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孩子,内心往往是空的。”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孩子,内心往往是空的。”
这句话听起来刺耳,却一针见血。
如果你的孩子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都被填满了学习、辅导班、作业时间表,别高兴得太早。
你以为他的人生在紧锣密鼓地奔跑,实际上,他的心正在无声无息地枯萎。
我认识一个妈妈,典型的“时间管理控”。
她儿子安迪,12岁,每天早晨6点起床,7点吃早饭,8点开始网课,下午2点英语班,5点数学班,晚上7点围棋课……时间安排得滴水不漏。
“我这是在帮他规划时间啊!孩子还小,不懂自律,我必须管!”
这位妈妈理直气壮地说。
可安迪呢?眼神呆滞,干啥都像是被按了播放键的机器,没有一点属于孩子的生气。
终于有一天,他对妈妈吼了一句:“我不是你安排好的机器人!”
摔门而去,把自己关进房间整整五个小时。
那一天,这个妈妈才意识到:她自以为的“严格时间管理”,其实是在逼孩子丧失自我。
01. “管”出来的自律,都是假象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在《内在动机》一书中指出:“强制执行的自律,表面看是服从,实质上是反抗。”
换句话说,你以为孩子在“听话”,其实他只是在忍耐。
那天晚上,安迪的妈妈找我倾诉:“我真的不明白,我给他安排得那么好,他为什么还不知足?”
我问她:“你觉得你是在帮他管理时间,还是在替他管理人生?”
她愣住了,沉默了足足半分钟。
第二天,她决定做个实验:一个月内,不再安排安迪的时间。
每天放学后,时间由他自己支配——想打游戏?行!想发呆?随你!想刷视频?没问题!
唯一的规则:晚上8点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第一天,安迪打了整整三个小时游戏,作业匆匆忙忙写完,错题一大堆。
第二天,他又趴在沙发上看动画片,作业拖到晚上9点才动手,最后被妈妈强制关掉电视。
第三天,他开始自己拿出作业本,先写了20分钟数学题,才打开游戏机。
第四天,他主动跟妈妈说:“妈,我想今天先把作业做完再玩。”
这位妈妈目瞪口呆:“你怎么突然主动了?”
安迪答道:“你不是说这是我的时间吗?那我自己决定怎么安排啊。”
那一刻,妈妈彻底醒悟了:她以前逼着孩子“学会时间管理”,但孩子只是在应付她的指令,根本没有自己思考过“时间该怎么用”。
而当他真正拥有支配时间的权利时,他才开始思考、安排、规划。
02. 孩子“浪费”的时间,都是他找到节奏的过程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一个孩子想要成为真正的自己,必须有权利浪费时间。”
我们总担心孩子一放手就会玩疯掉,可我们从来不问:他玩什么?为什么玩?从玩中学到了什么?
实验一周后,安迪的妈妈发现:
他会趴在地板上看蚂蚁搬家,看了整整两个小时,还拿着放大镜观察蚂蚁怎么分工合作;
他会拿起废弃的纸盒,剪剪贴贴,做成一个立体迷宫,还兴奋地给妈妈展示:“这是我的蚂蚁城堡!”
他会在阳台种一株仙人掌,天天盯着它看,还拿出手机查资料:“妈妈,仙人掌为什么不用经常浇水?”
这些时间看似“浪费”,但实际上,孩子在自由支配时间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什么时候是学习时间,什么时候是玩耍时间,什么时候是思考时间。
03. 真正的自律,永远来自内心的驱动力
一个月后,安迪做了一个决定:每天放学后,他会先完成作业,然后再打半小时游戏。
而且他还制定了一张积分表:
作业按时完成:+10分;
阅读30分钟:+5分;
超时打游戏:-10分。
积满100分,就可以兑换一个他最喜欢的零食。
妈妈看到积分表,差点感动哭了。
她问:“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安迪点点头:“你不是说‘我的时间我做主’吗?那我得想个办法控制自己啊。”
这位妈妈终于明白:真正的自律,不是父母盯出来的,而是孩子自己在“玩”中悟出来的。
正如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永远别帮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那会剥夺他的成长权。”
我们总想着教孩子自律,却从不肯放手让他自己“练习”自律。
结果是,他只会按照我们的指令行动,却从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
04. 如何有效放手?这三步帮你培养自律型孩子
第一步:砍掉50%的课外班,给孩子自由时间
不用怕他玩疯,孩子需要时间去体验自由、摸索边界。
问自己:你安排的时间,是满足孩子的需求,还是满足自己的焦虑?
第二步:闭嘴,不催促,等孩子自己开口
第一天,他可能会打游戏到深夜;
第二天,他可能会赖床不起;
第三天,当他开始意识到时间浪费了,他才会主动调整。
第三步:引导孩子设立“积分奖励系统”
和孩子一起制定积分规则,明确每项任务的分数与奖励;
每周回顾一次积分,让孩子自己反思:“这一周时间用得怎么样?”
写在最后:真正的教育,从放手开始
作家刘慈欣说:“孩子的未来,不是父母规划出来的,而是他自己走出来的。”
我们总觉得,孩子“浪费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却忽略了:
在无所事事的时光里,他的大脑其实在进行自我探索。
别再用时间表绑架孩子,别再用安排好的计划表剥夺他们的自由。
给他一点空间,给他一点时间,让他自己去摸索、去试错、去制定规则。
孩子只有学会“浪费时间”,才会真正学会管理时间。
点个【点赞】,提醒自己:你放手多久,孩子就成长多久。
来源:趣说A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