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 一起“冲冲冲”——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亲子运动会开启家校协同育人新范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2 14:43 1

摘要:“妈妈快看!我们收获了好多、好多秧苗呀!”一个女孩举着装满“稻穗”的竹篮兴奋地冲向终点线,身后的妈妈正紧紧追随她的步伐。“爸爸加油!我们要做力气最大的头牛!”男孩牢牢地抓住“犁铧”边缘,大声鼓励着奋力拉动“缰绳”的爸爸。此时,家长原本勉强的脸上露出了不服输的笑

“妈妈快看!我们收获了好多、好多秧苗呀!”一个女孩举着装满“稻穗”的竹篮兴奋地冲向终点线,身后的妈妈正紧紧追随她的步伐。“爸爸加油!我们要做力气最大的头牛!”男孩牢牢地抓住“犁铧”边缘,大声鼓励着奋力拉动“缰绳”的爸爸。此时,家长原本勉强的脸上露出了不服输的笑容……这一幕幕热闹有趣的场景,近日在淄博市临淄区太公小学举办的亲子运动会上不断上演。

当教育遇见农耕智慧

“开展活动的目的,就是通过具象化的劳动场景融入趣味化的运动项目,让教育理念在汗水中自然生长,实现‘1+1+1>3’的效果。”该校校长刘中强在活动筹备会上说。

在二年级赛场上,一名家长正弯腰拉动用敏捷圈改制的播种道具,8岁的孩子一边拍球一边跟随敏捷圈移动。刚开始,家长的移动速度太快,孩子跟不上,球反复落在敏捷圈外;慢慢地,家长和孩子找准了彼此的节奏,不仅速度提起来了,而且准确率也越来越高,最终夺得“小小农夫播种忙”第一名。两人紧紧相拥的画面伴随着家长的一声声赞叹被定格下来:“我真没想到,有一天,我会是‘拉孩子后腿’的那个人。姑娘,好样的!”一名参与“田间耕犁大挑战”项目的家长也感慨道:“过去,我总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这次和孩子一起‘耕地’,我才明白,家庭教育就像扶犁,既要用力牵引,也要信任孩子掌握方向!”

多维场景激活共育动能

学校的体育育人创新体现在对教育场景的创造性运用上。活动现场设置了“农耕主题区”“球类挑战区”“传统游戏区”三大版块、20项运动种类,分别对应劳动教育、竞技精神与文化传承的育人目标。

在“粮食大丰收”障碍赛中,学生不仅要面对单边桥、栏架等复杂地形,而且要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交接扁担的技巧。这项比赛考验的是他们奔跑、跳跃、闪避等体能要素。“当孩子自主规划路线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孩子已经长大,不需要我全程领路了。”一位妈妈看着女儿的身影说。她的语气里有微微的失落,但更多的是骄傲和自豪。

在“毛毛虫”“亲子跳绳”乃至特别设立的“班主任摸石头过河”等项目中,教育者的角色消失了,父母的角色变淡了,每个人都成了这场赛事的竞技者、裁判员甚至教练员。“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勇于挑战”“随机应变”……这些写在纸上的品质成为每个参与者用心记住的道理。与此同时,“丢沙包”“跳房子”等游戏项目也让教师和家长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优质的文化习俗通过竞技游戏的形式传承给下一代,体育成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媒介。

“三位一体”构建育人闭环

本次亲子运动会最显著的突破,在于构建起学校主导、家庭实践、社会支持“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网络。在“抬小猪”团体赛中,这种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展现。每个班级有10组家庭、20人参赛,一半大人,一半孩子,孩子负责抓紧杠杆,两个大人共同抬起孩子,走到目的地。比赛开始之前,教师宣布比赛规则,家长商讨运输策略,孩子专注执行细节,社区志愿者担任“安全员”,无形中完成了教育资源的立体化整合。

更深层的改变发生在家庭教育场景中。为参加本次亲子运动会,不少学生提前与家长进行了大量的训练活动。四年级学生刘昱成报名参加了“亲子跳绳”项目。赛前,他和妈妈累计训练50余次;在本次活动中,一分钟亲子跳绳125下,已经打破个人最好纪录。“有一名同学和妈妈跳了200多下,太厉害了!”刘昱成由衷地感叹道。他的妈妈赵女士补充道:“我们也很厉害!不过,重要的不是奖项、名次,而是锻炼了我们的身体,也让我们一度紧张的亲子关系缓和了不少。”

多年来,太公小学致力于以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为支点,构建“基础课程 + 特色社团 + 赛事活动”体系,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