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5岁,正好站在更年期的火山口,脚下一滑就是一场“内分泌地震”。有人崩溃,有人装没事,我选择“疼就疼吧”,但得明白疼从哪来,为啥疼,怎么把疼变成“可控伤害”。
有一天醒来,发现自己对着冰箱发呆了整整五分钟,只为了想起“我到底来拿什么?”
中午吃了半碗饭就心慌出汗,夜里三点准时醒来,仿佛体内有个闹钟,叫“内分泌大爆炸”。
有人说,老了;我说,不是老,是更年期来敲门了,还是踹门那种。
55岁,正好站在更年期的火山口,脚下一滑就是一场“内分泌地震”。有人崩溃,有人装没事,我选择“疼就疼吧”,但得明白疼从哪来,为啥疼,怎么把疼变成“可控伤害”。
更年期不是病,但它带来的症状,比病还折磨人。你以为只有“月经不规律”?图样图森破。
更年期,其实是身体里一场“指挥官辞职”的混乱。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像股市一样,大起大落,毫无征兆。而这个激素,几乎影响了我们身体的方方面面:情绪、睡眠、骨骼、皮肤、代谢……一旦它萎了,全身系统都跟着耍脾气。
你以为更年期的痛是身体的?那你还没真正体验过。
早上起床像变形金刚,咯吱咯吱响。不是风湿,是雌激素减少后,透明质酸合成下降,滑液减少,关节干涩如沙漠。
神经递质受影响,大脑像被调成了“高频震动模式”。想哭、想吼、想逃跑,但又说不出为什么。
不是心脏病发作,是植物神经被激素抽了一巴掌,节律乱了。
雌激素一走,皮肤屏障“裸奔”,水分锁不住,痒得像猫抓。
说白了,就是身体的“空调系统坏了”,动不动就“开锅”冒汗,冬天都能出一身水。
这些痛,不是“作”,不是“你太敏感”。它们真实存在,且有迹可循。
很多人说,熬一熬就过去了。是的,会过去,但留下一地鸡毛。
更年期不是人生的暂停键,而是身体在重启。你若忽视它,它会用10倍的方式回敬你:骨质疏松、脂肪肝、血脂失控、记忆衰退、泌尿系统问题……它不是结束,而是风险的开始。
你可以选择忍,但忍着忍着,你会发现,以前能跑10楼不喘气,现在三楼就气喘吁吁;以前晚上能看剧到十二点,现在八点就困但翻来覆去睡不着。
市面上各种“更年期神药”,一个比一个玄乎:鹿胎膏、雪蛤膏、燕窝、阿胶……吃了半年,症状没改善,体重倒是涨了五斤。为啥?补的不是症结。
我们要补的,不是“气血”,而是对身体变化的感知和逻辑思维能力。
不是所有人都缺雌激素,有的人是肾上腺紊乱,有的人是甲状腺功能问题,盲目补激素可能适得其反。
不是补钙就能防骨质疏松,钙吸收要看维生素D、运动频率、肠道功能,甚至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药)也会影响吸收。
不是吃安眠药就能睡好觉,要搞清楚是褪黑素分泌减少,还是白天运动量不够,还是睡前刷手机刷得太兴奋。
激素补充不是洪水猛兽,但前提是精准评估。别再听“激素致癌”的老黄历了。现代医学已经把激素治疗细分得非常清楚。短期、低剂量、个体化是原则。
需要做血激素水平检测,结合症状评估是否适合。经阴道局部用药,对泌尿系统干涩有效,而且全身副作用极小。有些女性,补了激素,人生像重启了一遍:睡得着了、心不慌了、骨头也不酸了。
与其每天研究“山药能不能补雌激素”,不如研究一下你吃饭的时间和节奏。尽量固定吃饭时间,让身体节律稳定,减少血糖波动。晚饭别吃太晚,否则夜间胰岛素激增,会影响褪黑素分泌。一天吃三顿不如两顿一加餐,尤其是晚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频繁进食反而加重代谢负担。
你以为自己每天吃得很健康?检查一下。维生素D缺乏,骨质疏松风险飙升;B族维生素不足,神经系统压力大;镁摄入不足,失眠、焦虑、易怒全来了。这些微量营养素,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在更年期,它们决定你是“平稳着陆”,还是“硬着陆”。
推荐查一次全套微量元素+维生素水平,对症补充,别乱吃保健品。
很多人睡不着,不是身体的问题,是作息像打仗。十一点还在刷短视频,蓝光刺激褪黑素分泌。睡前喝茶、咖啡,脑子越喝越清醒。半夜醒来看手机,结果越看越焦虑。
建议设定“关灯闹钟”,比如晚上10点手机自动进入“勿扰模式”;睡前一小时开始“放松仪式”:泡脚、听轻音乐、做深呼吸。身体会习惯这个节奏,它比一颗安眠药更靠谱。
更年期焦虑、烦躁不是你“太矫情”,而是神经递质在减少(比如血清素、GABA)。如果你憋着、忍着,就像一个充气球迟早会爆。
找个“情绪出口”,不一定是人,可以是画画、写字、园艺、做陶艺。写“情绪日记”,每天用5分钟写下今天最烦的事、最开心的事,哪怕只有一句话,也是一种“排毒”。
这个年纪,我们不求不老不痛,只求疼得有尊严,活得有掌控感。
你可以不完美,但你得对自己的身体有底气。更年期不是“走下坡路”,而是穿越迷雾之后的清明。
你可以说“疼就疼吧”,但要加上一句话:“我知道它为什么疼,我知道怎么跟它和解。”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张轶群,王丹.雌激素替代疗法在围绝经期女性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24,59(03):182-187.
[2]李晓红,吴丹,赵慧.围绝经期女性低骨量及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策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4,40(06):477-482.
[3]刘蕾,陈春林.更年期综合征的营养干预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23,30(09):1093-1096.
来源:谭医生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