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高没高,上厕所知?医生:小便有2个迹象,你的尿酸或已超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2 14:34 1

摘要:一个年轻人,三十出头,身材不胖,平时也不怎么吃海鲜,突然某天起床脚踝疼得下不了地,去医院一查,医生淡淡地说了句:“尿酸太高,急性痛风发作。”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一个年轻人,三十出头,身材不胖,平时也不怎么吃海鲜,突然某天起床脚踝疼得下不了地,去医院一查,医生淡淡地说了句:“尿酸太高,急性痛风发作。”

他一脸懵,“我又不吃大鱼大肉,怎么就得了富贵病?”很多人不知道,尿酸高不高,其实身体早就给过信号了。关键是你没看懂。

尿酸高,不一定要等到关节肿痛才发现。真正懂行的老医生,早就从病人的尿液里看出端倪。从中医讲,尿为肾之液;从西医角度讲,尿液是体内代谢废物的出口。

如果你每次上厕所,发现小便出现这两个迹象,尿酸可能早已悄悄超标:尿液颜色变深、泡沫多且不易散。

这不是吓唬人。一项2019年发表于《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的研究指出,尿酸高的人群中,有85%以上在尿液中可见明显异常,而且这些变化在血尿酸检测之前就已出现。

也就是说,尿液的变化,可能是身体最早发出的求救信号之一。

尿液颜色的深浅,很多人以为只和喝水多少有关,忽略了它背后的代谢意义。当尿酸在血液中过高时,肾脏排泄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

于是,尿液中的尿酸浓度升高,颜色自然就比平时更黄更浓。特别是早晨第一泡尿,如果颜色像浓茶一样,甚至还带点异味,那就更要警惕。

另一个迹象,就是尿液中的泡沫。正常尿液排出后,泡沫应该很快散去。如果你发现泡沫很多,而且久久不散,就像洗洁精泡沫一样黏黏的,那就不是简单的“尿急”了,而是说明尿液中可能含有过多的尿酸或蛋白质。

很多人对尿酸的认知,还停留在“吃了海鲜、喝了酒才会高”的层面

但现实远比这复杂。现代人的饮食结构早已悄然变化,加工食品、碳酸饮料、含糖饮品里的果糖,会刺激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大量生成尿酸。一瓶看似无害的饮料,可能就是体内尿酸的“点火器”。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数据,20岁以上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已高达13.3%,而在北方部分城市,这个数字甚至超过20%。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根本没有任何症状,就这样被高尿酸“温水煮青蛙”地拖进痛风、肾病的深渊。

中医讲“肾主水”,肾气不足,水液代谢不畅,湿热内生,正是导致尿酸堆积的重要原因。

老中医们看病,往往一问“夜尿多不多”“小便清不清”,就能判断一个人肾气是否亏虚。西医则通过检测尿酸的生成和排泄量来量化判断。这两种看似不同的体系,其实殊途同归——都在提醒我们,尿液才是身体代谢健康的“晴雨表”。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尿酸高的人,最后往往不是痛风,而是肾坏了。这是因为尿酸的结晶非常锋利,长期沉积在肾小管中,会像砂纸一样磨损肾组织,最终引发慢性肾炎、尿毒症。

而这个过程,几乎是无声无息的。只有尿液最早透露了蛛丝马迹。

曾有一项冷门研究发现,尿酸高的人在夜间排尿频率明显增加,且尿液颜色更深。

这个变化在普通人看来只是“喝水少”或“夜里起夜多”,但在老医生眼里,却是“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的危险信号。

这就是为什么老一辈医生看舌苔、摸脉象、问小便,能提前判断慢病风险的原因。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已经出现这些尿液异常,是不是代表病情严重了?未必。尿液变化只是一个提醒,真正危险的,是你忽略了它。只要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尿酸水平是可以稳定甚至逆转的。

真正有效的调整,不是简单的戒海鲜、戒啤酒。更关键的,是要控制果糖的摄入,尤其是各种“健康”饮料中的隐藏糖分。还有一种常被忽视的“隐性杀手”——熬夜。研究发现,长期熬夜会扰乱肾上腺轴,导致内分泌异常,尿酸代谢紊乱。

中医讲“夜卧早起,顺应阳气”,现代研究也证明,作息规律的人尿酸水平更加稳定。这不是玄学,而是人体生物钟对代谢的真实调控。如果你再加上适量喝水,避免久坐,保持适度运动,尿酸自然就能顺利排出,不会滞留体内“作祟”。

还有一个冷门但有效的方法:多吃富含钾的天然食物,如芹菜、冬瓜、莲藕、香蕉等,可以帮助尿酸排泄。钾离子和钠离子存在竞争关系,能间接促进尿酸的排出。这比单纯喝水更有针对性。

当然,药物治疗也不能一概而论。很多人一听尿酸高就吃降尿酸药,却不知道这些药物一旦开始使用,需长期依赖,且对肝肾功能要求较高。

老医生更倾向于通过调理体质、调节饮食、改善作息来稳定尿酸,而不是“一味吃药压数据”。尤其是年轻人,更应以“养”为主,防为先。

尿酸不是洪水猛兽,但它是“代谢异常”的信号灯。别等到痛风发作、肾功能下降,才幡然醒悟。你每天上厕所的那几分钟,其实身体早就在悄悄告诉你答案。

尿液的颜色、泡沫的状态、排尿的频率和气味的变化,都是一部身体自我播报的“健康日记”。

这不是迷信,也不是玄学,而是几十年临床经验的总结,是中西医交汇处最朴素的智慧。别小看每一次如厕,它们比你体检单上的数字更真实。

观察你的尿液,是你和身体之间最直接的对话。

别忽略了。

参考文献:

[1]张凯,李红,王琳等. 高尿酸血症患者尿液异常变化的临床观察[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9, 33(4): 456-459.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R].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

[3]刘勇, 张洁, 孙慧. 中医“肾主水”理论与现代肾脏代谢紊乱关系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 27(10): 1312-1316.

来源:医声老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