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大学生全身红疹,结果查出艾滋,医生:犯了一个错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6:17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984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如果他早点来医院,结局可能会不一样。”

这是一位感染科医生面对记者时说的话。说的是一个真实病例——一名上海的男大学生,年仅22岁,因为全身长红疹,来到医院就诊。谁也没想到,几天后,他被确诊为HIV感染者

医生说,他不是因为红疹来得晚,而是因为他犯了一个很多年轻人都会犯的错误:以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

这位男生最初是皮肤出现大片红疹,伴有轻微发热、乏力。他以为是过敏或者普通病毒感染,拖了几天,最后实在扛不住才去了医院。

医生一看,心里就起了疑。因为这种红疹分布广泛、形态特殊,加上持续发烧和全身不适,已经不是普通的皮疹了。

抽血检查后,HIV抗体阳性。进一步确诊,他正处于HIV急性期感染阶段。

这意味着,他感染HIV病毒不到两个月,但病毒在体内已经疯狂复制,免疫系统正在被迅速摧毁。

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会经历一个急性感染期。这个阶段,约有40%—90%的人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

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皮疹疲劳

但很多人觉得就是“上火”或者“感冒”,根本不会想到艾滋病。

红疹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症状。它不像普通过敏那样痒,而是不痛不痒但蔓延迅速,出现在胸口、背部、四肢,颜色暗红,多为斑丘疹。

很多感染者在这个阶段错过了最佳就诊时机,等到真正“病倒”,已经是免疫系统严重受损,甚至并发多种感染的时候了。

这位男大学生在得知结果后,情绪一度崩溃。他说自己从没想过会感染HIV,“我又不是吸毒的,也没乱来。”

但在医生进一步询问后,他承认,曾经在一次社交平台上认识了陌生人,发生了无保护的性行为。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HIV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在我国,目前90%以上的新发感染病例都是通过性传播,其中又以男男性行为人群为高危群体。

但这并不代表异性恋人群就安全。医生强调,只要有无保护的性行为,不管对象是谁,都有感染HIV的风险。

国家疾控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15至24岁的HIV感染者人数持续上升。大学生群体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感染高风险人群

很多年轻人对艾滋病的认知,停留在上世纪的“恐怖标签”上,误以为只有“吸毒”“卖淫嫖娼”才会得艾滋。

但现实是:一次性冲动、一次没戴套,就可能感染。

他们更愿意相信“我看起来没病”、“他长得干净”,却忽视了艾滋病毒潜伏期长、外表无症状的特点。

医生说,像这位男大学生这样的病例,他们见过太多。很多人都拖到身体出现严重症状才来医院。

而真正能拦住艾滋传播的,是“检测”两个字。

艾滋病不是绝症,目前已有成熟的抗病毒治疗,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感染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几十年。

但很多人不知道,HIV感染的最初几个月,病毒传播力极强,这也是导致艾滋病扩散的关键阶段。

如果有人在高风险行为后主动去做一次HIV检测,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避免传染他人。

怕结果,怕尴尬,怕别人知道。可怕归怕,病毒不会因为你的“恐惧”就放过你。

中国疾控中心早已设有匿名免费检测点,不少城市还有HIV自检试剂盒,在家就能检测。

很多人不知道,HIV阳性并不意味着马上就会发病,也不是马上就要死。

晚发现,就可能晚治疗,甚至根本来不及治疗。

第一,每一次性行为都要使用安全套。不管对象熟不熟、爱不爱你,保护措施不能省。

第二,定期检测。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或者曾有高风险行为的人群,每半年一次是底线。

第三,了解暴露前预防(PrEP)和暴露后预防(PEP)。这两种药物在正确使用下,可以大幅降低感染风险。

PrEP是指在高风险行为前持续服药,一旦暴露,体内已有药物防线;PEP是指在高风险行为后72小时内紧急服药,也能有效阻断病毒。

这并不是“纵欲护身符”,而是真正的医学手段,用于保护那些知情、愿意、负责任地管理自己健康的人。

那位男大学生的故事,是一记警钟。他不是唯一一个感染HIV的年轻人,也不是最后一个。

在我们身边,还有太多人对艾滋病一无所知,甚至觉得“离自己很远”。

但病毒不会挑人,它只挑机会。

一次大意、一次侥幸,就可能是一辈子的代价。

所以,如果你曾有过高风险行为,请勇敢一点,去做一次检测。不是去“找病”,而是给自己一个安心的交代

资料来源:

①.中国疾控中心艾防中心.《2023年中国艾滋病疫情概况》[EB/OL].(2023)[2024-01-10].

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Z].2017.

③.《HIV暴露前预防(PrEP)与暴露后预防(PEP)临床实践指南(试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22.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阳中医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