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厨房里飘着枸杞的甜香,沈美娟第三次调整电子秤的精度。退休化验员的本能让她把整个操作台变成了实验室:量杯、温度计、移液管齐整排列,砧板旁边甚至放着本实验记录簿。
厨房里飘着枸杞的甜香,沈美娟第三次调整电子秤的精度。退休化验员的本能让她把整个操作台变成了实验室:量杯、温度计、移液管齐整排列,砧板旁边甚至放着本实验记录簿。
"第17次复刻实验,"她在表格上填好日期,"这次减少八角用量0.3克,文火缩短两分钟。"镜片后的眼睛扫过砂锅,那里翻滚的汤汁色泽浓郁,可就是缺了女婿说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灵气"。
门铃声打断她的沉思。林桂枝挎着竹篮站在门口,篮子里探出半截油亮的老鸭脖子。"不是说好教我做汤?"亲家母笑出眼角的鱼尾纹,"带你去菜场挑料子。"
沈美娟捏紧了围裙口袋里的录音笔。这是她特意准备的,藏在蕾丝花边里的微型设备能清晰收录每个细节。早市人声鼎沸中,她看着林桂枝用布满皱纹的手掌拍打鸭肉:"要挑皮下带黄油的,炖出来才香。"这动作和她上周在农贸市场的做法别无二致。
备料环节更令人困惑。林桂枝的处理方式甚至称得上粗糙——枸杞随便抓一把,姜片切得歪歪扭扭,焯水时连浮沫都没撇干净。沈美娟的钢笔在笔记本上悬停良久,最终只记下句:"与常规操作无明显差异。"
真正诡异的时刻出现在炖煮阶段。当砂锅开始咕嘟作响,林桂枝突然从橱柜深处摸出个褪色的月饼铁盒。沈美娟下意识踮起脚尖,看着对方从盒子里取出个小布袋,将些褐色粉末抖进汤里。
"这是..."她声音发紧。
"陈皮粉。"林桂枝面不改色,"老辈人留下来的方子。"
当晚沈美娟在实验室待到凌晨。她将从林家带回的汤汁样本放进气相色谱仪,屏幕上跳动的波峰突然凝滞——检测结果显示的谷氨酸钠含量,是家常炖汤的二十倍。
月光斜照在化验台上,沈美娟盯着数据单突然笑出声。笑声惊飞窗外栖息的夜鹭,白色大鸟扑棱棱掠过小区人工湖,像撕开黑暗的一道谜题。
第二次教学时她留了个心眼。当林桂枝又要去拿铁盒时,沈美娟"不小心"碰翻了盐罐。趁着对方弯腰收拾的瞬间,她飞快用指甲挑起些飘落的粉末。舌尖传来的鲜味让她浑身一震,这分明是工业提纯的味精。
周末家宴成了刑侦现场。沈美娟特意提前两小时到场,说要帮忙打下手。厨房飘窗上,她早用微型摄像头对准料理台。当看到林桂枝从微波炉后面摸出印着"康师傅"字样的银色包装时,握汤勺的手猛地一抖。
"妈!您怎么把..."女婿的惊呼被老鸭汤的香气截断。餐桌旁众人举着汤匙僵在原地,只有电视里正在播放《美食侦探》的片头曲。
林桂枝不紧不慢地撕开调料包:"三十年前厂里效益不好,老周加班我就拿这个凑数。后来街坊都说好喝,总不能说破呀。"她冲呆若木鸡的儿媳眨眨眼,"现在传给你了,记得要用海鲜味的。"
窗外春雨忽然滂沱,水帘模糊了小区里玉兰花的轮廓。沈美娟盯着在汤碗里载沉载浮的油花儿,突然想起当年化学竞赛的压轴题——如何用最廉价的原料模拟佛跳墙的鲜味。原来人生有些答案,早藏在超市货架第三排的方便食品区。
来源:国际庄小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