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秭归县两河口镇围绕传承弘扬端午文化,立足本地野艾丰富资源,将产业发展与文化深度融合,为艾草产业立根铸魂,形成“种、产、销、推”一体化的艾草产业全产业链。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与屈原关系紧密,沐艾浴、挂艾草、佩香囊是秭归传承千年的习俗文化,艾草与端午文化一脉相承。
秭归县两河口镇围绕传承弘扬端午文化,立足本地野艾丰富资源,将产业发展与文化深度融合,为艾草产业立根铸魂,形成“种、产、销、推”一体化的艾草产业全产业链。
图丨艾草基地 周扬/摄
图丨艾草基地收割艾草 邓爽/摄
屈原的楚辞名篇《离骚》明确提到自己对艾草的不喜,“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意思是说,党人把恶草艾草插满腰间,反而说幽香的兰草不可佩在身边。即便如此,艾草也从未因为屈原的不喜而退出端午的舞台。
不起眼的艾草如今已变成破解两河口镇半高山产业发展难题的“金香叶”。屈乡艾草气味独特,敷、灸疗效显著,民间有“龙仙草”之称。自2019年以来,两河口镇引进艾草加工企业,推广艾草规模种植,提供就业岗位300个,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有效增强了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富民强村成效凸显。
图丨艾草加工厂 周扬/摄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美好的品德要靠自我修养,美好的名声不靠装模作样。怎么可能没有实施就得到回报,怎么可能没有播种就收获满仓?
从路边习以为常的“杂草”到颇有规模的产业,离不开两河口镇干部群众的“精耕细作”。近年来,两河口镇持续推进产业园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扶持培育龙头企业,依托“企业+村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延伸拓宽产业链条。同时,融入端午文化元素,做好屈乡端午艾品牌营销,艾柱、足浴包等艾草产品畅销全国。
图丨慢工绣艺艾草香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道路如此遥远漫长,我要上天入地去寻觅。
艾草产业前景广阔,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还需不断探索。对标行业龙头,两河口镇将继续优化经营模式,扶持壮大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扩大艾草种植规模,提升艾草产品质效,擦亮屈乡端午艾品牌,用“金香叶”推进乡村振兴。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