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命的起点,有这样一位守护者:她沉着冷静,判断果断,护佑无数母婴平安;她柔心似水,以爱暖人,在病房中播撒关怀;她团结团队,敢于创新,让护理服务走向更深更远。
■大众卫生报记者 王璐 通讯员 彭秋香 陈沁沁
在生命的起点,有这样一位守护者:她沉着冷静,判断果断,护佑无数母婴平安;她柔心似水,以爱暖人,在病房中播撒关怀;她团结团队,敢于创新,让护理服务走向更深更远。
她就是湘潭市中心医院产科护士长——王小婵,二十余年来,她始终坚守在产科一线,是产房里真正的“生命守门人”。
生死之间,她是最懂“胎心信号”的人
“时间不等人,在产科,一秒钟的犹豫可能就是两个生命的代价。”王小婵语气坚定。
她所参与管理的湘潭市中心医院产科几乎常年处于加床状态,平均六十多位产妇同时住院。她们中,不乏高龄、双胎、疤痕子宫等高危患者,更有许多外地、外省的慕名而来者。“我们医院的生殖与遗传中心试管成功率很高,很多外地病人做完试管,就选择留下来保胎、生产。”
面对这些孕产妇,王小婵常常要在关键时刻做出生死判断。
李女士(化名)是一名妊高症产妇,待产期间突发阴道流血。王小婵立即为其进行胎心监测,发现胎心骤降,经验告诉她:极有可能是胎盘早剥。决定生死的一刹那,她立即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推上手术台,迅速完成术前准备,医护团队高效协作,从发现病情到成功取出胎儿,仅用时7分钟。术中发现患者腹腔已有数千毫升积血,所幸手术及时,母子平安。
还有一位足月的双胎疤痕子宫产妇,在王小婵密切监测下及时安排剖宫产,也将潜在风险化解于无形。王小婵常说:“护士不只是医生的助手,尤其在产科,护士要有独立决策的能力,因为危险往往在瞬间降临。”
她的判断和果敢,在无数个生死关头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用细节抚平情绪,她是孕产妇身边的“安定力量”
在高风险、高压力的产科病房,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并非总是一帆风顺。
五十多岁的张女士(化名),因失独后赴湘潭做试管婴儿,多次住院保胎。她性格偏执、脾气暴躁,年轻护士一度视她为“难题”。王小婵却从未抱怨:“她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才怀上这个孩子,她的谨慎我完全理解。”
她主动每天去张女士病房,告诉她:“不能在病房烧开水,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您要喝水,我们来送。”她关心张女士的饮食、情绪、家属情况,用耐心一点点打开心结。
生产那天,张女士顺利诞下一个男婴。一年后,她抱着孩子从湖北老家赶来送喜糖,满眼感激。“在她最难的时候,我们成了她的依靠。”王小婵微笑着说。
类似的感人故事在王小婵身上数不胜数。对她来说,每一位产妇,都是值得被尊重和用心照顾的生命承载者。她深知,孕产妇的不理性往往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她也曾痛惜有些孕妇因健康知识的缺乏而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后果。她说:“这让我更明白,科普与沟通,是产科护理极其重要的一环。”因此她带领团队制作“胎动监测”视频,普及妊娠知识,提高孕妇安全意识。
她带出的队伍,有光、有暖,也有锋芒
从2020年担任护士长起,王小婵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温暖而专业的护理团队。
她了解每位护士的长处与短板:有的沟通能力强、宣教有经验,但操作略欠扎实,她就安排其在病房沟通中发挥优势,并在绩效中给予肯定,引导其增强专业自信。
“我们的护士大多是二胎妈妈,既要顾家又要上夜班,真的不容易。”为此,她实行弹性管理,推行科室值班护士“睡眠日”,节假日组织亲子团建,还常常为大家准备节日小礼物。“护士也需要被呵护,感受到被看见的温暖。”
但在关键时刻,她毫不含糊:每一项操作都要标准,每一次演练都要扎实。正因如此,她所带领的团队连续斩获“莲城护理擂台赛”特等奖、“新生儿复苏技能竞赛”一等奖,护理质量广受认可。
她更注重学习与创新的融合。每月带队参加护理平台课程、学术会议,不断引入新理念;在镇痛分娩、适度会阴保护、孕妇体重管理等方面,探索出适合湘潭本地孕产妇的新路径,增强女性生产信心,让“生娃不痛、不难”成为现实。
“产科和别的科室不一样,她迎接的是新生命,我们做的是希望的工作。”王小婵希望,新一代护士能坚守初心,持续学习。“医学更新快,不能学一遍吃一辈子。你只有不断学习,遇事才不会慌,才能始终牢牢把握母婴的安全底线。”
来源:大众卫生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