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甲功 健康早掌控丨你的「人体发动机」还正常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2 16:44 2

摘要:甲状腺,这个形似蝴蝶的内分泌腺体,被称为人体的“生命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我国甲状腺疾病总患病率已近20%。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约有7.5亿人患有甲状腺疾病,其中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5倍。然而,由于早期症状隐匿

甲状腺,这个形似蝴蝶的内分泌腺体,被称为人体的“生命腺”。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我国甲状腺疾病总患病率已近20%。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约有7.5亿人患有甲状腺疾病,其中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5倍。然而,由于早期症状隐匿,约50%的患者未被确诊。

为了更好地推动公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由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发起的益彩明天-甲状腺疾病预防公众科普教育公益活动项目,于2025年5月9日下午在平邑县进行了第二十场科普会议。该项目旨在加强甲状腺疾病知识科普,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甲状腺疾病的认知。

本期项目邀请到平邑县人民医院的裴磊教授为平邑县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场线下的甲状腺疾病公益科普讲座。本次讲座中,裴磊教授向大家科普了常见慢性病之一——甲状腺疾病的相关知识。

甲状腺:人体代谢的“发动机”与健康的“隐形枢纽”

甲状腺位于颈部前方,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T3、T4)调节全身代谢速率。裴磊教授指出,其核心功能涵盖三大领域:

代谢调控中枢:甲状腺激素可提升细胞氧化速率,促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分解,维持基础体温与能量平衡。若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体重骤增或骤减、疲劳乏力等症状。

发育与神经保护:在儿童期,甲状腺激素对骨骼生长、大脑发育至关重要。缺乏时可引发智力低下、生长迟缓;成人期则影响认知功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心血管系统稳定器:甲状腺激素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维持血压稳定。甲亢患者易出现心悸、房颤,甲减则导致心动过缓、血脂异常,增加冠心病风险。

甲状腺虽小,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器官。"如果把人体比作一辆汽车,甲状腺就是油门和刹车的控制系统,它的微小异常都会影响整辆车的运行状态。"甲状腺的功能异常常伴随多系统症状,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TSH、FT3、FT4)及超声等检查确诊。

甲状腺疾病:高发背后的“隐形危机”

根据《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数据,我国甲状腺疾病总体患病率高达50.96%,其中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占主流。

1.甲亢

核心机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

典型症状:

高代谢症候群:体重骤降(每月减轻>5kg,饮食量未减少);持续性心悸(静息心率>100次/分,伴手抖);怕热多汗(夏季尤为明显,需频繁更换衣物)

神经系统异常:焦虑失眠(入睡困难且易惊醒);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频繁出错);眼部症状(Graves病特有):眼球突出(双侧眼裂增宽>2mm);复视(看物体出现重影)

潜在危害:

心脏损伤:长期未控制可引发房颤、心衰,死亡率增加3倍。

骨质疏松:骨钙流失加速,骨折风险提升40%。

甲状腺危象:感染/手术应激下,体温>40℃、意识障碍,死亡率达20%。

高危人群: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8倍);家族史阳性者(一级亲属患病风险增加3倍);长期精神压力大、碘摄入过量者

2.甲减

核心机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减慢。

典型症状:

代谢减缓:畏寒乏力(夏季仍需厚衣);体重增加(每月增重>3kg,伴随黏液性水肿)

神经系统抑制:记忆力减退(近期事件遗忘率增加50%);抑郁倾向(PHQ-9量表评分>10分)

生殖系统异常:女性月经紊乱(周期延长>40天或闭经);男性性欲减退(睾酮水平下降20%)

潜在危害:

妊娠风险:孕期甲减可导致胎儿智力下降(IQ降低7-10分)、流产率增加60%。

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LDL-C升高30%)、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倍增。

黏液性水肿昏迷:体温<35℃、呼吸抑制,死亡率达50%。

高危人群:产后女性(产后甲状腺炎发病率7%);自身免疫病患者(合并1型糖尿病者甲减风险增加5倍);头颈部放疗史者

3.甲状腺结节

核心机制:甲状腺组织异常增生形成占位性病变。

典型症状:

颈部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硬韧,随吞咽上下移动。

压迫症状(恶性结节):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受压);呼吸困难(气管受压狭窄>50%);吞咽困难(食管受压)

潜在危害:

恶性转化:5%-15%的结节为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占比85%(10年生存率>90%)。

功能异常:20%的结节可合并甲亢或甲减。

心理负担:患者焦虑量表(GAD-7)评分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高危人群:儿童期头颈部辐射暴露者(甲状腺癌风险增加20倍);结节直径>1cm、边界不清、钙化者;男性结节患者(恶性风险是女性的2倍)。

4.甲状腺癌

核心机制: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恶性增殖。

典型症状:颈部无痛性肿块(直径>2cm,质地坚硬);颈部淋巴结肿大(转移率30%-40%);远处转移症状(肺转移:咳嗽、咯血;骨转移:病理性骨折)

潜在危害:未分化癌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10%);术后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钙抽搐)

高危人群:童年期辐射暴露者;家族性甲状腺髓样癌患者(RET基因突变);结节增长迅速(3个月内体积增大50%)

甲状腺疾病‘重女轻男’,女性患病风险是男性的2-3倍。雌激素波动、妊娠期免疫失衡、长期精神压力是女性高发的主因。此外,碘摄入异常(过量或缺乏)、辐射暴露、家族遗传亦为重要诱因。

精准防治:从高危人群到个体化干预

1. 高危人群

女性群体:妊娠期、更年期激素波动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中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随年龄衰退,甲减发病率逐年上升。

家族遗传史者: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具有明显遗传倾向。

碘摄入异常者:沿海地区高碘饮食易诱发甲亢,内陆缺碘地区则导致结节性甲状腺肿高发。

辐射暴露者:儿童期头颈部放疗史使甲状腺癌风险增加20-30倍。

2.防治策略——三级预防体系

一级预防: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调控:避免长期高碘(海带、紫菜)或低碘饮食,建议每日碘摄入量150-300微克。

辐射防护:减少不必要的CT、X光检查,儿童青少年慎用颈部放疗。

情绪管理:通过瑜伽、冥想缓解压力,避免长期焦虑、抑郁。

二级预防:高危人群筛查

甲状腺疾病因早期症状隐匿,常被称为“沉默的健康杀手”,等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造成不可逆损害。据统计,我国甲状腺疾病知晓率不足10%,但规范化筛查可使诊断率提升3-5倍,并显著改善预后。

定期体检:35岁以上女性、高危人群每1-2年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TSH、FT3、FT4)及超声(评估结节大小、边界、血流信号)筛查。

症状监测:关注体重骤变、心率异常、颈部肿块、情绪波动等信号。

三级预防:

规范治疗:甲亢首选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复发率约50%;甲减需终身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癌以手术为主,辅以碘131治疗及TSH抑制疗法。

长期随访:术后患者每3-6个月复查甲状腺功能及超声,警惕复发或转移。

心理支持: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常出现“癌症后焦虑障碍”,需通过认知行为疗法重建心理韧性。

甲状腺疾病虽隐匿性强,但通过早期识别症状、规范诊疗流程,多数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或长期带瘤生存。

“甲状腺健康关乎每个人的生命质量。”裴磊教授总结道,甲状腺疾病虽常见,但可防可控。记住三个关键词:

筛查——无症状也要查;

规范——治疗需遵医嘱;

随访——终身管理不松懈。

正如国际甲状腺联盟(TFI)的倡议:"了解甲状腺,就是关爱你的新陈代谢、你的心跳、你的未来。"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重视这颗"蝴蝶腺"的健康,为生命注入平稳的能量!

来源:肿瘤学堂

相关推荐