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听说过2块钱的火车吗?最近网上一则牛羊坐火车的视频引发关注,您可别觉得稀奇,其实啊,这牛羊坐的是公益性“慢火车”,老乡带着自家的牛羊上车,列车上的乘客早就见怪不怪了,算算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您听说过2块钱的火车吗?最近网上一则牛羊坐火车的视频引发关注,您可别觉得稀奇,其实啊,这牛羊坐的是公益性“慢火车”,老乡带着自家的牛羊上车,列车上的乘客早就见怪不怪了,算算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
现在高铁不断刷新速度记录,“八横八纵”的高铁网大大缩短我们的出行时间。大家都在追求“快”的时代,为啥还有这种平均时速不足百公里的绿皮“慢火车”呢?
这“慢火车”可是实打实的“民生专线”,它快不了。它是铁路部门专门为农村和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乡亲们打造的出行保障。票价低得超乎想象,最低只要1块钱!而且逢站必停,把偏远山区的各个村镇串联起来,实实在在解决了乡亲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
比如说四川大凉山的5633次列车,那简直就是一座移动的“生活驿站”。全程376公里,要停靠25个站,最低票价才2块钱,最高也不过26.5元。沿线的百姓早就把这趟车当成了离不开的“公交车”。对村民们来说,慢火车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他们的“致富车”。老乡们带着自家种的香椿、樱桃,养的家禽家畜这些土特产,坐着火车去县城卖,卖出去的价格比村里收购价能高出3倍呢!这些“慢火车”用最朴素的方式,让偏远地区的农产品搭上了“出山快车”,乡亲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啦。
当“慢火车”遇上互联网,新的变化更是让人惊喜。贵州有位卖甘蔗的老农,通过列车上的“流动集市”车厢,把自家的红皮甜心甘蔗卖到了全国各地。更令人惊喜的是,铁路部门还在列车上搞起了“带货直播”,让大山里的农产品通过网络飞向了全国老百姓的餐桌,可真是紧跟时代步伐啊!
教育,同样在“慢火车”上提速。有些列车专门设置了“学习车厢”,学生们围坐在课桌椅前,利用乘车时间讨论错题。车厢两侧的书架上,有上千册图书可以免费借阅,这里既是“移动自习室”,更是“知识加油站”。孩子们在这儿学习,种下了奔赴美好生活的希望。
“慢火车”的车厢里,装的是中国最鲜活的乡土图景。贵州的5640次列车,苗族老乡在车里卖现摘的苹果、手作的蜡染;云南的5652次列车,车厢里方言交织,山货满满,乘客们拉着家常,交换着生活琐事。这些场景不只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高铁的静谧高效之外,慢火车保留了浓浓的市井烟火气,是中国乡土社会的温情写照。
还有那京九铁路上的8832次列车,已经运行27年了。从最开始的烧煤取暖到现在装了空调,车窗外的土路变成了沥青大道,但车厢里熟悉的乡音和人情味一直都没变。这种“慢”与“变”的对比,正是中国城乡发展巨变的缩影。
这一列列慢火车,承载着老乡的瓜果蔬菜、学子的书包、游子的归心,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截至2024年,全国常态化开行的公益性“慢火车”共81对,覆盖22个省份,每年运送旅客超1200万人次,织就了一张连接城乡的“共富网”。
公益性“慢火车”虽然速度慢,却稳稳地载着沿线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时代发展的轨道上穿梭。咱们既要追赶时代的快,也要留住人情的暖,高铁和公益慢火车,这不就是新时代下速度与温度的互补共生嘛!希望这列承载着民生希望的“慢火车”,能永远行驶在通往幸福的轨道上!
您坐过这样的“慢火车”吗?有没有什么难忘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跟大家分享分享。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