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深耕甲状腺疾病手术与微创消融治疗,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全网粉丝超百万,线上帮助10万+患者答疑解惑。
甲状腺结节到底要不要穿刺?看看韩国指南怎么说?
——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为您解读
作者:费健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深耕甲状腺疾病手术与微创消融治疗,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全网粉丝超百万,线上帮助10万+患者答疑解惑。
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最近很多粉丝问我:“甲状腺结节到底要不要穿刺?”其实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答案,关键要看结节的风险等级!在亚洲,韩国比中国早大约10年进入甲状腺结节爆发期,今天我就带大家看看国际上最权威的指南之一——韩国2021版TIRADS(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用最通俗的话告诉你:什么样的结节需要警惕,什么时候该做穿刺活检。
先划重点!这些情况要警惕
1️⃣ 结节长得“不老实”
形状:像竖立的鸡蛋(高大于宽)。边缘:像锯齿或毛刺,边界模糊。内部结构:实性为主(囊性部分≤50%)。2️⃣ 回声特别低
超声下显影比颈部肌肉还暗,恶性风险飙升。
3️⃣ 有可疑钙化
微小的点状钙化(像撒了盐)可能提示癌变。
4️⃣ 淋巴结异常
颈部淋巴结出现囊性变、钙化或异常血流,可能是转移信号。
穿刺活检的“金标准”
根据韩国2021版指南,是否穿刺主要看两点:结节大小+风险等级。
风险等级分类(K-TIRADS)
5类(高危):>1厘米建议穿刺。4类(中危):1~1.5厘米需结合其他因素(如位置、患者年龄)决定。3类(低危):>2厘米才考虑穿刺。2类(良性):基本不用管,定期复查即可。⚠️ 特殊情况下,再小也要穿刺!
比如有家族史、青少年时期放射线接触史,情绪容易焦虑,结节紧贴气管、喉返神经,或已怀疑淋巴结转移,哪怕只有0.5厘米也可能需要活检。
超声检查有多重要?
超声是甲状腺结节的“第一道安检门”!它能看清结节的细节:
实性还是囊性:实性成分越多,风险越高。血流信号:杂乱的血流可能是“危险信号”。弹性成像:硬的结节更可能是癌(像捏不动的橡皮)。韩国指南特别强调:超声报告一定要找经验丰富的医生看!因为不同医生对“边缘不规则”“微钙化”的判断可能有差异。
穿刺后怎么办?
良性:安心随访,1~2年复查一次。不确定:6~12个月再复查,或做基因检测辅助判断。恶性:别慌!多数甲状腺癌生长缓慢,手术或微创消融都能解决问题。费主任的暖心建议
别被结节吓倒:95%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定期复查比瞎猜更重要。选对检查方式:超声是首选,CT/MRI只在特殊情况下用。理性看待穿刺:它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并非所有结节都需要。推荐理由
本文基于国际权威指南,结合费健主任30年临床经验,用最接地气的语言解答“甲状腺结节要不要穿刺”的困惑。科学严谨,但不说教;专业可靠,但不说术语。关注健康,从了解自己的身体开始!
参考资料
韩国甲状腺放射学会(KSThR)《2021版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K-TIRADS)》。
我是费健,关注我,带你避开健康路上的“坑”!
来源:费健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