庭长当即联系本院执行局干警请求支援,又协调村委会书记、司法所所长到场协助,商请村里派出专业人员携带割树工具赶赴现场。将倾倒槐树切割分解,清理高压线树枝并妥善处置树干,保障道路畅通。耗时半日实质性化解纠纷,既避免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产生执行难题,又及时止损恢复原告经营。

“拖欠的土地承包金我现在就补齐,以后的承包合同该签咱也得签。”之前还面红耳赤的村民现在变得通情达理。是什么让他们主动向村集体交了拖欠的土地承包金?又是什么让他们自愿签署土地承包合同?事情还得从去年年初说起。

唐家房街道巴家村大张屯七户村民以路况差、新生儿未分地为由拖欠村集体两年土地承包金,导致机动地无法流转。皮口法庭联合“四所一庭”相关单位成立联调小组召开联席会议,核对土地台账厘清权责,寻找解纷突破口,制定调解方案,迅速深入七户村民家中开展调解工作。小组成员按照调解方案,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从法理、人情、政策多维度耐心释明,并为村民们提供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渠道。

经四小时“面对面”交流沟通,“心贴心”排忧解纷,七户村民最终打开心结补齐欠款,困扰村庄两年的难题得以化解。

彰显乡村文明新“枫”采

“我不是不想返还彩礼,而是部分的彩礼已经用于我们两人共同生活期间的生活费用了,要返还我也只能返还一部分。”

“我的母亲病重,现在还在医院,家里急需用钱,彩礼钱就是救命钱,必须全额返还,她总不能见死不救吧!”双方各执一词。

一起彩礼返还纷争,打破了乡村的宁静,两个曾经相爱的年轻人一时间吵得不可开交。双方迫于传统风俗与现实情况的双重压力,多次产生激烈纷争。

案件承办法官秦洋了解到案件情况后,主动联动派出所,调取出警记录,展开案情研讨,先后与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了解彩礼的数额、用途以及婚后生育子女等情况。为了防止矛盾激化,秦洋决定采取“背靠背”调解方式反复做双方当事人工作。

一枚国徽、一条横幅,从老乡家借来两张桌子、几个板凳……一个“巡回法庭”就这样搭建起来了。

“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我们就地搭建起了‘巡回法庭’,把这起彩礼纠纷作为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件,通过巡回审判,加强群众对婚姻的正确认识,增强群众婚姻家庭法律观念,最大限度发挥庭审现场的法治教育作用。”秦洋说。

综合考虑双方共同生活及生育情况等事实,秦洋从法理、情理、风俗等多角度释法说理,通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双方的分歧逐渐缩小,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返还部分彩礼,女方当场返还3.5万元及首饰2件,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这起纠纷的妥善化解既化解了双方矛盾,又助推了乡风文明新风尚,有效降低“因礼成讼率”。

同时,普兰店法院充分发挥巡回法庭扎根基层、覆盖广泛、灵活便捷的独特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上门立案、法律咨询等诉讼服务,主动将司法温度送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千家万户,将“坐堂办案”升级为“流动办案”,从“等上门”被动受理变为“登上门”主动承担,让司法服务范围更广泛、形式更灵活、成效更显著。通过选取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纠纷,将调解、开庭的现场搬到村委会、群众家中,让基层组织与人民群众参与调解、观摩庭审,把案件办理过程转变为普法教育的课堂,切实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为乡村善治注入法治力量。

此外,普兰店法院还主动延伸司法职能,对街道乡村百年老街动迁、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法律问题向街道发出《司法建议书》,借助文化节、庙会等活动开展法治宣传。通过“司法建议+普法宣传”双轨联动,既保障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合法性,又提升了群众法治意识,取得良好社会反响,让“枫桥经验”在基层乡镇焕发新的时代生命力。

近年来,普兰店法院坚持强基导向,下辖四个派出法庭以深入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靠近纠纷等多种维度的“地缘优势”,把司法为民关口前移至基层群众身边,在莲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幅以司法之力守护村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仍在书写新篇……

来源:大连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