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通知》,国控湖南、华润湖南新特药等15家省内较大规模配送企业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12家定点医院上传药品追溯码至医保信息平台,5月15日前试行定点医疗机构从医保平台下载药品追溯信息并同步到医院HIS系统。
来源:央广网、搜药、网络公开信息等
一地试点配送企业为定点医院上传药品追溯码,破解医院扫码难题。
01
湖南开启试点
配送企业为定点医院上传药品追溯码
近日,一份名为《湖南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配送企业代定点医疗机构上传入库环节追溯码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行业内部广泛传播。
根据《通知》,国控湖南、华润湖南新特药等15家省内较大规模配送企业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12家定点医院上传药品追溯码至医保信息平台,5月15日前试行定点医疗机构从医保平台下载药品追溯信息并同步到医院HIS系统。
据了解,湖南开展配送企业代定点医疗机构上传入库环节追溯码试点工作的起因来自于前期医疗机构在上传药品追溯码过程中遇到的多重困难。
据了解,一方面,医疗机构扫码增加了药房的工作量,影响发药效率,延长了患者的取药等待时间,进而降低就医体验。另一方面,医院HIS系统与医保信息平台对接成本高昂,在医院普遍面临资金压力的情况下,影响了医院的执行积极性。此外,多数医院采购入库环节尚未具备采集追溯码的能力,仅在发药环节扫码会导致数据流缺失。
行业人士认为,该政策通过将追溯码采集责任从医疗机构前移至配送企业,既破解了医院端的执行难题,也为药品流通环节的数字化监管开辟了新路径。
实际上,药店行业在药品追溯码采集方面与医院存在相似的痛点。比如,不少医保定点药店同样面临着扫码设备采购成本高、人力资源有限的问题,难以投入过多精力进行追溯码的全面采集。而且部分药店的信息系统与医保平台对接也存在技术难题和费用压力。若能借鉴医院试点的经验,让配送企业代为上传追溯码,或许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
所以,是否有一天,试点配送企业代医保定点药店做药品追溯码的上传工作呢?
02
医药机构应扫尽扫
医保基金步入严监管时代
自2024年4月起,国家医保局在全国开启药品追溯码采集应用试点,一年多以来成果斐然。
根据国家医保局消息,截至2月22日,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累计归集追溯码219.36亿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医保系统正积极推进药品追溯码的监管应用。
3月19日,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标志着药品追溯码在医保监管领域的应用全面提速。
《通知》明确,定点医药机构需强化追溯码采集,确保全面覆盖。具体而言,要精准采集并核验药品追溯码,随后上传至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追溯系统。不过,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院内制剂、需拆零销售的药品以及零散注射针剂等暂不纳入此项要求。
《通知》规定,自2025年7月1日起,销售环节原则上需按规定扫码才能进行医保基金结算。对于此前采购的无追溯码药品,将纳入“无码库”管理,允许暂时进行医保结算。到2026年1月1日,所有医药机构需实现药品追溯码的全量采集上传,零售药店还需在顾客购药小票上显示药品追溯码信息。
03
多地推进“无码不结”政策
药品追溯码医保监管全面落地
5月7日,广西已正式实行医保定点零售药店“无码不结”。即全区所有定点零售药店在销售医保药品时,必须扫描追溯码并向医保信息平台上传追溯信息才能进行结算。据了解,截至目前,广西已采集药品追溯码9.4亿条,覆盖1.9万家医药机构。
自治区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码不结”实行后,参保人在定点零售药店购买医保药品时,药店工作人员将会通过扫描药品追溯码进行医保结算。该过程不影响参保人的购药流程,也不会影响正常的医保待遇结算报销。此外,对于一些药监部门尚未完成全品种赋码的药品,可暂时纳入“无码库”,实现未赋码药品数据的实时动态采集和审核,确保药店购药实时结算,最大程度保障参保人的权益。
同时,参保人在购药时,也可在国家医保局官方平台手机软件中点击“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选项,扫描药品追溯码进行核验,查询到自己的购药信息。查询时,若显示“未查询到销售信息”,则表明药店未按规定扫描追溯码或购药结算信息尚未正常上传,可当场向药店反映;若显示非本人购买的销售记录,则可能为“回流药”或套用已售药品空盒子的假劣药,可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向药店索赔。
除广西外,据搜药了解到,近期全国多个省份和地区陆续实施了定点零售药店“无码不结”政策,涉及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4个统筹区,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上海、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海南等地区。
根据国家医保局的规划,今年7月1日起,销售环节要按规定扫码才能进行医保基金结算。此外,国家医保局还将继续推动其他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以进一步扩大“无码不结”政策的覆盖范围。
来源: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